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的原因“存在即合理”这个是我一直持有的观点。
在和钻石灰尘的辩论中学习了一些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也看出了我国现在质量管理的一些无奈。
按照钻石灰尘的说法,质量管理人员不能熟悉生产工艺或者不得熟悉生产工艺,只需要掌握产品标准就行了。
质量管理人员按照产品标准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就行了。
如果是这样,我当然乐意。
但是各个行业有其特点和每个企业的特殊性,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没有专门的技术部,一切产品标准就是质量部QA来制定。
我们质量部总共有19人,1位经理、1个QA主管、2名QA质量工程师、2名PMC生产及物料控制)人员和13名QC生产过程品质控制)人员。
QA还是刚成立不久,既负责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建立和监督工作,又负责所有质量标准的制定、验证、修改工作。
每次客户二方审核都是质量部经理和QA主管负责陪同,尤其是现场审核时是QA主管负责给客户讲解生产工艺。
如果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也是质量部经理或者QA主管负责召集其他部门分析原因,按照PDCAS环模式进行处理。
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传统产品、传统工艺,公司没有专门的技术部,其实本应该由技术部进行的工作现在都转嫁给质量部下的QA来做<公司虽然有工艺科,他们只有6人,隶属于生产部,主要的工作是生产计划与过程控制。
工艺变更、验证实际上由QA主管来做,所以我在《做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先熟悉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的理由》中一再强调质量管理者必须熟悉生产工艺。
也许,机械行业和电子行业大家都对每个职位有清晰的定义和分工,那样便于大家的工作开展。
我所在的行业是食品添加剂行业,加上生产的产品是传统产品、传统工艺, 在这里没有专门负责技术的人员。
机械和电子行业都有专门的工程师,而我们这里客户的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工作都是质量部的QA们来做。
所以,我们的QA不但要熟悉生产工艺还要熟悉产品。
诚然,我们公司有客户经理,负责给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他们也是几个人都在亚太区总部而不是每个工厂都有。
一般客户二方审核时,他们也不会来参加,更不会给员工培训。
我们面临的员工生产工艺的培训也是由QA来做,虽然我和总经理多次争辩,生产工艺由工艺科来负责,但是没有成功。
钻石灰尘说的质量管理,我也很向往。
但是,目前在中国一些企业很难实现。
我们的客户一再给领导提建议要增加QA人员,因为全公司5个大车间,只有QA三人。
他们根本忙不过来,但是中国食品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利润率很低,而且我们属于那种小分支,利润率更低。
领导们都在想法设法减少成本,减少开支。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的理由――答“钻石灰尘”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远离工艺和技术首先从质量管理人员的层次来探讨这个问题。
处于最底层的质量管理人员也就是一般的品控人员(星级员工)只是在现场监督生产有没有按照标准要求生产,产品有没有达到公司现有的标准,他们是干着最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
如果产品没有达到标准,他们要和生产部门沟通协调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要上报。
按照钻石灰尘的观点,这个层次的质量管理人员不需要对生产工艺了解的很深。
稍高层次的质量管理人员(主管级)要涉及到生产工艺的制定和评审工作,比如新制定的生产工艺或者操作规程一般要经过质量管理人员审核甚至于审批后才能下发给生产执行,如果这类人员不懂生产工艺,他们怎么参与生产或者操作规程的制定?如果他们不懂工艺怎么主导生产持续改进?更高层次的质量管理人员(经理级、总监级)他们要参与制定质量计划、质量目标和标准,如果他们不熟悉生产流程,他们怎么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标准。
大家都知道产品质量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其实高层次的质量管理人员为了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就需要参与产品设计,如果他们不知道生产工艺,怎么能参与产品设计?其次从职业发展来探讨这个问题。
质量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最后会到什么职位?质量总监、生产总监、主管生产和质量的副总?如果是质量总监他肯定要熟悉生产工艺,如果是生产总监他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如果是主管生产和质量的副总他不懂生产工艺怎么能够胜任呢?国家关于《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质量管理负责人至少需要5年以上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经验,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有生产管理经验。
如果生产管理者不熟悉工艺怎么能行呢?而在这个规范中也明确说明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共同职责第一条就是“审核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如果质量管理者不熟悉生产工艺他怎么审批生产工艺规程?最后从质量管理发展的方向来探讨这个问题。
现在随着质量的发展,质量管理者身影逐渐淡出生产现场。
从当初手工操作的年代,每个技师既是生产者也是质量负责人。
工业革命后,操作者和质量管理者分开有了生产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质量管理人员逐渐淡出现场质量管理,把生产过程让给生产操作人员来控制,这在2007年的苏州部分企业就开始实施。
质量管理人员从源头开始控制质量,现在发展方向是从原辅料质量控制、从产品设计控制、从操作者培训控制。
我也经常和总经理探讨, 质量管理人员发展目标是成为公司的策划师、培训师和导师,公司领导者当然包括生产部门领导,请问这样的质量管理者他不懂生产工艺他怎么策划、怎么培训呢?总之,我认为质量管理者必须熟悉生产工艺。
而且随着在公司质量管理职位的升高他对生产工艺熟悉程度应该更高。
不过,质量管理者熟悉工艺的目的是当好总指挥,指引和领导生产部门更好的做好产品质量而不是越厨代庖来管理生产过程。
质量管理要学会用数据说话让利益推动改善品质管理部门在公司究竟应该处在什么位置,一直是质量人关注的问题。
经常可以听到失落的声音,感叹做质量没有地位,感叹质量工作的艰难,其实这是因为不能放下一些该放下的东西,如果可以放下一些俗识,如果不是在乎表面的地位,质量管理可以成为隐形的主导,真正的主导质量工作的走向。
一般公司都会成立独立的品质部门,即使名字各有不同,但是通常这是一个独立与生产或采购等生产部门的一个部门,由总经理直辖,很多公司的规定上都会把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生产停止的权利赋予品质保证部门,但是为什么还总可以听到质量人不被重视,没有话语权呢?因为实际操作中很少真正可以按照品质管理人员的判断决定合格与否或者生产与否。
很多质量人为此而烦恼,为此悲愤没有话语权,为此感觉不受重视<其实,应该每个公司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尤其是在我们发现原来什么基金会或是十字会也沦为赚钱的工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意识到公司的存在首先是为了为公司的所有者或者把持者创造经济价值。
质量部门存在的意义是让公司基业长青,持续发展。
而公司持续发展就必须锁住老客户、增加新客户,开拓新客户,不断扩大市场。
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公司一直可以锁住现有客户,让新的客户也满意。
而锁住客户和让客户满意就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产品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
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是检验员的工作水准。
特别强调要关注客户所关注的,把客户的关注转化成公司的关注,把公司的关注转化成公司的章程,让公司的章程可以有效的贯彻,这就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第二条强调:“以顾客关注为焦点”意义所在。
如果这个说得还不够明白,站在那些慨叹质量管理没有地位的人的角度的说法,再直白的说法就是,如果当真是客户关注的,会引起客户逃离的问题或者影响盈利的,把风险让公司内部管理层可以尽快意识到,这就是质量管理的职责,如果将不符合图纸要求的(非A、B项)产品发到客户处,客户没有抱怨,或者可以容忍(让步接收),就认为应该大胆的给客户,让客户为此支付费用也是错误的。
如果一项改进或改善势在必行,就把执行会带来的效益和不执行的危害仔细的罗列出来进行分析,让管理层认知。
甚至有时候,让公司支付有支付能力的学费(如质量事故、三包索赔等)也是必须的,就像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风雨和挫折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作为好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和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作为质量人也要给公司交学费的机会,但是如果我们交了学费,就必须有所收获。
不是用质量管理人员激昂的陈词打动人,而是让朴实的数据驱动人,让要对经营数据负责的人,和经营数据会影响到其自身利益的人,自发的意识到改进会带给他的红利。
10月份的时候,因为一个部件总是出现运行故障,因此对所有库存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清查,结果却发现关键的尺寸几乎完全不合格,而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报告却全部是合格的。
有一家供应商还是行业内大名鼎鼎的企业。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进料检验不能够发现?确实是应该问的,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民营企业很弱的质量管理基础,导致测试这些关键特性的仪器还没有购买到位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
所以不出现大问题才是怪事。
但因此次的全面清查,使大家认识到了,哪怕是国内一流企业提供的测试数据报告都存在假数据,难以让人相信。
由此而引发出大家不但是要看供应商是否有测试报告,而且必须验证其测试报告的真实性,这一项重要的任务便落实到SQE(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或IQC (采购质量控制工程师)上。
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却不是个别现象。
在很多的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无不是合格的,因为不合格根本就不可能出货,也有发现粗心大意的供应商,明明检验报告不合格还出货的,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
可是当交付给客户后,经过客户的仔细检查或使用后又出现了问题,才发现原来出厂检验报告上的数据是编出来的假数据。
不单单是出厂检验报告存在假数据现象。
6月份去检查一家供应商,发现他们自己的来料检验报告上写的材料的含碳量明明是 3.6%,而要求却是2.5%,判定的结果一栏却写着合格,包括其它的过程检验报告等均有发现假数据现象。
由此想到以前辅导一个供应商时,每次去检查他们的首件检验单,明明要求宽度尺寸是3.9mm检查了一个星期的首件检验单,每次需要检查3个位置,却结果全部是 3.9mm没有任何差别,难道他们加工了一个星期的部件的一致性能够控制得这么好吗?不由得让人怀疑数据的真实性。
在现阶段很多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存在假数据质量报告的现象比比皆是。
双汇火腿肠号称经过18道检验关,却没有一道能够检查出瘦肉精来吗?应该不是的,明明检查出来了,也不敢写,或者是因为特殊的原因不能写。
这也反映了企业对于质量的漠视程度。
社会上诚信体系的缺乏也体现到了企业的质量管理当中。
质量管理需要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无论是在对供应商的出厂检验和测试报告,来料检验,过程检验还是最终检验过程,均需要本着认真务实的做法,获得一手的真实的数据,才能掌握真实的信息,以便做质量提升和改进的方向依据。
所以在日常的质量管理中,应该要严格落实“质量人不做假数据”的理念。
现在的电视上面充斥着关于婚姻生活的问题,而婚姻生活中矛盾重重,这就需要家庭成员们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家庭中的各种问题,使得生活更加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