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我国存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提出以人为本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解深入落实和走科学发展道路;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教育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必要性;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科技和教育的意义,学会辩证地看待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和制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言论和行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难点: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材料: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九位。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时世界的三分之一,淡水是世界六分之一,草地是世界的三分之一,矿产是世界的二分之一,石油居世界第49位。
图片:设问:以上说明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我国存在人口资源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以上说明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些问题的困扰?(人口环境资源)――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学生自主学习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2、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依据是什么?3、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及必要性?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①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②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③是借鉴外国发展经验④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3、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及必要性?(1)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必要性: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1)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同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三)课堂延伸(1)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哪些做法或措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如建陕北防护林;计划生育;限塑令;南水北调、西气东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
(2)2008 年12 月11 日,铁道部宣布09 年春运不涨价,售票员禁带手机防倒票。
为保证旅客出行,铁路部门始终坚持“以客为主,客货双赢;南客北货,南车北调”的春运战略。
体现了:A.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C.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D.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二、走科学发展道路20 世纪及之前的100 年里, 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 但同时也耗费了世界60%的能源和50%的资源.地球叔叔病了!非洲: 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年都在南; 撒哈拉沙漠每侵北海和地中海:受到工业和生活废物的严重污染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加利福尼亚:全球烟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欧洲:由于河道改造和污染的影响,欧洲的湿地正遭受着破坏1、从人类已经走过的历程看,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_____________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人类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
2、在这些矛盾面前,我们有三种选择。
对三种选择进行比较分析,人类要走哪条道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已经济发展的矛盾所面临的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这是地球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的道路,因而是走不通的)材料:某地区砍伐了一大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这个地区的GDP 因此增长了。
但是,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了家园和生存空间。
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仍占领着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第二种选择:以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为由,限制、放缓甚至迫使发展中国放弃现实工业化和现代化。
(这是不公正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第三种选择:科学发展道路内容: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中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选择三、课堂小结:我国选择的是第三种发展道路,这就是科学发展道路,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走科学发展道路,还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课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图片欣赏导入学生阅读书P85-86,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科教兴国中“科”和“教”分别指什么?什么是科教兴国?2、我国科技取得哪些成就?存在什么问题?面对差距,我国要怎么做?3、教育有什么作用?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如何?5、实施科教兴国有什么意义?(三)合作探究活动1:最值钱的名字设问:猜一猜当今中国谁的名字最值钱?为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究园” P81并思考P82的两个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列举身边的事例,说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如何认识国家重奖有杰出贡献科学家的政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一、发展科学技术(板书)(一)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提出的精辟论断。
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8 年为我国社会主义(二)学生自主学习(二)我国科技的现状成就与差距(1)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列举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女口:“神舟七号”、“科技奥国际竞争激烈 ------- 经济科技------ 人才------ 教育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人才——教育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2)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时间差①在冶金技术装备领域,我们与美、日等国相差至少10--15年②在飞机制造领域,我们与美、英、法等国相差近15年;③在汽车工业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与美、日、德相差至少10年以上④计算机是现代工业生产控制和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其核心技术是芯片制造技术,但我们刚刚起步,与美、日两国相差至少10年⑤机器是“工业母机”。
然而在精密机床及大型加工中心制造技术,我们与日、德相差约15年。
差距对比:当前我国与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比较(1)上述述表格反映我国科技发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2)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应采取哪些积极措施?通过上述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科技发展与外国的差距及我国作出加快科技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二、发展教育事业(板书)1、教育的功能和作用2、我国教育的现状(1)教育取得的成果(2)教育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引导学生阅读P83材料“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与差距”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势是怎样的?2、面对我国在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你认为国家和我们每一位公民应该怎样做?现状分析:通过我国教育现状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对比,说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必须依靠教育。
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人口一教育=沉重的包袱,从而得出必须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优先发展教育。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板书)1、科教兴国的含义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3、如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5并找到答案并让学生列举我国近年落实科教兴国的实例或重大举措。
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教育是 ___________ 科技是______________ 科教兴国就是_____________ 为此,我要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课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故事弓I入新课1:不斩尽杀绝的蚁熊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世界上最大的食蚁兽叫蚁熊,它生活在亚马孙河热带雨林中,每天要吃1.6万只蚂蚁。
然而令人大为惊叹的是蚁熊有一种习性:它吃蚂蚁时绝不斩尽杀绝,刨开每一个有成千上万只蚂蚁的蚁穴,蚁熊只吃其中一部分,最多为500只,它对剩下的蚂蚁不闻不问,径自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为什么蚁熊不斩尽杀绝蚂蚁呢?小结:蚁熊十分聪明,它清楚知道,没有蚂蚁家庭的生生不息,就不会有自己种群的生存发展。
蚁熊尚知留有余地,“计划”使用资源,我们人类更不应继续做那“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蠢事!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活动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 亚洲人口的33%(一)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1、我国的人口国情(人口的基本特点)2、我国的资源国情(现状)(1)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资源小国: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3、我国的环境国情(现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6找到答案并进行初次记忆)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设疑: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板书)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