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一、把生活带进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堂以外的生活都很感兴趣,如果把学生喜爱的生活情节灵活地穿插于课堂教学,肯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上《果园机器人》这篇课文时,我专门为孩子们提供了十分钟的口头作文时间,而题目则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学生听到这个题目后,眼睛里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有的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一边举手一边不停地喊着“我!我!”。

那情形直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

在我的启发下,喜羊羊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打败灰太狼一件又一件高科技武器的故事,便被学生们如诉家珍般,把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我则借机抛出画龙点睛之笔,把孩子们引进科技之门,激发孩子们的发明梦想。

学习课文时,孩子们如鱼得水,教学效果好极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

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

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

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

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

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三、情感化教学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

如我在教《北京》一课时,
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

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很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

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北京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不但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堂,就必须要转变学生一味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的学习方式过度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它不但不能促动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理解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这个系列的学习过程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能够事半功倍,能够让学生爱上课堂。

另外,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也就是说,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

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这意味着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

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五、构建轻松的课堂
单就构建来说,这是当前有效教学在科学规律上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揭示了新的教学理解规律,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有了一定的突破,这个理论成为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理解论基础。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构建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构建,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

这个点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哲学理论是一致的,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外因起辅助作用。

所以,知识的传授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

语文课的意义何在?当然,语文课的意义不但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知识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

语文课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一堂课有效与否,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

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语文课内容所牢牢吸引,在强烈氛围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度过而余兴未了,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

轻松的课堂不等于是无秩序的课堂,而是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所以,在构建轻松课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
1.在轻松的课堂上,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但仅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

所以我们需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况,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兴趣。

2.轻松的课堂不是意味着学生很悠闲,无所事事,轻松仅仅代表学生没有压力而是有动力来学习。

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正是这种高度的参与使他们忘却了疲劳,所以,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且是高效的。

3.一堂轻松的课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个性的张扬而变得生动。

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老师的教法,而是一些学生出乎常规的回答。

我们在称赞别人孩子机灵、思维活跃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怎样为了成绩而把学生教成书呆子的。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情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如果我们能切实把课堂转变为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忘记课堂的压抑与束缚,以轻松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我们经常说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来,要能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语文味该如何教出来?语文的教学价值怎样体现?这诸多问题,当前一线教师非常注重而且极力想在操作层面上弄明白。

语文课程的性质弄明白了,语文该教什么也就明白了。

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

语文课的价值,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为增强语言积累,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语文强调读得多,记得多,写得多,这样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

现在的语文教学也有与此相通的道理,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定位在语言实践上,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

而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不管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充实的语言积累作后盾,所以,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

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目标,语文老师当前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应从多角度实行思考、实践、总结,使语文课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语文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