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 社区防灾减灾手册

1-4 社区防灾减灾手册

1用知识守护生命防灾减灾是事关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事。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 。

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提高抗灾避灾能力,不仅是防灾减灾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打击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可及推广,对建立群防群治的防灾减灾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备之于未患,则患至而无失。

社会公众作为防灾应急的主体,具备和掌握对不同灾害事故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的技能,是确保自身安全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使自己成为救助他人的重要力量。

为帮助社会公众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NGO 备灾中心在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社区防灾减灾手册》。

手册共包括防灾减灾常识、自然灾害的防御与救助、事故灾害的防御与救助、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防范。

希望本手册能对社区朋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技能和灾害救助能力有所帮助。

NGO 备灾中心2012-5-202 目录第一篇防灾减灾 (6)一、日常防灾减灾准备 (6)1、应急资源 (6)2、避难场所 (6)3、防灾器材 (6)4、避险能力训练 (7)二、灾害相关常识 (7)1、常用安全标志 (8)2、警报系统 (8)3、预警信号 (9)4、预警级别标示 (10)5、遇险求救信号 (11)6、遇险求救电话 (12)三、急救小常识 (13)1、现场急救的基本方法 (13)2、常见疾病救助 (14)第二篇自然灾害的防御与救助 (17)一、地震灾害的防御与救助 (17)1、地震的预测 (17)2、地震发生前的准备 (17)3、地震发生时怎么办 (18)4、地震发生后若受困如何自救 (19)5、地震发生后如何互救 (20)6、余震中的自我保护 (21)7、震后卫生防疫 (21)8、震后心理自救与互救 (22)3 二、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防御与救助 (24)1、滑坡 (24)2、崩塌 (25)3、泥石流 (26)4、灾后防疫 (27)三、气象灾害的防御与救助 (29)1、暴雨灾害 (29)2、洪涝灾害 (29)3、大雾灾害 (31)4、雷电灾害 (32)5、冰雪灾害 (35)6、冰雹灾害 (36)7、台风灾害 (36)8、龙卷风灾害 (37)四、海啸灾害防御与救助 (39)第三篇事故灾难 (40)一、火灾的防御与救助 (40)1、森林火灾 (40)2、居民住宅火灾 (41)3、汽车失火 (43)4、怎样使用火器灭 (44)5、怎样从火灾中逃生 (44)二、生物灾害的防御与救助 (48)1、植物伤害 (48)2、动物伤害 (49)三、交通事故灾害的防御与救助 (52)1、养成出行好习惯 (52)2、驾驶员安全行车须知 (52)43、道路交通事故 (52)4、铁路交通事故 (53)5、水上交通事故 (54)6、航空交通事故 (55)四、外出游玩遇险防御与救助 (56)1、在野外如何预防迷路 (56)2、迷路后如何自救和求救 (57)五、安全用水用电常识 (57)1、怎样预防常见用电事故 (57)2、有人触电怎么办 (58)六、燃气安全使用常识 (60)1、怎样安装管道燃气 (60)2、怎样安全使用瓶装液化气 (60)3、怎样安全使用燃气热水器 (60)4、怎样安全使用燃气 (61)5、发现燃气泄漏应该如何处置 (62)6、有人燃气中毒怎么办 (63)七、化学事故防护常识 (64)八、核泄漏防护常识 (65)第四篇公共卫生事件 (66)一、传染病防治常识 (66)1、非典型性肺炎预防措施 (66)2、艾滋病预防措施 (66)3、禽流感预防措施 (66)4、霍乱预防措施 (67)5、猪链球菌病预防措施 (67)6、登革热预防措施 (67)7、炭疽预防措施 (67)5 二、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 (68)1、食物中毒 (68)2、常见食物中毒及防御救助常识 (69)3、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防救措施 (70)第五篇社会安全防范 (71)1、防骗的基本要求 (71)2、诈骗的手段及典型诈骗术 (71)3、被骗后如何应对 (73)6第一篇防灾减灾一、日常防灾减灾准备1、应急资源应急资源,乡镇应当配备有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如应急通信设备、应急车辆和应急生活必需品等。

村(社区)和家庭要储备应对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等必须的应急物资,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

有条件的村(社区)应为应急处置队伍配置必要的通信工作和应急设备。

2、避难场所应急避难所一般选择学校操场、敬老院、村委会、公园、绿地、广场和体育场等空旷的地方。

村民要熟悉和了解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的 分布。

3、防灾器材个人应急准备:饮用水、干粮、药物、雨衣、手电、收音机、绳索等。

家庭及办公场所:灭火器、消防探测报警器等。

7家里若有婴幼儿,要准备奶粉、奶瓶、尿布和毯子等。

若有老人,要为其多准备一副眼镜和药品等。

若有行动不便者,要准备拐杖等辅助工具。

4、避险能力训练家里应备有一些必要的应急设备并保持其正常状态。

留意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有关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

家长和学校要培养孩子避险能力的训练防灾减灾的意识和习惯。

村委会(居委会)可通过知识竞赛、海报宣传和救灾演练等,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

二、灾害相关常识8 1、常用安全标志2、警报系统警报系统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报警的机制。

93、预警信号104、预警级别标示【蓝色标示】11表示将要发生一般(IV级别)以上突发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或事件已经发生并可能会扩大。

【黄色标示】表示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事件临近或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橙色标示】表示将要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事件即将发生或事态正在扩大。

【红色标示】表示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事件随时发生或事态正在蔓延。

5、遇险求救信号(1)声响求救遇到危难时,除了喊叫求救外,还可以吹响哨子、击打脸盆或其他能发生的金属器皿,甚至打碎玻璃等物品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

(2)光线求救遇到危难时,可以用手电筒、镜子反射阳光等办法求救。

每分钟闪照6次,停顿1分钟后,再重复进行。

(3)抛物求救在高楼遇到危难时,可抛掷软物,如枕头、书本、空塑料瓶等,引起下面注意并指示方位。

(4)烟火求救在野外遇到危难时,白天可燃烧新鲜树枝、青草等植物发出烟雾,晚上可点燃干柴,发出明亮耀眼的火光向周围求救。

12(5)摆字求救用树枝、石块、帐篷、衣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在空地上堆摆出“SOS ”或其他求救字样。

每字至少长6米,便于空中搜救人员识别。

(6)摩尔斯电码求救用摩尔斯电码发出SOS 求救信号,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方式。

此电码将S 表示为“. . . ”,即3个短信号;O 表示为“— — —”,即3个长信号。

长信号时间长度约是短信号的3倍。

这样SOS 就可以用“三短、三长、三短”的任何信号来表示。

可以利用光线,如开关手电筒、矿灯、应急灯、汽车大灯、室内照明灯甚至遮挡煤油灯等方法发送,也可以利用声音,如哨音、汽笛、汽车鸣号甚至敲击等方法发送。

每发送一组SOS ,每发送一组SOS ,停顿片刻再发下一组。

6、遇险求救电话110 刑事、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等报警电话。

119 火灾事故报警电话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0 医疗急救中心报警电话12319 城管指挥中心电话12395 水上搜救电话95598 电力客服中心电话1312119 森林火灾报警电话三、急救小常识1、现场急救的基本方法现场急救是救命第一招,科学的自救、互救是早期抢救伤病员的重要手段。

平时多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就可能再紧急时刻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1)人工呼吸方法一手捏住患者鼻翼两侧,另一只手食指与中指抬起患者下颚,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患者的口吹入,吹起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

依此反复进行。

成人患者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20次。

最初六七次吹气可以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速度。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2)胸外心脏挤压让患者的头、胸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最好躺在坚硬的地面上。

抢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

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部分重量垂直下压胸腔3—5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然后放松。

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患者胸腔。

挤压要平稳、有规则、不间断,也不能冲击猛压。

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频率为成人每分钟80—1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

14在实施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应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单人抢救为15:2,双人抢救为5:1。

2、常见疾病救助(1)心血管病人的急救 立即让病人安静平躺,心肌梗死病人要半卧,头偏向一侧打开气道。

可随意搬动患者,防止发生意外。

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避免加重患者病情。

有条件可予以吸氧。

紧急服用急救药物。

心绞痛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服用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

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哽塞(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急救鼓励患者咳嗽。

施行腹部冲击法。

即用外力冲击上腹部,迫使膈肌上升,使胸腔及气道压力骤升,将气道异物迫出口腔。

施行背部叩击法。

即施救者用掌根叩打患者两肩胛骨尖4次,可能排除异15物。

(3)疑似颈部、腰椎骨折的急救有条件,应用颈托或替代品固定头部,也可由专人扶托头部。

不能前曲、后伸、扭曲。

应该由3—4人平托患者置于硬担架或硬板上运送。

(4)溺水急救清理口腔和鼻腔异物,使呼吸道畅通。

意识丧失者,应置于侧卧位,并注意保暖。

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

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除。

16心跳、呼吸已停止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5)鼻出血急救用口呼吸。

避免咳嗽或打喷嚏。

坐直,头略向前倾,冷敷额头。

用手指捏紧鼻梁柔软处约10分钟。

(6)中暑急救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平躺休息。

用冷毛巾敷头部,并擦身降温。

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用人丹、绿豆汤等。

昏迷者可用手指掐人中穴、内关穴及合谷穴等,同时立即送医院救治。

17第二篇 自然灾害的防御与救助一、地震灾害的防御与救助1、地震的预测地下水异常: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师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阵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