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某植物中,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受粉应()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4.如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统计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不能确定D.亲本的表现型和遗传因子组成不能确定5.为了确定一头黑色公牛(黑色为显性性状)是否为纯合子,最好让它()A.与一头黑色母牛交配B.与一头棕色母牛交配C.与多头黑色母牛交配D.与多头棕色母牛交配6.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
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将麦穗离地27 cm的mmnnuuvv和离地99 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甲植株杂交,F2产生子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 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uUuVvB.MmNnUuVvC.mmNNUuVvD.mmnnUuVV7.金鱼草花色的遗传表现为红花(C)对白花(c)不完全显性遗传,即杂合子表现为粉红色。
若有一粉红色的植株连续自交二次,理论上该粉红色花植株在F2中红花:白花:粉红花的比例是()A.3:2:3B.1:2:1C.3:3:2D.2:2:18.二倍体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高茎粳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粳稻。
若用F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B.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C.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D.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的比例9.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①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①紫花×白花→紫花①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和①B.①和①C.①和①D.①和①10.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个体数的( )A.1/4B.3/8C.5/8D.3/411.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表现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 、a、B 、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
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①3①2①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1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1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①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①1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①2①1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①114.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遗传因子组成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15.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 l显隐性之比为1①0B.F2显隐性之比为3①1C.F2的遗传因子之比1①2①1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①116.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三对组合的F2的分离比分别为9①7,9①6①1和15①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①3,1①2①1和3①1B.3①1,4①1和1①3C.1①2①1,4①1和3①1D.3①1,3①1和1①417.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个体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个体的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①1,则甲为杂合子18.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和yyRrB.yyrr和YyRrC.yyRr和YyRrD.YyRr和YyRr19.原产欧洲南部喷瓜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遗传因子a D、a+、a d决定的,a D对a+为显性,a+对a d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如下表所示。
现有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雌雄同株、雌性这三种性别的性状表现,则其比例为()A.4①2①1B.3①1①1C.2①1①1D.1①2①120.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 、a和B 、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2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①1C.通过测交实验,孟德尔统计测交子代的两种表现类型之比接近1①1D.由F2出现了“3①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22.纯种白色球状南瓜与黄色盘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
F2中已有能稳定遗传的白色球状南瓜1 001个,问理论上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盘状南瓜有多少个(已知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A.1 001B.2 002C.3 003D.9 00923.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该图找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A.RrMm、RrmmB.RrMm、RRmmC.RRMm、RrmmD.RRMM、RRmm24.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对其子代的性状表现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杂交后代中,新性状表现个体占的比例为( )A.1/3B.1/4C.1/9D.1/1625.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0B.25%C.50%D.75%26.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 .a)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遗传因子比例为()A.4①4①1B.3①2①1C.1①2①1D.8①127.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28.已知玉米某两对等位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则亲代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B.TtSs×TtSsC.TtSs×TTSsD.TtSS×TtSs29.对遗传因子组合形式为Dd的高等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和种类数描述正确的是()A.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种类数相同B.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种类数不相同C.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种类数不相同D.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种类数相同30.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现有一袋豌豆种子,是纯合的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F1,从袋中随机抓到两粒种子,其胚都是纯合体的概率是()A.B.C.D.0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31.以下哪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A.水稻无芒和小麦有芒B.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C.羊的白毛与卷毛D.豌豆的黄叶和皱粒E.狗的黑毛与黄毛F.番茄的红果和黄果G.羊的长毛和卷毛H.人的近视和色盲32.(2016·全国①,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