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欢---记读书心得体会清欢,有清淡欢愉的韵味。
读书,便是在自由的思想天空中感受那份清欢。
记得毕淑敏在写给青年读者的文摘中写到“静下心来读书不容易。
其实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不断滋养人生提升精神的方式。
我们是在一个看电视打麻将玩手机成风成瘾的国度里,但只要有毅力,就能尽量想办法营造一个可以读书的氛围,有意识地培养读书的心境。
”我依恋读书的时光,在读书的时候,也是我倍感清欢之时。
那也就是一份安然清静,素雅欢愉的心境,是一颗能够真正静下来的心。
这种清欢之感,也如林清玄在菩提系列精华版《心的菩提》中的《人间清欢》一文中所写到的净空与清新一般。
我是读着林清玄的文字长大的,一直以来都视他为自己心目中可敬的老师。
他的文字总能带给人一种有如行走在竹林山涧、乡间小径那般清新之感,也好似是沐浴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然后开始了一整天的“旅行”。
我喜欢把读书与想象契合在一起,展开翅膀,如蝴蝶般自在地飞翔在这样的人间清欢里。
一路飞翔,在这清淡欢愉的人间清欢里,感受到《飞入芒花》里的童年与母爱,也由此又沐浴过如“人间四月天”里的云烟般清灵的人间之爱与温暖,更滋养出一颗去品铭如薰衣草般静祷的美好与自然之清心,从而又将带着这颗薰衣草般的心在与“美”亲吻之后,踏上“鸢飞鱼跃”的寻梦之途,而后又回到人生的本初,待到清凉明净,“月到天心”。
飞入芒花喜欢在清晨,闻着第一缕阳光的味道,读着清玄老师的文字,感受着清欢。
早在初中时就读过他的《飞入芒花》,那时候感觉得到童年时期自己也同样淘气耍脾气的模样。
文中的“我”为了一块金啖糖,和母亲据理力争,最后一生简朴一向极为温和的母亲追着儿子,直到追到火车铁轨上母亲摔了一跤,“我”心疼地认错……本以为童年也就如此,即便家境如何贫寒,也想要哪怕小小的一块些微富贵的人才买得起的糖果,悟不出太多这人间清欢之爱与入心的情怀。
只知道天真的就是清欢的了。
就像泰戈尔在《金色花》里也写到“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假期在家,清早起来,在家乡的田野上小跑一阵,然后捧着那本《情的菩提》,坐在屋子的天台上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细细地读起了《飞入芒花》,它又一次将我拉回初中那时的记忆。
这一次,我更觉读出了“清欢”的意味。
那里面有着清淡朴实的母亲深深的爱,有着人间烟火最最素雅的情。
童年时代,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星星点点,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不再有了,只有当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如何丛芒花中哗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放的光泽,想起在这广大的人间,我唯一的母亲。
这也让我想起了曾读过泰翁诗中写到的: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走了。
很多时候,这些都是清欢的感觉,让人间充满着温暖。
虽然萤火虫飞入芒花不见,但童年的欢快还在,母亲的爱还在。
人间四月天那些在时光流年里飞进了芒花中的萤火虫,让我看到了人间里朴素淡雅的清欢,更让我继续飞翔在这儿看到了人间更温情的暖,就像看到林徽因笔下描绘出的那一片人间四月天,有着温婉清丽的清欢之感。
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圆月;雪花初放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儿的绿,你是。
鲜嫩喜悦,水光浮动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其优美,其纯净,无不闪动着予人清欢之感。
对于刚临人间的儿子,林徽因用如此动人的暖与爱,同时也传递给我更加深刻的清欢之感,从而对于人间之爱更为感动。
就像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
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薰衣草鸢飞鱼跃月到天心记得看过“开讲啦”节目里林清玄那一期。
他讲到自己的写作之始时母亲的一言“你要写出明亮的文字,能感染他人的心怀,而不要写为写作而谋生的文字”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读他的文字就像在听一位老者讲生活的朴实清淡欢愉的故事经。
那些简单的道理,那些入心的情怀,那些感性的画面,总能让人颇感温暖。
曾经我总是在纸上写下,“我期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风景不在远方,就在身旁;我跟随一种勇往直前的信仰,世界不论多远,可以疯狂……”其实我一直都在旅行着,可以说走就走,而风景也可以就在身旁;我也一直在勇往直前着,世界也就如此触手可及。
读书时光,如蝴蝶般自在地飞翔在这清欢的人间,不就是那样一次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勇往直前地看到世界么?把全身心倾注于迎面而来的每一刻,终有一天会发现,不只春风会吹抚树叶,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带来全部的出天,春风与树叶是同时存在的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我只希望在这个澄明的湖底轻泛着心灵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嚣的世界。
可是我不愿去理会,因为此地连涟漪都是平静的。
我可以酣卧着,可以把每个星星都亮成灯火,把每一丝空气都凝成和风,所有的豪华都隐在云山海外,真淳则在有月光的时候,自湖底幽幽地浮上来。
)(我特别喜欢蝴蝶、夜蛾、蜻蜓和豆娘,它们看来那么潇洒自由,有着薄透美丽的双翼。
但是我不忍心杀死它们,只有在草坡和树林寻找刚死去的,有各种眼里色泽的蝶翼和透明的蜻蜓翅翼,小心翼翼的夹贴在自己做的厚纸薄里。
有一段时间,发现美浓的黄蝶翠谷,总是聚集万千蝴蝶,每次去都可以捡到美丽的蝶翼。
记忆是不可靠的,遗忘也可能是美好的。
文学家与科学家不同,文学家不去寻找增加记忆的魔药,而让记忆自然留下,记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随时准备着偶然的相遇。
与十年前的美相会了,就有两次的美,与二十年前的善相会了,就有加倍的善。
第一次与美相逢,我还是少不经事的少年,美便会与我会面,点头,微笑,错身,如翼飞入花丛,逸失于天空。
多年以后,我们已识得门外的青草,品过甜美沁人的气息,听过深深叹息的声音,走过黑暗中长路点燃的灯光,这时又与美相会,心里的火被点燃。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昙花的美教我如何说呢?是无花堪比伦的,她吐出了美丽的网,绊住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一秒也不舍得移开。
她的香,如果用别的香来比拟,对昙花都是一种侮辱,二十坪大的花园,全被充溢,香还密密地流出。
)(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
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
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
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
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
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
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这是禅者的最重要关键,就是“放下”,我们的烦恼是来自执着,其实执着像是写在沙上的字,海水一冲就流走了,缘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实相,能看到这一层,放下就没有什么难了。
)(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
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
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
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
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
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
)、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