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

2021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主干知识梳理一地面高度的表示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地形部位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4.地形类型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水文、气候、植被等。

(2)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工程选址、道路选线、生产布局等。

三等深线与等潜水位线1.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

一般数值越大,表示深度越大。

2.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

潜水位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就是潜水埋藏深度。

跟踪练习一、选择题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00平方米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杨梅苗约为( )A.100株B.1 000株C.3 500株D.9 600株2.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A.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B.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C.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D.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段为河流。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A.由南向北再向东流B.由东向南流C.由东向西再向南流D.由南向东流4.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A.0.9℃B.1.7℃C.2℃D.3℃春分日某地理小组在我国图示地区进行地理考察,测得A、B、C三个地点的气温分别为14.3℃、14.8℃、14.8℃。

据此完成5~6题。

5.上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6.若沿图中的C-B作一条地形剖面,比较正确的地形剖面图是( )等高线是反映地形特征和分布等内容的重要形式。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地形图所对应的等高线图,正确的是( )A.尖顶—甲图B.圆顶—乙图C.平顶—丙图D.凹地—丁图8.下列甲、乙两图为实景地貌图,丙、丁两图为对应实景地貌的等高线图。

甲图中的小树,在等高线图上的位置是( )A.P处B.K处C.R处D.S处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

读图,完成9~10题。

9.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10.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

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 X数值为500米,L为河流,对角线ab为经线。

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A处的海拔可能为( )A.450米B.489米C.555米D.605米12.沿图中经线a到b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13.读右图“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若a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最佳逃生路线是( )A.aK线B.aL线C.aM线D.aN线14.右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15.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

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1.C2.D解析第1题,如果把等高线为100米所围成的图形看作矩形,大致可计算其面积约为100 000多平方米,从而可知图示范围内需要的杨梅苗数量。

第2题,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为曲折,会多占杨梅林用地;村道曲折会增加工程量和难度;对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没有影响;如此修建村道是为了最大限度接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3.A4.B解析第3题,结合等高线与河流关系,按照没有指向标地图方向判断方法知,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第4题,根据地形对气温影响,最低气温出现在海拔最高处。

读图知图中最高点介于600~650米之间,结合气温随高度递减规律,最高点与山顶最大温差为1.3℃,就此可计算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1.7℃。

5.D6.C解析第5题,根据三地温差知其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地势起伏相对和缓,说明该区域地形最可能为丘陵。

第6题,根据C、B两地所在位置及所经地形的起伏状况判断剖面图。

C、B间有两条山脊和两条山谷。

7.B 8.C解析第7题,山地的尖顶表现在等高线图上有较为鲜明的棱角,如丁图所示;圆顶的等高线基本呈同心圆分布,如乙图所示;平顶的等高线中心有明显的平面,如甲图所示;丙图所示的等高线,内有示坡线,表示越往中间海拔越低,为凹地。

第8题,甲图实景中有山脊,对应的等高线图为丁图;乙图中有山谷对应丙图。

甲图中的小树位于山脊处,对应丁图中的R处。

9.C 10.B解析第9题,图中的山顶海拔为887 m,站在山顶上向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看,甲处附近与山顶之间存在一高耸的地形,不能通视;乙处与山顶之间隔着一条山脊,不能通视;从丙处到山顶属于凹形坡,可以通视;从丁处到山顶属于凸形坡,不能通视。

第10题,分析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②处存在一处陡崖,地势陡峻,可能有山羊活动;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可能存在一条河流,可能有水鹿活动。

11.C 12.C解析第11题,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出地势高低,结合材料判断Y是400米,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A点的海拔范围是500~600米之间,可能为555米。

第12题,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出地势高低,结合材料判断Y是400米。

图中a点海拔是500~600米之间,b点海拔在300~400米之间。

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A点的海拔范围是500~600米之间,即沿图中经线a到b地形剖面图海拔先是降低,在A附近海拔升高(500米以上),然后又降低,一直到b点。

13.B解析若a处发生泥石流情况,逃生的路线应与等高线垂直,往山谷两侧逃生,L坡度小,有利于逃生。

14.(1)1 000~1 200米之间。

250~350米之间。

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2)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3)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4)暴雨山洪(洪涝、洪水)、滑坡及泥石流。

解析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

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路径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

第(3)题,结合图示中的指向标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

第(4)题,暑假期间华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在青山和幽谷间可能形成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加以防范。

15.(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

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2)800~1 200米之间。

(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

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说明地形、地势特点。

结合等高线与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

第(2)题,在分别读出甲聚落和朝阳峰海拔的前提下,利用交叉相减方法计算其相对高度。

第(3)题,由于受山脊阻挡,在朝阳峰看不到丁村。

第(4)题,分别从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面积、工程量大小及搬迁居民数量等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