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
(鞠躬)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是1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课题是《秦兵马俑》,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资料,看你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是不是被这画面震惊住了,你来说说,这里规模可真大,你来说他们像真人一样站在那里。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了文章《秦兵马俑》,感受他的魅力。
首先,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来读一读课题。
嗯,声音真洪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收获了很多,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请同学拿出生字本,端正坐姿,注意握笔姿势,听老师来说:
第一个:拱形第二个:军吏
请写完的同学用姿势来告诉老师。
大家坐得真端正。
请大家和大屏幕上的字词对照一下,全写对的举手,恩虽然有个别同学写错了,请错一改三,用心记一记,勤练多写以后就不会出错了。
二、讲解生字
好,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拱”这个字,大家虽然能够写正确,但是还不够规范美观,请你们先观察字帖,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
好,你来说。
哦你说它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请看老师来范写,左边一横短,竖钩长,一提写中央,右边一竖起笔低第二竖起笔高。
最后一笔是点。
同学们请根据老师的范写,先描红,再临写。
端正坐姿,请注意握笔姿势,开始吧。
好,同学们都写的很规范。
课下也要像这样,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把这节课的其他生字词也写规范,写美观。
三、回顾课文大意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来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秦兵马俑的魅力。
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圈划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端正读书姿势,大家开始吧。
四、小组依次交流
读完的同学,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谁能来告诉作者笔下的秦兵马俑都有哪些特点?。
手举的这么高,老师让你来说。
你说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你从文中那里感受到的规模宏大?读读你圈划的语句。
恩你读的很清晰也很流畅,你看这段中有这么多数字19120平方米、8000个、长230米、宽62米,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对,用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同学们这种用数字让我们感知秦兵马俑特点的方法就是列数字。
数字不能很形象的向我们展示秦兵马俑的大,文中还有另一处描写非常形象的让我们感受到秦兵马俑的大?你来找找观察的真仔细,足球场那么大,两个半
足球场才能赶上秦兵马俑坑。
把秦兵马俑和足球场相比较让我们感知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这种方法就是作比较。
那你再来读读这段。
在你的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秦始皇统帅的这支排列整齐的大军,规模可真大。
同学们秦兵马俑还有什么特点?你想说,你说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那你来说说文中都写了哪几种兵马俑呢?身材魁梧的将军俑、体格健壮的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还有真马大小的马俑。
用这么多的例子让我们感知到秦兵马俑类型众多,这种方法叫什么呢?对举例子。
类型众多的秦兵马俑难道仅有文中的这几种类型吗?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类型的?穿红衣服这位同学来说说,炊事俑你来说说歌妓俑大家的想象可真丰富。
文中举了这么多例子,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接近它们,与它们一一交谈。
首先让我们来到武士俑身边。
你来读一读这段。
你读的很流畅,老师提醒你,你看这是武士俑的图片,想象着他的样子,你能不能再来读,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感。
通过他这么一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他们穿着铠甲,握着铜戈。
你还看到了什么?对他们还擎着利剑,拿着盾牌。
难怪文中这样描写他们:老师范读。
作者这种非常形象的告诉大家武士俑的方法就是摹状貌。
同学们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来读读文中其他的兵马俑。
面对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它们当年的英武,还能感觉到它们轻细的呼吸声,还能倾听到它们的娓娓交谈。
难怪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咱们中国的骄傲,文中是这样来评价它的,谁想来读一读?在这段评价中你读懂了什么?恩秦兵马俑是民族力量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学习了这篇课文,听了文中对秦兵马俑的评价,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戴眼镜的这位同学来说说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你也想说说秦兵马俑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我们民族的自豪。
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它叫?对爱国。
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
好,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就是这样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得骄傲,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来了解这一伟大奇迹。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谢谢评委老师,我的试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