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期末复习题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期末复习题

整理者:锁梦清烟域一.名词解释1.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研究人体从宏观到微观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形态学范畴。

2.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3.组织: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基本结构称组织。

4.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称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5.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

由1/2 I带+A带+1/2 I带所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6.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7.突触: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

通过突触,神经元之间形成复杂的神经通路。

8.脊柱:位于背部中央,是人体的中轴,由椎骨、骶骨和尾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具有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内脏的作用,还可以做广泛的运动。

9.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城。

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10.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节律性地泵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称血液循环。

11.导气部:鼻、咽、喉、气管和肺内到终末细支气管的多级支气管主要起传导气体的作用,称为导气部。

12.呼吸部:肺内的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是气体交换的部位,称为呼吸部。

13.气-血屏障:肺内由肺泡内表面的液体层、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的基膜及内皮细胞等构成的结构称气-血屏障。

14.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15.滤过屏障:当血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管内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

16.近视:青少年时期,若长期视近物,使睫状肌过度紧张,得不到恢复,将会使晶状体曲度持续加大而形成近视。

1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称作反射。

18.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称灰质。

10.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称白质。

20.网状结构: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这些部位称网状结构。

二.简答题1.人体的组织的种类。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简述上皮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组成: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结构特点: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细胞间质很少;具有明显的极性;上皮组织中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3.肌组织的种类及各自的结构特点。

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1.骨骼肌: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属于横纹肌,能迅速而有力地收缩,收缩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纤维是细长圆柱状多核细胞。

肌质内充满纵纹状的肌原纤维,大量的线粒体、糖原和脂滴等。

2.心肌:由心肌纤维构成,属于横纹肌,能持久而有节律地收缩,其收缩不受意识支配,属不随意肌。

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彼此相连成网。

心肌细胞一般仅有一个椭圆形的核,位于细胞中央,偶见双核。

3.平滑肌:由平滑肌纤维组成,收缩缓慢而持久,不受意识支配,属不随意肌。

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

有一个椭圆形或长杆状的胞核位于平滑肌纤维中央。

4.简述关节的构造。

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辅助构造:韧带、关节盘、关节唇-2- 5.简述颅骨的组成。

脑颅(8):额骨(1)、筛骨(1)、蝶骨(1)、枕骨(1)、顶骨(2)、颞骨(2)面颅(15):犁骨(1)、下额骨(1)、舌骨(1)、上额骨(2)、鼻骨(2)、泪骨(2)、颧骨(2)、腭骨(2)、下鼻甲(2)听小骨(6):锤骨(2)、砧骨(2)、櫈骨(2)*颅骨记忆口诀:额筛蝶枕双顶颞,鼻颧泪腭接颅底。

上额披甲连下额,舌骨离群犁成隔。

6.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总重约占成人体重的60%。

功能: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有维持人体基本形态、支撑体重和保护内部器官等功能。

在运动系统中,骨是杠杆,骨连结为支点,骨骼肌则是动力器官。

7.简述骨的构造。

骨是一种器官,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神经、血管等部分构成。

8.简述脊柱侧面观四个生理弯曲及其意义。

脊柱呈“S ”形,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

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这样加大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

这些弯曲,使人类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使所产生震动,对脑有保护作用。

9.简述腕骨的组成。

近侧列从桡侧起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腕骨记忆口诀:近侧列:舟月三角豆 远侧列:大小多角头状钩10.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及其组成和运动形式。

人体最灵活的关节:肩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运动形式:能做三轴运动,即冠状轴上的前屈和后伸;矢状轴上的内收和外展;垂直轴上的旋外及环转等运动。

11.简述心血管系的组成和各自功能。

组成: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功能:心:血液循环的器官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毛细血管:连于动脉、静脉之间,互相连接成网状的微细血管,血液在此与组织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静脉: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

毛细血管壁主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

毛细淋巴管管壁仅有一层内皮构成,无基膜和周细胞。

内皮细胞间有0.5微米间隙,毛细淋巴管比毛细血管更大的通透性。

14.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呼吸 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系统 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肺功能: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发音、嗅觉、内分泌等功能。

15.简述大肠区别于小肠的标志。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16.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及位置和功能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位置:位于左季肋区功能:滤血、免疫、造血、贮血17.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唾液腺、肝、胰基本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18.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及位置和功能。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

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防御和解毒功能、造血功能19.简述平时用鼻吸气的好处。

(1)鼻是呼吸道的门户。

(2)鼻孔上带皮肤的那一部分长有鼻毛,能挡住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尘埃。

(3)鼻粘膜能分泌粘液,粘膜上长有纤毛,它经常摆动,能把粘液粘住的细菌和尘埃变成鼻涕清除出去。

(4)膜下有丰富的血管,能散发热量,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

(5)因此,在安静或从事轻微劳动或运动时,应尽量用鼻子吸气。

20.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组成: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

功能:肾是产尿,输尿管是输尿,膀胱是储尿,尿道是排尿。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

还能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并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内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视细胞是感受光线的感觉神经元,又称感官细胞。

视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

(1)视杆细胞: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所含的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

当维生素A 缺乏时,视紫红质的合成减少,人在弱光中的视力减弱,产生夜盲症。

(2)视锥细胞:能感受强光和不同色光的视色素。

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的视网膜上具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视色素。

如果一种视锥细胞,就会导致相应的色盲。

23.内耳的感受器及各自感受的刺激。

1)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是听觉感受器,。

感受声波的刺激。

2)位觉斑: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总称为位觉斑。

是头部位置变动或机体作直线加速与减速运动的感受器。

3)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24.由前至后依次写出12对脑神经的名称和罗马符号。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Ⅸ舌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记忆口诀: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前Ⅸ舌咽,Ⅹ迷Ⅺ副Ⅻ舌下。

25.简述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2)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视区 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4)听区 位于颞横回5)嗅觉区 位于海马回、钩的附近6)语言中枢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三.列标题1.肾实质的组织结构。

2.耳的构造。

肾小体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耳廓肾单位肾小囊外耳外耳道(泌尿部) 近端小管鼓膜肾实质肾小管髓袢耳鼓室(泌尿小管) 远端小管中耳咽鼓管排尿部集合管乳突小房乳头管内耳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迷路) 膜迷路:蜗管、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3.上肢骨的名称和数量。

4.下肢骨的名称和数量上肢带骨锁骨(1) 下肢带骨:髋骨(1) 肩胛骨(1) 下肢骨股骨(1) 上肢骨肱骨(1) (31*2) 髌骨(1) (32*2) 前臂骨桡骨(1) 自由下肢骨小腿骨胫骨(1) 自由上肢骨尺骨(1) 腓骨(1)腕骨(8) 跗骨(7) 手骨掌骨(5) 足骨跖骨(5)指骨(14) 趾骨(14) 5.眼球的构造。

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眼球壁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眼球内膜(视网膜) 盲部:(虹膜部和睫状体部)视部折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问答题1.试述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解剖学原因。

1)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成人的小肠约5.7米。

2)小肠非为十二指肠、空场和回肠。

十二指肠的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末端的共同开口处,将胆汁和胰液送入小肠。

胆汁可促进脂肪的消化,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3)小肠中肠腺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与胰液中的消化酶共同作用可将蛋白质、糖和脂肪转变为可吸收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4)小肠腔面有许多环状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肠腔的表面积扩大20-30倍。

5)小肠绒毛是小肠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的内皮有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经吸收氨基酸,葡萄糖、水和无机盐等均进入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的中央乳糜管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

它的通透性大,吸收的脂肪物质主要进入中央乳糜管。

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试从肾的组织结构阐述尿的生成过程。

1)尿是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与排泄作用形成的。

2)在肾的额状切面上,可见肾实质和肾窦。

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3)显微镜下肾实质可分为泌尿部和排尿部。

4)泌尿部又称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