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概括的说明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及作用,通过对园林绿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如何进行。
从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措施及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1 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及作用
城市绿化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并且拥有美化的功能。
和城市园林相比,其形式简单,功能单一,美学价值一般,管理不严密。
城市园林绿化是园林和绿化的统一。
城市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
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轻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主要作用有:①保护环境资源。
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
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②提高生物多样性。
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③综合功能。
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如地震)产生的城市安全效,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④促进城市文明。
城市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
2.1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绿化管理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作用。
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同时发展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
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种类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以种植常绿高大乔木为主,减少硬质铺装和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在植保方
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2.2 美化居住环境和提高城市形象
以人为本是园林绿化的落脚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希望生活和工作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
城市里高楼林立,工作节奏很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疲劳感,所以城市居民都希望回归自然,这已经是城市居民的一项重要追求。
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
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人与自然相结合。
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
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
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
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2.3 园林绿地与防灾避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相结合
现代城市里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由于人口密集,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否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后果。
这
是城市管理经营中一个大问题。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为预防余震造成的危害,大量的公园、广场绿地显现出了防灾避灾的功能,很多城市地区都把公园、广场绿地作为人们躲避的场所。
很多城市都明确表明公园、广场绿地为群众法定躲避灾害场所,并出台相应管理法规。
城市中的公园和广场绿地,非常时期就是理想的避灾场所,平时供人们休息游览。
2.4 城市绿化与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现在,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
每天都有大量居民进入公园、绿地,进行各种休闲和锻炼活动。
在其他时间里进入公园休息娱乐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和绿地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要求,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满足。
相关部门应该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并且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健身设施,还要适应群众需要,建设如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主题公园。
2.5 提高农民对绿化的认识,发展城郊地区园林
城市生态环境包括城区和近郊,园林建设势必要扩展到城区以外的郊区,仅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力度还不够,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郊区的农田和山地归农民所有,是农民生活的基础,想将农民的经济收入由种粮改为种树
种草是不现实,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走城乡共赢的绿色生态之路。
2.6 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城市中包括用大量物质材料资源,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应该想办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
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富有特色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或缺的。
3 结论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突破传统意义的植树造林、建园增绿,应赋予它以人为本,美化人居环境和市容;建设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园林绿化内涵,与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发展城郊园林,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安排,园林绿地与防灾避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等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温化,卓丽环. 基于层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及应用[j]. 森林工程,2010,03:14-17.
[2]刘双欠,于伸. 纸浆模塑板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与开发研究[j]. 森林工程,2012,0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