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

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工伤事故:一般的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制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需要阐明几点: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规定的功能、能力。

群体:是指俩人或俩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建立的群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简答一、根据多米诺骨牌理论,应当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因素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所造成的。

(从改变的人所处的环境,适当的教育进而改化人的缺点,形成优良的品质,从而控制了事故的基本原因,性格基础打好了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该遵循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二、简述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主要思想,并列举预防措施(不少于三种)在生产生活中,一刻也未间断过对能量的利用。

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人们给能量以约束和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

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的完全可能。

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预防措施: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设施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三、疲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正确选择作业姿势2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3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4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5环境条件及其他因素四、简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哪些?(1)物质安全文化1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2设备控制过程本质安全化3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2)行为文化1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2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加强安全道德修养3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

(3)制度安全文化建设(4)员工心态安全文化。

包括应急、间接、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五、简述我国安全投资的主要来源1国家在工程项目中的预算安排,包括安全设备、设施等内容的预算费用2根据产量按比例提取安全投资3用于安全的固定资产每年折旧的方式筹措当年安全技术措施费4职工个人缴纳的安全保证金5工伤保险基金的提取六、如何理解安全的极向性原理?(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2)描述安全特性的俩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

反之亦然;(3)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七、在企业中,试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2融洽员工的情感3激励和培训员工4保障员工的利益消极作用:1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2消弱管理者的权力3控制束缚员工的发展和上进八、何谓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心里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活动。

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九、试述影响安全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2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3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4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十、简述人类对安全的几个认识间段无知安全认识阶段局部安全认识阶段系统安全认识阶段动态安全认识阶段十一、简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十二、何为安全三要素和四要素?“安全三要素”即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安全四因素”将安全人与物分为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十三、根据麦克法兰特的解释,试述人受伤害的机理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因为: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集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意外释放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十六、试解释事故遭遇倾向理论。

(p43)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遭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许多研究表明,前后不同时期里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与作业条件有关。

当从事规则的、重复性作业时,事故频发倾向较为明显。

事故的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事故表明,事故的发生与工人的年龄有关,青年人和老年人容易发生事故。

此外,与工人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程度有关。

十七、试解释变化—失误理论。

(p48)约翰逊把事故定义为一场不希望的或意外的能量释放,其发生是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

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十八、何谓事故法则,其意义是什么?(p51)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同时也称为事故金字塔,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事故法则告诉人们,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

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十九、简述系统的特性。

(p54)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有序性.5.环境适应性。

二十、简述安全系统的特点。

(p57)1.客观性2.开放性与动态性3.确定性与非确定性4.安全系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5.突变性或畸变性6.耗散结构特性二十一、何谓安全系统的原始态,如何理解?(p58)安全系统的原始态是指安全系统中安全因素处于熵、自由度、无序度最大的无组织、无结构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人、机、环境3部分的混乱状态;即安全系统中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程度低下、安全管理薄弱等趋于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相互作用潜在的危险性都暴露无遗;安全防护缺乏;环境对人的不利影响和人对环境的破坏都非常严重等。

二十二、简述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之间的联系。

(p68)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定义为可控制的接受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知道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内各种设备(产品)发生时效和人员失误的概率以及失效可能导致的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同时,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在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时,往往要对其进行量化计算,为此引入可靠性。

二十三、简述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群体。

二十四、简述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其理解。

(p122)我国现在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体制。

这5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来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协调一致搞好安全生产。

论述一、根据所学事故制因理论,试述导致工矿企业的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致因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知识、态度、适应力、能力)所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是由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在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所以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本原因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博德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理,设备材料不合格,不可靠的支撑物等环境因素。

而这些基本事故原因都是因为控制管理不足才导致的,亚当斯也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人的控制管理不足造成的。

综上所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

二、试述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安全的主要意义可从俩个方面体现:1.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和企业的安全进取精神是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创造最大利润,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从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付诸于创造企业精神,表现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社会形象,并提倡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形成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模范,表现于对员工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的激励。

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文化素质,它可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着重于人的精神,人的思维意识,人的素质和责任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价值观产品安全质量、安全风貌等,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安全经济管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要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而且要按计划完成任务,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全经费运作和管理、安全经济分析是一个企业安全投资的最优化原则,实现事故及其损失最小化的目标,从而满足人们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安全经济的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三、根据行为科学原理,试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