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压力对人生只有消极意义。
(×)2.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战胜压力,至少也能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失程度。
(√)3.心理压力始终存在,适度的压力会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有动力。
(√)4.智力正常与否可通过智力测验来判定,若智商在80以下即属于低下了。
(×)5.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即亚健康状态。
(√)6.幸福越低级,其体验便越强烈而短暂;越高级,其体验便越淡泊而持久。
(√)7.物质幸福是高级幸福,社会幸福是中级幸福,精神幸福是低级幸福。
(×)8.欲望是幸福的根本要素而与幸福的可能成反比。
(×)9.一个人所能实现的幸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是被他的机遇的好坏顺逆的程度决定的。
(√)10.幸福与金钱有直接关系。
(×)11.完美主义者的的思维方式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12.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
(√)13.第三代时间管理强调一切以自然法则为中心。
(×)14.犹豫不决意味着我们对某一任务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要花很多的时间。
(√)15.中断对简单的工作伤害最大。
(×)16.排程方法将每天的日程安排最好安排到100%的满度。
(×)17.在CPMO工作历中,每个月都是28天,都分为4周。
(√)18.幸福感具有个体性和主观性特征。
(√)19.国民幸福感度量是单纯的心理测试。
(×)20.体验论幸福感测量坚持实证主义与现象学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充分发挥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双主体”作用。
(√)21.幸福感本来就是主观感受,对幸福最好的定义就是人们自述的自我感受。
(√)22.幸福感的测量体系越复杂,就越深奥,越有水平。
(×)23.幸福指数不是发展的目标,而是对社会发展和政策措施运作情况的衡量与评估参数。
(√)24.GDP是一种软指标,而幸福指数是一种硬指标。
(×)25.幸福指数等同于幸福感。
(×)26.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可量化原则就是所设置的指标能够量化的就尽可能地用数量来描述。
(√)27.幸福指数指标体现中的各个指标之间应保持互相独立,避免包容关系。
(√)28. 家庭是指以婚姻、血统或者收养关系为基础组成的社会单位。
(√)29. 婚姻就是一男一女的结合。
(×)30. 亲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那种感情。
(×)31.幸福越高级价值便越大;越低级价值便越小。
(√)32. 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
(√)33. 子女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是否幸福无关。
(×)34.情商和焦虑以及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情商分数高的人,其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相对较低;反之情商分数低的人其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可能较高。
(√)35.挫折承受能力除受性格特征影响外,还受到一个人的道德观和人生信仰的影响。
(√)36.情商能力是认知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语言的能力、观察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律动的能力等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一种理性的能力。
(×)37.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为,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的影响只占20%,而80%影响来自其他因素,特别是智商。
(×)38.沟通的程度决定人际关系的发展状态。
(√)39.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
(×)40.非正式沟通能够补充正式沟通的不足,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并不也总是造成信息的完全失真。
(√)41.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42.从根本上讲,经济学就是幸福学,一部经济思想史就是一部幸福思想史。
(√)43.经济发展是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反过来,国民幸福与快乐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44.幸福表面上是来源于个体需要的满足,但其根本上是来源于主体对自身劳动成果的肯定、评价和欣赏。
(√)45.广义上的收入一般指人均可支配收入。
(×)46.需要实现理论,是以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论为基础,认为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必须在生理、安全和爱的需要之前被满足。
(×)47.人的幸福感水平与其可支配收入在总收入结构中所占比率具有正比关系。
(√)48.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更幸福,因此幸福指数取决于消费数量。
(×)49.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
(√)50.效用大小可用物品给人们提供的满足的大小来衡量。
(√)51.工作幸福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52.工作幸福感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
青年和老年阶段的工作幸福度最低,而中年阶段的幸福度最高。
(×)53.职业之间存在层次高低是事实,也是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
(√)54.外倾性的人喜欢社交,他们在与上下级的交往过程中,可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工作满意度髙。
(√)55.责任感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56.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能够同比例的提升国民幸福感。
(×)57.组织承诺的高低代表员工对组织的投入和认同感的程度,它对员工的行为和心理感觉产生重要影响。
(√)58.感情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59.有具体工作目标和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怀有期待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60.青年员工对自我实现因素的看法与中老年员工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中老年员工比青年员工更为看重这一因素。
(×)61.控制感与心理压力关系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控制感与压力反应有直接的联系,控制感越高,压力反应就越少。
(√)62.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两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63.幸福与快乐相比,持续的时间更长。
(√)64.幸福都是快乐,快乐都是幸福。
(×)65.快乐是渴求不断地积累后,在被得到满足时的愉悦感觉。
(×)66.虚幻性幸福是指幸福本身是虚幻的、假的。
(×)67.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68.两性的生理结构只要是指性器官的差异。
(×)69.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是社会的不平等造成了男女心理上的差异,性别心理差异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70.女性的地位在世界各国都一样。
(×)71.遗传因素对个体在行为发展方面没有任何影响。
(×)72.人到了老年期要想获得幸福,首先需要身体健康,心理强大,孩子都能成人,且应该都顺利成家立业,自己的存款够养老的需要,这时才有可能谈幸福。
(√)73.多数自尊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心低的人,幸福感也低。
(√)74. Paradise&Kernis(2002年)研究了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时发现,高且稳定自尊的个体倾向于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75.容貌与幸福感没有必然的联系。
(√)76. 有幸福感的人一定是乐观的,相反,乐观的人未必都能感受幸福。
(√)77. 从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教育与幸福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78.学历越高,幸福感越强。
(×)单选题:1.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2. 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即幸福是建立在旁观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而不是由被观察者自我判断。
3.健康感不是幸福感的构成要素。
4.向心感主要是被调查者对于国家、民族、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的认同程度和自豪感,是特定群体社会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
5.伦理幸福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如合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
6. 兽孩现象说明,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其心理形成和差异都受社会影响很深,什么样的环境会形成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这也佐证了(社会学习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7. 有研究表明: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敏感力。
语言敏感期是0~8岁。
8. 美国著名的健康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博士向外界公布的他对幸福看法的十大要素的第一点就是(拥有健全的身体和健康的体魄)。
9.雷蒙德·卡特尔对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
10. 九型人格是按人的基本欲望来把人分类。
11. 由美国著名组织行为研究者大卫·麦克利兰提出的能力素质模型将能力分为五个层次: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12. 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将传统的中国教育推向政治化,教育更多地作为一种工具,为维护中央集权制选拔人才,专门为补充官员而进行的,一直延续到清朝。
13.国民幸福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所有发展形式的终极目标。
14.在经济不发达或国民普遍贫困条件下,影响国民幸福与快乐的主要是经济因素。
15.适应性理论认为,当发生一个新的变化之后,人们会对它做出反应,然后不断的对新的变化产生适应性。
16.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示,不仅能够相互比较,还能够加总求和。
1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量或满足程度。
18.幸福工作观的最高层次是忘我劳动。
19.幸福工作观的最低层次是被动地劳动。
20.工作幸福感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中年阶段的工作幸福度最低。
21.人际关系与人们的直接感受最为紧密,包括获得理解与信任、尊重与关心、良性竞争与合作、与同事相处融洽等。
22.组织承诺用于反映个体与组织的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组织一员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23.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24.职业定向的最大特点是:自我并没有投入,而是游离于所从事的工作之外,是金钱把自我和工作暂时性地联系在了一起。
25.岗位定向是最高层次的工作定向,具有这种定向的个体对工作本身已产生了巨大兴趣,工作的意义已融化于他们的生活和生命中。
26.工作幸福指数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定义幸福,从而决定了测量这一概念的主要方法是自陈报告法。
27.情感平衡量表用于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
其10个项目是一系列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
28.因素分析法是指同一量表中的题目都应该有较高的相关性,较高的内部统一性。
29.反应偏向是指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致使测验分数没有反应真实情况,而是表现出偏离实际情况的趋势或结果。
30.通常是指各种以家庭关系或者家庭利益为核心组成的家庭集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