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的五大发展亮点“十三五”期间的五大发展亮点——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核心提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9日闭幕。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陈剑副院长针对五中全会会议公报中的五大发展亮点——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及被广泛关注的人口政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地解读。
陈剑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我重点讲一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这个《公报》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目标要求,即“五个发展”。
在《公报》里,“十三五”规划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指的是,从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也是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五年。
大家知道,“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
正式提出,是在1987年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后来被写进了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
现在我们正在完成的是第三步。
这“两个一百年”中,第一个一百年,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1年这样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二个一百年是从1949年到2049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的奋斗目标。
就是“两个一百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整个规划都是围绕这个奋斗目标来实现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公报》,详尽的“十三五”规划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出台。
另外,这个《公报》分析了当下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社会发展环境等一些基本特征,也是很有意义的,就是让我们了解当下的中国到底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公报》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非常重要的认识。
虽然这个期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有着诸多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把握好战略机遇期,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就能够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这也是《公报》对我们当下的基本特征做出的一个分析——我们仍然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一、“十三五”的四个新的目标要求《公报》讲了“十三五”的新的目标要求,大体有四个方面,我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大家都知道,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的三十六年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九点几,几乎达到了10%,。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从两位数向一位数的转变,特别是近几年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风险,经济面临下行的问题。
但是,就全球而言,中国的经济目前仍然处在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水平上。
所以,在今后的几年中,要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公报》在这里就提出,发展要在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
这其中都是有深刻涵义的。
第一个是平衡。
我们很多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比如产能过剩,它就是不平衡。
第二个是包容。
发展一定要包容。
包容就是要有一个让大家多方都满意的发展。
贫富差距太大,就不是一种包容性的发展。
第三个是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主要是从生态角度来说的,发展不应当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发展是建立在短期的效应基础上的话,那是有问题的。
所以《公报》里提出,“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2015年10月23号,李克强总理做了一个报告,专门讲了中国当下的经济。
他用了一些数据,比如我们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大体上达到了55%。
但是,这里面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在城市务工的农业人口,他们在户口上还是农村人口。
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城市人口比重是按照常住人口来算的,所以很多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如果在这个城市居住半年,都算是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
这样算来,按照李克强总理给出的数据,现在中国的城市中,真正属于城镇户口的人口只有36.6%。
也就是说,从55%到36.6%,至少还有18%的这样一个相当大的比重的城市人口没有享受到跟城市户籍人口同样的权益。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城镇化的质量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提出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大家知道,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权益的不相等。
北京市做过一个调查,在北京务工的农民工,和北京市户籍的工人、市民相比,至少在60到70个方面的权益是不同的,有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个,“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战略目标。
李克强总理去年在英国伦敦做了一个重要的演讲,他说,30多年来,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重大的、巨大的进步,解决了6亿多人的贫困问题。
在当今世界的30多年的反贫困化运动中,80%的贡献是中国人作出的。
也就是说,就全球而言,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做出了80%的贡献,我们解决了6亿人的贫困问题。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现在还有多少贫困人口?还有2.5亿人。
但是,按照中国自己的标准,又会是怎样的?我们自己的标准是多少?人均纯收入每年2300元。
也就是说,中国还有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
我们要在五年之内让所有的人脱贫,让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大家知道,现在全国还有多少贫困县?民政部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字统计出,我们还有几百个县没有脱贫。
比如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就有39个国家级的贫困县。
比如这次申办冬奥的张家口,它的17个区县中有10个国家级的贫困县。
比如保定,国家级贫困县也有4个。
所以说,在五年之内全部摘帽,这个目标是很宏伟的。
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这不是一句空话。
文明的素养是有一系列的指标的。
现在,中国在很多方面还会受到一些诟病,比如,中国的游客。
中国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每年出境游客的数量都上亿,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值。
仅仅在今年的国庆期间,中国就有400万人到全球去旅游。
所以,在这七天之内,在全球很多的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人。
但是中国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有时候也影响中国的形象。
比如说,在航班上,仅仅因为位置的调整等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因而被外国航空公司的乘务员请下飞机去。
这类例子有很多,都有损于中国的形象。
所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其实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因此,这里提出要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四个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这里面实际上有好几个内容。
首先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大家知道,这些年中国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环境的污染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这样一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央也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提出美丽中国、生态中国。
在这次《公报》中,关于生态的发展,也被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只有生态的发展,只有生态的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才是可持续的。
另外,还提出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因为我们的很多制度还不太健全,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所以,在今后五年内,要使这些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
以上就是新的目标和要求。
(3)二、“十三五”期间的五大发展亮点这次报告最大的亮点,也是它的新理念、新境界,就是“五大发展”。
这“五大发展”就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其中,我个人认为,共享发展非常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只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很多人并没有发展。
所以,在中国有很多地方的贫困问题仍然非常严峻。
虽然中国的增长那么高,但很多人到现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做了一台综艺晚会,就是“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这个活动表彰了12个有孝心的少年。
但是可以看出,那12个有孝心的少年中,除了一两个家庭条件比较好以外,大部分的家庭条件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属于赤贫家庭。
他们有的住在深山老林里,家庭贫困,有的父母生病,有的父母离异。
虽然都表现了孝心,而且这种孝心令人感动,但是通过这12个孩子的事迹可以看到,这种贫困程度,在中国还是非常严峻的。
所以我认为共享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我会逐一进行解释。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个人认为,这“五大发展”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会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这五个方面都有具体的涵义,我们逐一进行解释。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
大家知道,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巨大,中国制造在全球可谓铺天盖地,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占了全球八分之一以上,实在是了不得。
但是,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有质疑,就是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个发展的话,叫复制模仿,或者叫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好东西拿来为己所用,或者叫后发优势。
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原创很少。
所以,中国现在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长期以来,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叫跟随者,现在有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化,就是要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化。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了,别人看待中国的眼光、眼神和以前不一样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要承担重要的责任。
那么,中国作为引领者,就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在全球上,在各方面都要有领先的东西。
这个非常关键。
所以,角色转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完成不了这个挑战,中国就很难成为全球经济、政治的引领者。
创新发展,应当从国际的大视野来考虑。
这次《公报》中指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可见其重要性。
什么叫核心?就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
在创新发展里提出,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这里面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这是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的“两创”。
“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这里面还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讲了很多的地域,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的科技项目,组建国家实验室,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等。
“互联网+”是现在最时髦的话语。
这些时髦的话语实际上反映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你跟不上这个变革,你就得被淘汰,你就得落后。
另外,还讲了“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
”前段时间,中国的发展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制造业逐步空心化。
二十多年前,我在浙江工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