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高尚的优良传统。
道德与诚信便是首当其冲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美德。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更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坚守的宝贵品质。
在中国古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道德与诚信一直受人们的爱戴,随波逐流至今。
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淘汰了多少个朝代淹没了多少历史能人的丰功伟绩,新陈代谢,却始终无法把道德与诚信“挤”出历史的舞台。
相反,道德与诚信永远在历史长河的浪尖,紧紧地把握社会的运转和前进的命运。
一、作为一名研究生,道德与诚信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小学中学的时候,优秀的学生都是三好学生,“三好”指的是“德、智、体”,但是中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即获得高的分数,便是三好学生,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德”与“体”。
只要分数高,便可进入好的学校。
而忽视学生的德育,认为此类东西对于我们培养的人才来讲可以缓行。
殊不知,人才,得是先做人,后成才的。
以至于我们从小就没有收到应有的、良好的道德与诚信的教育。
其实,诚信道德对研究生的价值体现就是对研究生个人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
诚信是研究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远大理想的实现和科学信念的坚守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征,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
一个没有良好诚信道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牺牲。
研究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
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
研究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
研究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诚信是社会的基础,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
社会主义中国本该是一个极有诚信的国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很多方面利益与诚信天平失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
诚信首先是现代经济规律,其次才表现为伦理性质。
“资本主义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碎的哄骗和欺诈手段。
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哪里时间就是金钱,哪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
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
”经营者从诚信到不诚信的转变,不是良心的发现,而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巨大压力。
迫使他不得不如此。
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交易中获得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承认和尊重他人的利益,要想自利,必须利他,自利的目的只有在利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需要道德。
二、作为研究生应该将诚信、道德放在学习的首位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进行学习的学生。
我们青年一代,尤其是在读研究生,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与提高我们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崇尚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有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应尽的职责。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所以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仍是当务之急。
科学道德是科学的内在属性,既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诚实守信,这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
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等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我们研究生应该认识到其危害性,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出一份力。
三、我们要勇于担当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历史重任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技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
这重要指示对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自觉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坚守学术诚信的倡导者,直面学风道德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
即使学风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充斥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直面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因为我们研究生知道在学风建设当中起什么作用是我们的前进方向。
我们要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
所以当前,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
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
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
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学术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诚信这一原则用与对待学术研究上。
在学术道德学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先前许多的认识多都过于模糊,一些切实的案例让我及时意识到平日的认识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心之过”或者说是“非故意性”的学术道德过失。
所以,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就非常的有必要,我们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学术的心。
不管自己的学术水平如何,只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就应该保持对知识、对学问的敬畏。
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努力的方向。
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构建要靠多方面,虽然学术道德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现阶段更具可操作性的还是加强个人对学术道德的认识,严格自律。
比如在学术活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引用等等。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到相关的行文规范,也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避免学术不端的行为。
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培养人才,更应该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仔细学习并深入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在写作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如果每个研究生都以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生涯,才能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想要追求的成绩,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
作为每一个研究生,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底线,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
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道德是指科学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它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也是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约束科学家之间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共同体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基本准则。
学术诚信建设为立身之本立,严谨的学术诚信为立校之本。
诚信与严谨乃一个合格研究生的根本。
“人无信则不立。
”诚信既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今,研究生的整体信用形象已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诚信问题已成为迈向现代化的一道坎。
它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了。
在一所高校里,该校学生的诚信程度,影响着该校的学术诚信、校风。
从另一方面说,该校的学术诚信、校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研究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是“诚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研究生要大力弘扬以信待人,以信立人的美德,成为践行信用美德的表率。
目前,研究生的信用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学术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