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诗讲座先秦汉魏六朝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诗讲座先秦汉魏六朝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 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 读。
《牡丹亭》与《关雎》之关系
明代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被锁深 闺,在听私塾先生陈最良讲解《关雎》诗后,春心荡 漾。:
[春香]小姐啊,为诗章,讲动情肠。……小姐说,关了的雎鸠, 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书要埋头,那景致则抬 头望。如今分付,明后日游后花园。[末]为甚去游?[贴]他平白 地为春伤。因春去的忙,后花园要把春愁漾。
《关雎》题解
此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三 百》中的第一首。
汉代《毛诗序》以为此诗乃吟咏
“后妃之德”,“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现代学者多不信此说,认为是一首

爱情诗,但是学界在对此诗到底是民

间的“平民”爱情诗还是上层“贵族”

爱情诗的认知上,则存在分歧。


关关雎鸠
关关,雌雄相应 之和声也。
雎鸠,水鸟,一
名王雎,状类凫鷖
,今江淮间有之。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
,偶常并游而不相
狎。
——朱熹《诗集传》
雎鸠图 郎静山 摄
鱼鹰
《关雎》的文学史地位和影响
《关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爱情诗之 一,是中国传统爱情诗的艺术典范,影响 深远。
《关雎》不仅对汉魏以后文人创作爱情 诗有所启迪,而且成为唐宋小说和元明清 戏曲的常用题材。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 男女,在吟咏此诗时,也常常会萌生出对 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仪礼·乡饮酒礼》“出奏陔” 郑玄注
战国虎座木鼓
编钟乐曲欣赏
现实意义与艺术典范
当代青年虽然已经没有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但是某些年轻人自以为 浪漫、奇特的求爱方式其实并不高雅。近年来, 因求爱不成而心生怨恨和犯罪的事件屡见报端。
所以,我们今天在吟唱和欣赏《关雎》这 首经典爱情诗,陶醉于如此优美的旋律和美妙 的诗境之时,我们的灵魂是否也能得到净化和 升华呢?
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 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朱光潜《谈中西爱情诗》
朱 光 潜 像
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源远流长,佳制纷呈。 其发展有三个高潮: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 唐宋时期
先秦社会婚姻观与爱情诗特点
先秦社会婚姻观
“发乎情,止乎礼义。”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以行为写心理,细节具体,表现细 腻。
《编钟乐舞·关雎》欣赏
(湖北省歌舞团表演)
荇菜
又名莕菜。水生植物,嫩叶可食。春夏 之交,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和北京大学未名 湖中都能看到。
钟、鼓 古代敲击乐器。
钟鼓者,天子、诸侯备用之 ,大夫、士鼓而已。
先秦爱情诗拓展阅读之一
《诗经·秦风·蒹葭》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郑风·将仲子》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 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问世间,情为何物?
——中国古代爱情诗欣赏
爱情, 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一切诗人之所以成其为 诗人,都是由于受到爱神的 启发。一个人不管对诗多么 外行,只要被爱神掌握住了, 他就马上成为诗人。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柏拉图像
爱情诗, 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动人的部分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 人伦抹煞。……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 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 见于“桑间濮上”。
——《毛诗序·关雎》
先秦爱情诗特点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先秦爱情诗欣赏之一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杜丽娘后来游园惊梦、 为情而死,从某种程度上说 ,是《关雎》“惹的祸”。
琴、瑟
弹拨乐器。琴,五弦或七弦。 瑟,二十五弦。
宋代名琴·海月清辉
楚瑟
瑟乐欣赏·澹月映鱼
《关雎》艺术欣赏
情节复杂变化,叙事简练生动 表达方式委婉,体现君子品德 比兴手法巧妙,描写心理细腻 篇章回环往复,音韵节奏优美
情节复杂变化,叙事简练生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题解
《诗经·秦风·蒹葭》题解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 的一首民歌。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 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 法:
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 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 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 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亨、吕恢文 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 人可望而木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第一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邂逅淑女 心生爱慕
第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 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 为情所苦
第三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 得以亲近
第四章: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钟鼓齐鸣 获得爱情
小结:求爱过程曲折 爱情得之不易
表现方式委婉,体现君子品德
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愚谓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 气之和也。
——朱熹《诗集传》
雎鸠以声相求,君子以乐相 求。爱之深挚而求之雅正,有 君子风范。
比兴手法巧妙,描写心理细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 荇菜,左右采之。”均“兴”中有 “比”,含蓄巧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