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神经康复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重要的神经解剖、生理及标准的治疗方法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神经康复学》(第2版),倪朝民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史长青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Peter Duus 编著,袭法祖审阅。
《动作学习与控制》,张英波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实用PNF治疗》(第二版,修订本),刘钦刚主译,云南科技出版社。
《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第二版),Patricia M.Davies编著,刘钦刚主译。
③教学网站:,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理论课实验课Ⅳ、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1.神经康复学的定义、核心指导思想、神经康复治疗方法三大内容。
2.神经康复基础:宏观掌握中枢神经康复的五个基础。
3.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与体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中的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和感觉系统检查)。
4.掌握脑卒中、脑外伤等见疾患的CT及MR表现。
(二)熟悉部分:1.熟悉神经康复的目标。
2.神经康复基础熟悉:脊髓、脑干、大脑皮层、脑基底节的功能,以及神经对所支配组织的两种作用;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学习和记忆的相关知识以及运动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熟悉Bobath神经发育疗法、Bruunstrom运动疗法、Rood感觉刺激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主动性(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的治疗理论。
3.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与体检:熟悉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的定义和检查方法。
(三)了解部分:1.了解神经康复学的发展简史;了解神经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2.神经康复基础: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了解成年神经发生、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轴突上离子通道改变等理论的相关知识;了解丰富的环境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相关理论;了解抗痉挛理论、运动想象疗法、部分减重步行训练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双侧训练、传统疗法的治疗理论;了解临床预防治疗对神经康复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周围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3.神经康复中的影像学检查:了解神经康复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了解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方法;了解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5.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6.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思想是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神经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三大内容: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方法学、脑功能重建方法和相关临床方法。
(一)神经康复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理论3.中枢神经康复治疗4.运动控制理论5.临床防治对神经康复的作用和影响6.周围神经康复的基础(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2.神经系统体格检查3.脑神经检查4.运动系统检查5.感觉系统检查6.反射系统检查7.失语症8.失用症9.失认症(三)神经康复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1.神经康复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平片、螺旋CT、MRI。
2.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四)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五)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六)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各种反射检查、.诱发电位刺激、直流-感应电诊断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第二章脑卒中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本章应掌握脑卒中的定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Bruunstrom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康复目标,康复时机选择,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二)熟悉部分:本章应熟悉脑卒中的主要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ugl-Meyer评定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康复结局的影响因素和健康教育。
(三)了解部分:本章应了解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Berg平衡评定量表;脑卒中特殊临床问题的处理。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脑卒中定义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3.临床特点(二)康复评定1.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3.Bruu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方法4.Fulg-Meyer评定法5.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主要有Ba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三)康复治疗1.脑卒中的康复目标与时机选择(1)康复目标(2)康复时机2.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3.脑卒中不同恢复时期的康复治疗(1)急性期(2)恢复早期(3)恢复中期(4)恢复后期(5)后遗症期(四)脑卒中的康复结局(1)康复结局的影响因素(2)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五)健康教育第三章颅脑损伤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评定;颅脑损伤所致认知障碍、感知障碍的康复评定;颅脑损伤的康复时机、康复目标、康复治疗指征与康复治疗原则;颅脑损伤所致认知障碍、感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颅脑损伤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结局量表评定。
(二)熟悉:颅脑损伤的定义;颅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的行为障碍、言语障碍、情绪障碍、ADL障碍等的康复评定;颅脑损伤各阶段康复治疗的目标与主要方法;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
(三)了解:颅脑损伤的病因、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类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临床处理原则;颅脑损伤的康复机制与预后估计;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颅脑损伤的定义2.病因与流行病学3.病理生理4.临床特点5.康复时机6.康复目标(二)康复评定1.评定内容2.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3.认知功能障碍评定4.感知障碍评定5.行为障碍评定6.言语障碍评定7.运动障碍评定8.情绪障碍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10.其他功能障碍评定(三)康复治疗1.临床处理原则2.康复治疗指征3.康复治疗原则4.康复治疗方法(1)急性期康复(2)恢复期康复(3)后遗症期恢复(四)康复结局1.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估计2.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五)健康教育第四章脑性瘫痪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1.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的原则,康复治疗指征。
2.运动疗法中的Bobath疗法、Vojta疗法等。
3.作业疗法和语言疗法的相关知识。
(二)熟悉部分1.脑瘫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评定的相关知识。
2.各种类型脑瘫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康复评定。
(三)了解部分1.脑瘫的原因、病理特点。
2.脑性瘫痪的康复结局及预防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脑瘫的定义2.病因及病理特点3.临床表现(二)康复评定1.临床评估2.功能评定(三)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Bobath疗法、V ojta疗法、引导式教育2.作业疗法3.言语障碍的矫治4.物理因子疗法5.药物治疗6.传统医学康复疗法7.手术治疗8.辅助器具及矫形器9.心理康复10.教育康复11.社区康复12.社会康复第五章帕金森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1.帕金森病的定义及临床主要特征;2.身体功能评定中关节活动范围测量、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能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康复目标,运动疗法的康复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二)熟悉部分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知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构音障碍的评定,帕金森病综合评定,作业疗法,构音障碍训练,吞咽训练,帕金森病的结局及健康教育。
(三)了解部分帕金森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及辅助检查,病理特点,临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训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帕金森病的定义2.流行病学3.病因4.病理(二)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2.辅助检查3.诊断及鉴别诊断(三)康复评定1.身体功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认知功能评定4.心理功能评定5.综合评定(四)康复治疗1.临床治疗2.康复治疗(1)康复目标(2)物理治疗(3)作业治疗(4)构音障碍训练(5)吞咽训练(6)心理治疗(7)认知训练(8)传统康复治疗(9)辅助装置的应用和环境改造(10)康复治疗注意事项(五)康复结局(六)康复教育1.一级预防2.二级预防3.三级预防第六章老年期痴呆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老年期痴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常用老年期痴呆及记忆评定量表;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记忆力、注意力和集中力、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康复训练方法等。
(二)熟悉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
(三)了解老年期痴呆康复常用药物治疗、康复结局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定义2.老年期痴呆的分类3.老年性痴呆(AD)4.血管性痴呆(VD)(二)临床特点1.记忆障碍2.语言改变3.情绪、行为、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4.AD和VD的主要鉴别点(三)康复评定1.生活护理2.病因治疗3.对症支持治疗4.药物治疗5.康复治疗(五)康复结局(六)健康教育第七章多发性硬化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多发性硬化的康复治疗原则、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