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
武陵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 培养学
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教学垂难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3、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淸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
李淸照(1084—约1151),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淸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岀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淸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淸!阳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这首词。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l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淸照集校注》,李淸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
学生槪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胖猛般r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毀”,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从中可以看岀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盯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宜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2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四、课堂小结
跟《望江南》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
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五、板书设计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3、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六、作业布巻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背诵这首,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教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时,我设计了两个环廿:读一一品;提岀了三个问题:1、这两首词分别写了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你的理解。
提示:谁+干什么(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2、根据你对词的品•读、理解,你认为这两首词中的哪一个女子的愁更深重些?为什么?3、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也许我们的突破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实现的,我们的完美就是在一个个的遗憾中成就的。
《词五首》的教学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