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30)1.教育研究(6)科学研究,我们简称为研究,是寻求问题解释、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或是精神现象。
广义的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狭义的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限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验证,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
研究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
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
但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我们认为,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它以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现象或问题为主要对象,以探索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丰富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2.定量研究(6)定量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预定假设,它通常是从量的方面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和解释。
实验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定量研究。
3.定性研究(6)定性研究通常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综合、比较和归类、归纳与演绎等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它一般采用如下步骤:一是明确研究的问题;二是选择研究场所与研究样本;三是进入研究现场,建立良好关系;四是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五是构建理论。
个案研究就是典型的定性研究。
4.文献研究(6)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
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育文献是以记载、反映教育活动、人物、事件和理论为内容的资料,包括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查阅文献资料只是文献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献研究更重要的工作是通过文献了解有关教育问题的发展动态、研究进展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归纳总结和理论提升,从而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
5.现场研究(6)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
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
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
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教育研究大多是现场研究,比较明显地体现出研究与实践的一致性。
特别是广大教师作为研究者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中断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长时间埋头于大量的文献阅读,而难以进行书帝式的文献研究。
但他们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场之中,这为他们进行现场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简答题(50)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
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
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
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 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它以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现象或问题为主要对象,以探索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丰富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
2.教育研究有哪些特点?试概述。
(10)教育研究通常来源于教育实践,并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并服务于教育实践。
但教育研究不同于日常的教育实践工作,它属于科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活动,有研究活动的一般特点:(1)组织性与自觉性研究活动是以研究课题为中心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目的明确、计划周密是它区别于非研究活动的特点所在。
同时,研究者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有意识地选择真实的问题或对象,自觉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严格搜集和筛选数据资料,严格依据研究数据资料得出研究结果,而不能随意编造、篡改数据资料。
(2)继承性与创新性研究活动是以人们已经达到的认识水平作为基础,经过科学的研究过程,达到发现和创造的目的。
已有的研究和认识水平是研究活动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研究活动可以少走弯路。
但同时,研究活动还要在继承已有研究活动和认识基础上进行新的发现,探索新规律,寻求新知识。
因而,研究活动必然体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3)探索性与长期性科学研究要认识的是未知的世界,要掌握的是人类还没有掌握的客观规律,它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究,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要经历无法回避的失败或挫折。
因而它需要研究具备定的专知识,要有必要的耐心和勇气,要有不断求索的精神。
教育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研究活动的特点之外,还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和难控性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涉及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内部因素,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传统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制约,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
这使得教育研究变得极其复杂。
教育研究往往难以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操控,难以对无关变量实行严密的控制,因此容易出现社会误差、被试误差和主试误差。
因此,教育研究必须做周密的研究设计,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教育现象或问题的因果关联和内在本质,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2)广泛性和反思性教育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队伍构成及其社会影响都表现出广泛性的特点,并且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但是,教育研究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它既是对教育实践进行不断审视、反思、探究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育理论进行不断地反思、前瞻与创新的历程,还是对教育信念不断追寻和确认的过程。
在教育研究中,要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教育研究过程和方法、教育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以及整个教育研究过程不断进行反思,以不断地完善教育研究,确保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3)长期性和时代性教育研究的长期性是由教育周期长决定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使是某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其效果也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
研究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研究结论,其研究成果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或跟踪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评价教育的效果和研究成果的效益。
此外,因为不同时代教育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因而,教育研究还表现出很强的时代性。
3.教育研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10)教育研究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够遵循特定的研究原则,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就可使整个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否则,就容易失误甚至错误。
(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求教育研究既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与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由也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统一起来。
教育研究应当建立在前人以有研究的基础之上。
当然,强调继承,并不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而应该是在扬弃基础上的继承。
正确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就是要运用辩证的分析方法,对历史的经验、理论进行批评性的继承,使一切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发展。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教育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选题的新颖、研究方法新颖、研究手段新颖、研究设计新颖和研究结论新颖。
教育研究的创新性是教育研究最突出的特征。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能把继承与创新对立起来,而应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批判继承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
继承是为了创新的继承,创新是基于继承的创新。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求既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并努力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同时又要强调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教育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以教育基本理论、范畴、体系为研究重点,重在揭示教育规律,寻找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和扩展或重构教育科学体系。
教育理论虽然来源于教育实践,但它也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因为教育理论的获得、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创新过程,具有自身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它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产物,而是以已有的教育理论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教育研究的任务不仅在于揭示教育规律,还表现在指导教育实践方面。
教育研究成果能否真正为教育实践服务,也是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这就要求我们把教育研究的视野指向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实践,回答教育实践中提出的众多问题,从而提高教育研究的有效性。
中小学教育研究是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中小学教育研究者所从事的教育研究应直面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措施。
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研究应以微观研究为主,应更多地体现为行动研究、校本研究。
(3)客观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教育研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采取客观态度,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收集材料要实事求是,内容必须真实可靠,运用的材料应当经过严格的查证和核实。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地改变客观规律。
教育研究要保持客观性,不仅要做到研究资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且要做到研究设计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