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面肥和化肥有什么不同

叶面肥和化肥有什么不同

叶面肥和化肥有什么不同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8-8-10 10:23叶面肥和普通的化肥有什么不同,施肥效果哪种更好呢?谢谢!提问者:ssyc - 助理三级最佳答案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

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腻组成,表上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现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更换的功能。

研究表明,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当然,叶片表面的气孔是叶面肥进入叶片更方便的通道。

化肥中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成为叶面肥重要的组成成分。

作为叶面肥施用的肥料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硼砂。

叶菜类主要以氮肥为主即可,可选择尿素+少量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如3份尿素+1份磷酸二氢钾与清水按0.2%的溶液配制。

要明确叶面肥的原理首先有明确叶片结构,叶的基本结构是叶片,叶柄,托叶。

叶片又包括表皮,叶肉,叶脉。

叶肉一般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一点C3植物和C4植物是不同的)。

被子植物叶片特点: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细胞组成。

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般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其中单子叶的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

但表皮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细胞,气孔的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在保卫细胞外侧还有副卫细胞。

一般情况下,气孔在白天开启,晚上关闭,当喷施叶面肥时,肥料就从气孔进入,被植物体吸收。

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复合型叶面肥,如天达2116及含有海洋物质活性成分壳寡糖,又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各种微量元素肥料。

他能够在激活植物抗性基因表达的同时加强植物的营养。

第二类: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第三类: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

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第四类: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

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一般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和氨基酸叶面肥。

它们的特点:叶面直接吸收见效快、养分利用率高、能迅速改善作物养分供应状况。

腐殖酸类、氨基酸类叶面肥还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明显改善产品品质。

但是,叶面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

由于叶面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喷施在叶片表面的,只能起暂时补充养分的作用。

对于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作物需要量大,单纯的叶面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土壤施1.叶面肥是将营养物质溶液直接涂抹在植物叶子表面,通过叶子表面渗透进入植物被植物吸收。

而化肥是施入土壤,又植物的根部吸收后起营养作用的。

具体效果的话要看情况而定。

但是注意的是不可以在中午太阳厉害的时候使用叶面肥,这样营养液会起到凸面镜的作用将阳光聚集在表面而灼伤植物。

化肥也要看情况,比如碱性土壤不使用酸性化肥等。

什么是叶面肥2008-02-25 10:23近年来随着施肥技术的发展,叶面施肥作为强化作物的营养和防止某些缺素病状的一种施肥措施,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实践证明,叶面施肥是具有肥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用量少的施肥技术之一。

用喷洒肥料溶液的方法,使植物通过叶子获得营养元素的措施,称为叶面施肥,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

叶面施肥,可使营养物质从叶部直接进入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与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因而比土壤施肥更为迅速有效。

因此,常常作为及时治疗作物缺素症的有效措施。

在施肥时还可以按作物各生育期以及苗情和土壤的供肥实际状况进行分期喷洒补施,充分发挥叶面肥反应迅速的特点,以保证作物在适宜的肥水条件下,进行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进行叶面施肥?1.补充根部施肥的不足当作物出现根部施肥不便时,如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或者当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时,如水分过多、干旱、土壤过酸、过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如果以根施方法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时,只有采取叶面喷施,才能迅速补充营养,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迅速补充营养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已经表现出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症,由于采用土壤施肥需要一定的时间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不能及时缓解作物的缺素症状。

这时采用叶面施肥,则能使养分迅速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解决缺素的问题。

3.充分发挥肥效某些肥料如磷、铁、锰、铜、锌肥等,如果作根施,易被土壤固定,影响施用效果,而采用叶面喷施就不会受土壤条件的限制。

又如,一些果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某些营养元素吸收量比较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也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而叶面喷施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经济合算各种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施用量很少,例如钼肥,每亩施用量仅几十克,如果以根施方法则不易施匀。

只有采取叶面喷施,才能达到经济有效。

根据研究测算,一般作物在叶面喷施硼肥,对硼的利用率是基施的8.18倍。

从经济效益上看,叶面喷施比根施要合算。

5.减轻对土壤的污染对土壤大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人类吸收的硝酸盐约有75%来自蔬菜,如果采取叶面施肥的方法,适当地减少土壤施肥量,能减少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残余矿质氮素。

在盐渍化土壤上,土壤施肥可能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加重土壤的盐渍化。

采取叶面施肥措施,既节省了施肥量,又减轻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一举两得的有效施肥技术。

三、叶面施肥的特点:1.吸收快。

土壤施肥后,各种营养元素首先被土壤吸附,有的肥料还必须在土壤中经过一个转化过程,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或扩散作用被作物根系吸收,通过根、茎的维管束,再到达叶片。

养分输送距离远,速度慢。

采用叶面施肥,各种养分能够很快地被作物叶片吸收,直接从叶片进入植物体,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

因此,其速度和效果都比土壤施肥的作用来的快。

据研究,叶片吸肥的速度要比根部吸肥的速度要快1倍左右。

2.作用强。

叶面施肥由于养分直接由叶品进入作物体,吸收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使作物体内的营养元素大大增加,迅速缓解作物的缺肥状况,发挥肥料最大的效益。

通过叶面施肥能够有力地促进作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进展,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提高酶的活性,促进有机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用量省:叶面施肥一般用量较少,特别是对于硼、锰、钼、铁等微量元素肥料,采用根部施肥通常需要较大的用量,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

而叶面施肥集中喷施在作物叶片上,通常用土壤施肥的几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的用量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4.效使用叶面肥注意十点2008-10-03 18:00农作物叶面施肥,又叫根外追肥,它具有肥效快、省肥料、效果好、使用简便等优点。

资料显示,一般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及时叶面施肥,平均可使粮食作物增产5—10%,果树增产5%—15%,蔬菜增产20%—30%。

但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十点:1、要对症喷施。

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作物和缺肥情况进行喷施。

如禾苗瘦弱发黄,说明缺氮,应以喷氮肥为主;如禾苗长势较弱,应以喷氮、磷混合液为主;如禾苗长相一般,应以喷施磷、钾混合液为主。

2、要正确选用肥料品种。

不是任何肥料都可以作叶面肥喷施。

常用的适宜肥料品种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硼砂、硫酸锌、草木灰等。

而一些易挥发、难溶、含氯离子的肥料均不宜叶面喷施,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氨水等。

某些作物禁忌的肥料,如氯化钙、氯化钾,不宜在烟草等作物上喷施。

3、喷洒浓度要适宜。

叶面施肥只起补充和调节作用不能代替土壤施肥,要严格控制施肥浓度。

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喷施浓度宜低不宜高。

掌握好浓度是叶面喷肥的关键。

如尿素作叶面施肥浓度一般为0.5%-2%;过磷酸钙为1%-5%;磷酸二氢钾为0.2%-0.5%;硼酸为0.1%-5%;钼酸铵为 0.02%-0.05%;硫酸锌为0.05%-0.2%,硫酸铵为0.2%-0.3%;。

一般苗期喷施浓度要适当低些,生育中、后期喷施的浓度适当高些;农作物生长正常时浓度低些,出现脱肥缺素症时,浓度要适当高些;微量元素肥料喷施浓度宜低些,常量元素肥料的浓度要适当高些;双子叶植物喷施的浓度要适当低些,单子叶植物喷施的浓度要适当高些。

4、喷洒液量要充足。

具体用量应根据作物种类及其不同的生育期来确定。

总的要求是:肥液欲从叶面流下,但未流下为宜。

一般每亩用肥液量50—70公斤。

同时喷施次数要得当,整个生育期短的作物,一般喷施1—2次;生育期长的可喷2—3次。

根据苗情地力也可适当多喷1—2次。

在同一生育期内连续喷施,每次间隔10天左右。

喷施微量元素喷施一次即可,如要喷施第2次,间隔时间要拉长一些。

(发布日期:2008-5-30 11:53:27)浏览人数: 57最佳浓度:喷施叶面肥把握最佳浓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浓度过高,易发生肥害或毒素症;浓度过低,达不到施肥的目的。

常用肥料最佳浓度为:尿素百分之0.5至1,磷酸二铵百分之0.2至1,氯化钙百分之0.3至0.5,硫酸锌百分之0.05至0.2。

最佳时期:一般蔬菜苗期、始花期或中、后期等需肥关键期是喷施叶面肥的最佳时期。

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喷施,效果较好,应避免在烈日高照时喷施,雨后应及时补喷。

最佳用量:每亩喷施50至60千克肥液,施用时应尽量提高喷雾器的雾化程度,全株喷施,新生叶片及叶面的背后不能漏喷。

一般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喷施2至4次为宜。

最佳部位:叶面追肥效果的好坏与喷施元素在植株体内移动的速度有关,移动性较强的元素有氮、磷、钾、钠等,全部能移动但移动性不强的元素有磷、硫等,部分移动的元素有铁、铜、锰、钼等。

不能移动或移动性小的元素肥料溶液喷在新叶上效果较好。

最佳混喷:各种叶面肥之间混合喷施,或肥料和农药混喷,能起到一喷多效的作用,但混喷时应先弄清肥料的性质和农药的性质。

如性质相反,决不可混合喷施。

配制混合溶液时,一定要搅拌均匀,现配现用,一般先把一种肥料配制成水溶液,再把其他肥料按用量直接加入配制好的肥料溶液中,溶液摇匀后再喷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