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博客的几点思考戚妍妍 赵露(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摘 要]作为社会公民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影响公共政治生活的新载体,在舆论监督方面,政治博客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本文对政治博客在未来中国如何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述;提出了关于如何把政治博客建设成为一个更好的舆论监督平台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对有关政治博客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政治博客;舆论监督;政治民主[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81(2010)02-0090-03一、何为政治博客政治博客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
1998年,美国人德拉吉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第一个报道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被认为是最早的成功政治博客。
2001年在 9!11突发事件中,在飞机撞上第一幢楼时,就有博客把自己所拍的照片迅速传到网上,事件发生后,政治博客成为报道 9!11事件的主要新闻来源渠道之一。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政治博客约翰逊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主持人丹!拉瑟在节目里公布的关于布什当年服役时上司的备忘录文件提出质疑,最终导致丹!拉瑟辞职。
日本首相小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布什、伊朗总统内贾德、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都开始融入到虚拟的博客世界倾听民意,实现更直接的政治沟通和对话。
关于政治博客的定义,张雷、娄成武在其∀ 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一文中提出: 政治博客是指为表达个人政治见解、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或者实现政治诉求,在网络上发表政治性网络日志的政治人物或关心政治的公民,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化网络表达方式。
这个定义对我们理解何为政治博客具有一定的启发。
政治博客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普通网民政治博客。
这是政治博客最庞大的群体,他们关注政治生活,并在B l og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甚至影响到国家政治发展。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博客萨利姆!帕克斯从2002年9月开始一直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据传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巴格达。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登录互联网搜索他的网络日志,他从巴格达向世界发送的报道,比CNN、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更加鲜活有力,吸引各大媒体竞相引用。
2、政治领导人博客。
为实现更直接的政治沟通,一些国家政治领导人也开通自己的政治博客,这种博客形式当然比普通网民的博客更具政治影响力。
日本首相小泉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都有自己的博客。
2005年英国大选时,布莱尔每周都会在工党的网站上发表一篇竞选活动日志与英国选民进行直接的沟通。
2006年1月,英国∀太阳报#为首相布莱尔开通了播客节目,播客就是声音版的博客,布莱尔因此成为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播客首相。
美国加州官方网站上施瓦辛格的播客首页,可以听到州长施瓦辛格的最新讲话,据称施瓦辛格加入播客阵营是要让加州人民更加接近他。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也于2005年12月19日开通了名为 哈塔米在线的博客日志,在伊朗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
3、群体性政治博客。
群体性政治博客是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的一群人写一个博客,一个博客可以有多个管理员和作者。
博客本身就是政治沟通的工2010年4月第2期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oci alist CollegeApr.2010N o.2具,利益集团应用博客工具,能够共同维护一个博客,就共同感兴趣的政治话题进行深入地讨论。
群体性政治博客目前还不是博客世界的主流表达方式,但随着利益集团对政治博客的认识,这种博客形式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二、政治博客的影响政治博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发表政治见解,影响国家政治生活。
公民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其思想,以影响和形成公众舆论和政党政策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在宪法框架下,制度性地拓展和保障公民的政治表达自由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前提。
政治博客的出现,为公民政治表达自由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数字化的通道,公民通过博客发表政治言论,被称为互联网上的 草根革命,大有演变成参政议政、网罗民意、畅达民声新管道的趋势。
2005年我国 两会期间,记者、主持人纷纷开设两会博客。
人民网的 强国博客则于3月1日开通了 两会博客应用服务,推动与会者与网民互动,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以实名制发表文章畅谈会议期间的见闻感想、提案议案或履职情况。
2、监督政治人物或政府的政治行为。
博客的技术门槛很低,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做一名新闻人报道某些主流媒体忽略的事件,或者撰写评论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性丑闻案信息来自传统媒体∀新闻周刊#的记者迈克尔!艾西科夫。
他原本是要将此新闻发表在∀新闻周刊#上的,但被其高层扼杀。
最后,这一重要政治信息被透露给德拉吉, 德拉吉报道成为全球最有名的政治博客,博客访问量由每天900人次激增到12300人次,他本人被法新社列为 20世纪最具推动力和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
2002年,美国资深保守派参议员洛特因为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而备受博客们的攻击,最终洛特只好向公众道歉,并被迫放弃竞选参议院领袖一职。
3、参与政治选举。
博客参与政治选举始于2004年美国前佛蒙特州长、民主党人霍华德竞选总统候选人的时候,通过博客日志直接和选民对话,网站访问量在初选前期基本上与白宫网站的访问量相当,仅通过自己的博客网站就筹集到了700多万美元竞选资金。
他还首创将互联网上为共同爱好和兴趣的集会方式 网上联系、网下见面应用于征集义工和举行政治集会,将博客发展成为凝聚选民的有力工具,带动了一大批政客纷纷加盟博客世界。
在2005年的英国选举中,政治博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候选人、记者和政治评论家都开始利用博客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路透社报道说: 过去,英国人要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只能给报馆写信或是搬上肥皂箱去海德公园的演讲角,现在他们可以写博客日志。
三、政治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如果说博客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已有十多年,它对中国的社会影响则主要是近五年,在我国,政治博客近年逐渐兴起。
2003年6月18日,辽宁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在博客中国网站上发出了∀一个公民的拷问:谁应该为网络色情现状负责?#一文,追随者在博客中国网站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直接促发了互联网扫黄运动的开展,而王也被称为中国民间网络反黄第一人。
此次事件,可以看作是中国政治博客打响舆论监督之战的第一枪。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及一系列事件的刺激,博客在网民中间迅速兴起,人们越来越多的运用博客来表达政治见解,影响公共政策,实现政治诉求,政治博客迅速崛起,成为了网络时代的 新星。
几乎每一次关乎公共利益事件真相的揭露舆论风潮的兴起,都少不了政治博客的身影。
2005年 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开办的 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了 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
使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提案和社会调研纪实,还有与网民们交流的内容。
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治博客也是方兴未艾,湖南某地的纪检书记通过博客发表从政观点,并通过与网民互动了解当地官员是否有贪腐行为,形成较大的网络威慑力与影响力。
最近,江苏省迁安市委书记和12名宿迁官员开设 一把手博客,也引起广泛关注。
政治博客在我国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着一些天然的缺失,如调查取证方面的受限制,使政治博客的公信力不足,只能掀起暂时的网络热潮,无法保持公众对事件的持续关注;从舆论导向方面来看,政治博客作为一种自发性的舆论,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和反映,带有群体性、不稳定性和局限性,因此,在传统媒体当中不存在的某些问题,在政治博客中却有着自由!91!戚妍妍 赵露 关于政治博客的几点思考生长的土壤,不利于形成舆论引导;从报道的方式来看,传统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所坚持的平衡报道原则在政治博客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具有新闻职业素质的人,会站在中立者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和发表言论,而不具备相关素质或别有用心的人,会无意或有意的发表不负责任和具有煽动性的信息,这种行为会削弱政治博客的舆论监督功能。
四、中国政治博客更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几点建议虽然中国的政治博客存在以上的问题,但以笔者的观点来说,政治博客在中国的发展仍可以找到一些突破口:1、借助传统媒体公信力。
政治博客要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借助传统媒体已经建立的公信力,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在中国,政治博客要想实现自身的监督目的,与传统的、已经在政府和公众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媒体相结合是大有裨益的。
诚然,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有一定的下降,但与新媒体相比,在权威性、真实性、严肃性、理性化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当然,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并不是说要依附于它,政治博客要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与传统媒体的合作,这点尤为重要。
2、继承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优良传统。
传统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时所坚持的一些基本原则,值得后起的政治博客去学习和继承。
比如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虽然博客没有采访权,但一定要利用固有优势,多方调查取证,采取一切可能方式,进行 没有采访权的采访;要坚持平衡的、客观的、理性的报道,平衡报道是传统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原则,而博客自由的本性使非理性的因素得以滋长,阻碍了政治博客舆论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
所以,政治博客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在最大限度内坚持平衡报道原则是必要的。
3、鼓励新闻职业素质高的人多写政治博客。
政治博客能不能起到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跟写手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孙春龙作为一个专业的记者,其博文表现出极强的新闻职业素质,虽有感性成分,但基本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而很多的政治博客写手不具备专业素质,他们发表的博文非理性成分占的比例太大,煽动性有余而指导性不足。
舆论监督不是指责某个人,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上的问题,所以,政治素质高、新闻职业素质高的人,比如记者、编辑、各方面专家等应该多写政治博客,把政治博客的舆论监督工作引领到正途上来。
4、匿名的 隐形人和实名的 有形人合作。
匿名的 隐形人指在网络上匿名发表政治博客的网民,主要是草根政治博客。
而实名的 有形人指在网络上实名发表政治博客的网民,主要以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高管的博客为主,也包括一些影响比较大的草根政治博客。
政治博客的实名制应以自愿为原则,博客的去身份性、匿名性特点是广大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选择博客发表政治观点的原因,这个优势一定要保持。
但可以鼓励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等社会精英分子用实名撰写博客,这样有利于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也有利于广大网民对他们进行监督。
5、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与政府实现良性互动。
在中国现实国情下,政治博客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除了要与传统媒体合作以外,还要注重与政府的良好沟通和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