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时文精读细评-青年人传统道德等5篇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时文精读细评-青年人传统道德等5篇

时文精读细评-青年人传统道德等5篇【目录】(1)青年人要寻找自己的星星之火(2)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的是强者吗?(3)“老人霸座拘留五日”不因个体污名化老人群体(4)“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让代际和解充满可能(5)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正文】(1)青年人要寻找自己的星星之火陕声祥来源:人民论坛听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谈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说少年时代,他很羡慕大人使用红印章,就用橡皮雕刻了一个,蘸上红墨水在家里到处盖,很有做大人的成就感。

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投给县文化馆。

文章发表了,在县里临街的宣传橱窗上,占了大部分版面。

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了。

他深受鼓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33 岁成了省里最年轻的国家二级编剧。

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作家。

【借用事例,引入论题】每个有所成就的人,如要追溯一番,可能都存有那么一个闪光的“原点”。

开始亮度并不怎么高,却以此发端,不断聚合生命的能量,成就一生的事业。

先前那闪光的“原点”犹如一星火光,终成燎原之势,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事例进行阐述,提出论点:要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善于发现属于自己的一星火光,对于人生十分重要。

俗话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

舞蹈家未必有一副金嗓子,科学家不一定有艺术造诣,建筑大师可能对机械制造全然陌生。

同样是文学家,诗词曲赋可能各有偏好,散文、小说各有擅长。

发现自己的优长所在,扬长避短,发扬光大,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论述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的重要意义】那点星火,可以是生活中的某种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自己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能力、禀赋。

童话大王郑渊洁上小学时,写了一小段话,老师特别欣赏,并拿到班上朗读。

这件事给了郑渊洁莫大的鼓舞,激发了他写作的信心和力量。

伴着这种力量,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童话作品上亿字,成为名副其实的“童话大王”。

那一小段话的写作,竟然成为他作家人生的起点和巨量作品的源头。

细细思量,我们每个人何曾没有一些小小的成功,没有一些相对而言略胜一筹的地方?【论述“星星之火”的内涵】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一星火光,要精心呵护才不至于熄灭,还要持续不断地添柴加火才能越烧越旺,辉耀天地间。

这其中,坚持的力量不可或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生众多。

一次,他教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膀子甩一百下。

每个学生都会做,都认为很简单。

10 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

20 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

3 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还在坚持做?”这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

这个人就是柏拉图。

最终,只有柏拉图继承其衣钵,成为著名的哲学家。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能够自始至终持之以恒的人不多,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论述如何让“星星之火”成就人生】,是大家熟知的革命道理,也是精辟的人生哲学。

一个生命体就是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宇宙。

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星星之火,灌注不竭的生命能量,就能照亮自己生命的原野,也能给社会增添一丝亮色,一缕暖意。

【总结论述,再陈论点】【深思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天进步,终成大业。

寻找星火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自己的目标。

如作者所言,这星火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潜能。

阿西莫夫说,“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星火,然后坚持前行,结果自然不会差。

(2)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的是强者吗?陆玄同来源:中国青年网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满世界都是钉子。

”同样,对于一个自诩为强者的人,眼里所见皆为弱者。

【引用名言+化用名言,类比说理开篇】今天朋友圈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的一篇致辞刷了屏,有媒体评价,叶敬忠院长的致辞,充满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希望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与真实,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同时他告诉学生,要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引入热点社会现象,关注当下,关联现实】向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是因为他们是强者吗,当然不是。

这样温情的表达,只是叶教授的一种劝诫之语或者一种期望。

农业大学的学习,将来避免不了要跟农村农民打交道,而农民向来是所谓强者眼中的弱者。

当然,这种强弱的对比更多的是思想和学识上的一种类比。

希望他的学生在面对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热点现象提出个性解读,主张换位思考。

】或者说,他希望他的学生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

在一个强调“出头”“成功”的浮躁环境里,寄语学生沉下去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其实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知晓,平凡并不可怕,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才可怕。

【深入理解教授对学生的深切寄望:拥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

】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弱者?弱者的世界是怎样的?其实哪里有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世俗的功利观催生的一种带有先天性歧视的表达。

【笔峰一转,引入核心话题,引出对强弱的定义与理解的深入探讨。

】在此方面是弱者,在彼方面可能就是强者。

弱肉强食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生存现实,但这种所谓的生存法则是建立在不对等条件下的。

再者,从生物观点来看,世上并没有真正的弱者,只不过是彼此所存在,可见不可能强者愈强,而强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心态决定强弱关系。

韩愈说,“有其翼者去其角”弱对比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

【韩愈所言暂查无据。

道理同成语“予齿去角”一样,予,给予,去,夺去。

意即自然法则中给予某一种动物齿,就不给予它角。

意思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或物。

此段中用来论证强弱本是辩证的,比如,富甲天下的金融公司老板和身强体壮的冰雪运动员,被同时仍到雪山之巅,世俗意义上的强弱者就对调了位置。

】在一个人人都渴望成为强者的社会里,强者会因胜利而被拥戴,弱者会因失败而被嫌弃。

鄙视产生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是思想上的弱者了。

实际上,是功利的社会让这中强弱对比在生活中对比得更加明显。

而“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其实很难。

在一个崇尚“强者”的环境里,要求一个所谓的强者去保持一个弱者的心态,确实很难。

因为这些所谓的强者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而所谓的弱者是在一种资源不对等条件下的自然对比。

【结合现实,剖析强者主导的当下,“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只是一种美丽的提法,看似新鲜,实难践行。

】生活中,我们可能是强者,也可能是弱者,环境不同地位不同,产生的对比也不相同。

关键是,不管我们处在何种地位,拥有何种优势,都能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对别人始终充满温情。

强者不是一切物质充盈的代名词,而是精神生活富足的自然表达。

乐观面对生活的人,都是生活的强者,只要内心坚强,没有什么能够轻易击倒。

总是把自己的软弱、悲情或愚蠢,化作晶莹的泪珠,逢人便刷地往外流的人,才是弱者。

【打破世俗看法,重新定义强者,强者,乃精神富足、内心强大之人。

】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激进,不妄为,才能感受到这世界没有强弱之分,高下之别,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和谐友善。

【卒章显志,保持平常心,世界本无强弱之分】【深思考】文章由类比说理开篇,由社会热点事件引入“弱者”话题,打破世俗看法,辩证看待所谓强弱,重新定义强者与弱者。

强调做人应看重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强大,时常保有一颗平常心,不激进,不妄为,你会发现世上并无强弱之分、高下之别。

(3)“老人霸座拘留五日”不因个体污名化老人群体杨朝清来源:中国青年网近日,D7573 次列车上,65 岁男子张某手持无座车票却霸占他人座位,列车长耐心规劝 40 分钟,其闭目养神坐到终点。

在见到民警后,张某连声承认自己霸座不对。

目前,张某已经被长沙铁路行政拘留五天。

(6 月 27 日澎湃新闻)【新闻材料引入,读者速览热点事件,事件读罢,定有不同感想,观点碰撞后文及时跟上。

】在一个“流动的中国”里,动车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

动车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也是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的一面镜子。

“霸座”作为一种失范行为,暴露了一些人精神世界的贫乏与不健康;“霸座”层出不穷,说明建构与时代匹配的精神文明,依然任重而道远。

【直陈观点,指出“霸座”所折射的精神世界贫乏,说明精神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明明是无座票,却非要霸占其他乘客的座位;面对乘客的批评质疑和列车长的耐心劝阻,这位乘客选择了“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的自说自话。

在乘客和列车长面前嚣张跋扈的“霸座老人”,在民警面前立即认怂;他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无理”,只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不为失范行为付出代价。

【深入剖析事件,从事件主体角度,透析“霸座老人”的侥幸心理】按票乘车是铁路企业与乘客之间建构的契约,这位老人并非不知道这个规则,而是明知故犯,揣着明白装糊涂,无畏、无理,当众撒泼。

“霸座”行为不仅给其他乘客带来了不便,也扰乱了动车的运行秩序。

一个缺乏群己界限、对社会规范缺乏尊重与敬畏、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乘客,不论他的年龄与身份,都会遭遇他人的差评。

【指出“霸座”行为,漠视契约、缺乏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是自私自利的不文明行为。

】虽然动车上没有“让座给更有需要的人”这样的标语,但对于那些身体状况不佳或者孕妇、,总会有愿意换位思考、带小孩的乘客等有特殊需求却只有无座票的乘客,只要他们“有话好好说”懂得体谅的乘客愿意成全他们。

那种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座位谁先坐到就是谁的”,显然是一种胡搅蛮缠。

【让步思考,纵是老弱病残孕,对于座位有特殊需要,亦应“有话好好说”。

】“霸座”表面上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实际上却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在不文明行为可能被随时随地“现场直播”的今天,“霸座”丑态毕露,形象尽失,为天下人耻笑,当真值得吗?有理不在声高,没有道理却强词夺理,非但不能赢得“脸面”,反而有损体面与尊严。

【一针见血,直指“霸座”丑态】法国哲学家福柯曾说,“一个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

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一个人的社会认同,越来越少地取决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地依靠他自身的角色扮演。

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不论是博士还是小学都没毕业的人,不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人,“你怎样做,你的评价就怎样”。

【借名言,强调人要懂得做好自己。

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主导者,更是自己的命运主宰者。

每个人来到这个社会都是一张白纸,上面写什么字,别人给你什么批注,全在于“你怎样做”!】面对“老人霸座被拘五日”,我们不能对老人群体进行污名化,而是要就事论事。

我们不能挥舞着大棒给老人群体贴上各种标签,却忽视老人群体也是千差万别的;根据每一个人的角色扮演来进行评判,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拓展议论,抵制以偏概全、乱贴标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