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王佳玮 福建省闽江学院摘 要: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美观与实用原则,空间层次丰富原则,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原则等。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滨水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的生态功能,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水绿地景观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极具景观美学价值。
因此,充分重视和建设好滨水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滨水景观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探究。
1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理念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大主题,因此,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满足市民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来促使滨水地带的文化氛围的提升,从而让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在感受人文气息熏陶的同时,融入自然轻松的境地,让滨水绿地美丽景观充满自然气息,打造优美天然景色,并赋予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意境。
1.2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既有古人与现代人的和谐统一,也包括今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人们生活在绿地景观空间里休闲、亲昵、亲水、沐浴阳光、交流嬉戏,需要人性化的良好平台。
这正是景观塑造与规划的出发点。
循着这个目标,将景观造景元素组合成为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实现天地万物的动感空间互动,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3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要进行保护和修复,才能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这种生态复原和对原始自然的保护,是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只有在地域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赋予新时代的建筑、人群、生物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历史与未来互动与融合,彰显城市魅力。
因此,要尊重当地历史,努力打造文化景观,使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有内涵,有灵气。
赋予景观文化内涵,把生态文化自然美与人文文化古典美有机完美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活品味和品质,最大限度去追求经典文化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完美融合,天人合一。
2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原则2.1 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
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满足河道坑塘防洪的功能与需要。
同时在防洪坡段铺设石材,通过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以满足休闲和娱乐的功能。
其次,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岸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绿地景观设计,使得游人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第三,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还要关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2.2 坚持美观与实用原则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
把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
美观与实用是景观设计中外在形式与景观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的不同侧面,所以要深入挖掘当地人文、植物特色,结合地理位置与城市功能,用恰当的景观描绘手法进行充分的表达,以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文化品味和实用功能。
2.3 坚持空间层次丰富原则从近年来的美学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
所以,滨水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
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
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4 坚持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城市滨水绿地生态景观进行设计,主要都是通过植物绿化来实现的。
在景观设计时,主要是根据景观生态为先的设计理念,维护河流生态群落自然结构,坚持以区域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突出生物多样性特点,建设以本区域植物群落为主,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功能设计模式,改善绿地景观自然环境,创建风景优美,舒适宜人,环境清新的滨水绿地157景观。
2.5 坚持景观与文化的融合,突出当地特色的原则自然景观是一个城市绿地景观的外在形式美,文化景观突出的是滨水绿地的文化内涵。
自然景观的自然秀美与文化景观的古典美完美融合就使得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特色达到最佳的境界。
也只有把自然景观的秀美与文化景观的古典美完美融合,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绿地景观的魅力。
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坚持坚持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融合,充分挖掘深厚的城市历史和文化特点,吸收城市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用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彰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提高滨水绿地景观的魅力。
参考文献:[1]白立妙.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J ].中国园林,2008,(23)[2]仇惠芳. 景观园林设计要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J ].现代园艺,2008,(05)用供水立管串联减压分区供水方式,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水的重要措施,住宅卫生间入户管水表前的供水静压力不宜大于0.15Mpa 。
供水系统中可调式减压阀压差不应大于 0.40Mpa ,比例式减压阀减压比不宜大于 3∶1。
超过本值时宜增设供水泵组,减少同一泵组供水范围,以减少能耗的浪费。
2.2.2 管材自来水由水厂(加压)管道送达用水点,给水在管道内的流速及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对供水系统所需压力有直接关系,从节能的角度讲,管径确定后,管内壁的粗糙度及局部阻力越小,给水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损失相对较小,对于需要二次加压供水的给水系统来说,其工程越大管线越长,阻力损失差值就越大,对于所选用的加压泵对系统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稍显不足时,调整内壁较光滑的供水管材可降低阻力损失,满足该系统供水要求且达到节能目的。
随着国家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在设计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充分贯彻“节水、节材、节地、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成为摆在每个给排水设计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责任。
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充分理解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在保证设计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从每一个细微之处最大限度的节约每一寸管道、节省每一个阀门、降低每一度电力消耗,充分减少系统建造及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量。
在进行清掏时,这项作业占去了整个养护的60%-70%。
我国这项清掏技术仍然沿用着一个世纪前的手法,大铁勺、铁铲等手工工具不仅让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在安全上也存在着隐患。
国外则大部分运用机械进行清掏,在机械不方便进去的管道,则有专用污泥钳。
对于埋藏深度大的管道,在发达国家,则是采用真空吸泥。
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则使用绞车的通沟牛把淤泥直接拉出管道。
在这一点上,绞车上我国的滑轮架则没有美式的滑轮组操作轻便,安放使用快捷。
最后,在养护设备配置上,如可以将污水进行过滤再射水的射水车,其水压高达 1417MPa 以上,加入带旋转链条的喷头后,不仅可以彻底清除管道所有淤泥,还能把固结在管壁上的水泥浆清除。
但我国鉴于其使用班费太昂贵,一个班次就要 2000-3000 元,即使少数城市有少量购置,但也无法纳入常规使用。
其它如国外性能先进的绞车、抓泥车、带活门的防臭雨水口,,自动冲洗闸门,雨水口网篮等设备,因为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经费与投入未形成机制,配置的低下也造成了对排水管道养护的不足。
4 结语对于我国排水管道的养护来说,要立足国情,正视不足,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才能把排水管道养护形成机制,提升以技术为核心的养护水平。
参考文献:[1]朱保罗.国内外排水管道养护技术比较[J ].给水排水,2007,2.[2]唐建国,曹飞,全洪福,单志和,王健华. 德国排水管道状况介绍[J ]. 给水排水,2003.[3]许励敏.市政排水管网的养护管理[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4作者简介:贾中刚 1974.9.29 男 本科 工程师 山东费县 排水管理 ,黄明 1974.10.8 男 本科 工程师 山东寿光 排水管理这两种做法均可实现卫生间的排水横支管埋设本层的地面而不进入邻户。
暗埋管道安装时,施工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卫生间地面,以免给日后使用中留下隐患。
卫生间地面施工可填充煤灰等轻质材料,亦可采用砌砖架空铺设制板施工地面,地面须做防水处理,做法可参照屋面防水处理,如做两油一布橡塑油膏防水。
排水管道渗漏处附近的地面、墙角缝隙部位返潮,埋设在地下室顶板与一层地面夹层内的排水管道渗漏处附近(地下室顶板下部)还会看到渗水现象。
4.1 漏水原因 (1)管道支墩位置不合适,在回填土夯实时,管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破坏,或接口处活动而产生缝隙。
(2)预制管段时接口养护不认真,搬动过早,致使水泥接口活动,产生缝隙。
(3)冬期施工时,管道接口保温养护不好,管道水泥接口受冻损坏;没有认真排除管道内的积水,造成管道或零件冻裂。
(4)管道安装后末认真进行闭水试验,未能及时发现管道和零件的裂缝和砂眼,以及接口处的渗漏。
4.2 质量预控 (1)管道支墩要牢靠,位置要合适,支墩基础过深时应分层回填土,回填土时严防直接撞压管道。
(2)预制管段时认真做好接口养护,防止水泥接口活动。
(3)冬期施工前注意排除管道内的积水,防止管道内结冰。
(4)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管道闭水实验,认真检查是否有渗漏现象。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上接第152页)(上接第154页)(上接第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