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评价别人的观点

如何评价别人的观点

在自然辩证法课堂上老师就“如何评价别人的观点”这个话题让大家在课下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各自发表观点。

通过我们学院进行讨论,并吸收了其他学院学生的观点,特别是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总结如下:
首先是同学们的观点,基本观点总结有以下三个:第一,要对别人的观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对该观点一无所知,那么就并不适合进行评价;第二,要有真实可靠为支撑,自己评价的观点不能是凭空捏造的;第三,对于观点的评价最好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大家积极的发言让我深受启发,听了老师的详细讲解之后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论认识。

想要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到的是先尊重别人,不能带着有色的眼睛看待别人和别人的观点,而且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其次要找到别人观点的局限性,从局限性入手来实现理论的突破,这就要求对评价的观点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不能深入了解该观点,或者对该观点的了解不够全面,盲目地进行评价是达不到评价效果的,更难以实现理论突破。

在评价别人的观点前,要明确别人的观点的意思和方向,不能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扭曲和篡改。

想要明确这个观点,就要先深入了解对方,了解这个观点的提出人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以及他对这个观点的解释和说明。

想要评价别人的观点必须要站在提出人的立场上,必须要尊重观点提出人,尊重观点提出人为了所提出的观点所做的努力和工作。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分析该观点的结论。

分析结论时要有主次,不要再细枝末节上反复纠缠,更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反驳不能带有个人的私心,不能为了反驳别人而去反驳别人,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与此同时,分析结论时还要符合当代的科技水平,比如说以前的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中心说的演变。

结论通常包括前提和论据。

对前提和论据进行逐条进行论证,所谓进行论证就是要找到前提和论据的问题,该问题通常是指前提和论据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或者是某些方面有相互矛盾的地方。

找到矛盾和局限之后对其进行分析,找到其有违公理、定理、推论或者定律的地方。

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定理是指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推论指的是从一个或者一些已知的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形式;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对于评价来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评价作为判决过程来说,方向是基本观点——基本命题——定性——判决。

定性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主义”、“权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举例来说,一分为二的定性方式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大家非常常用的定性方式,这种方式既可用于写严肃的总结文章上,也可以用在轻松活泼的会议上,它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来总结工作:肯定“原则”,主要是指具体的方面,要有事实和数据作支撑;否定“枝节”,主要指抽象的方面。

比如:肯定某事儿的方向性、合理性、取得的成就和重要的意
义,但是提出一些细枝末节或者无伤大雅的问题借此显得该总结意在赞美,而且面面俱到、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第二种,评价作为研究过程来说,方向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评价别人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情况下,最常用的评价别人观点的方法是:观察归纳法。

观察归纳法的具体方式如下图所示:
真真
归纳
单称命题全称命题
观察理论
如上图所示,通过对理论的观察,逐步梳理,证明每个单称命题的为真,然后通过归纳总结出全称命题为真,最终证明理论为真。

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中我最喜欢“如何评价别人的观点”这个选题,因为它比较贴近人的平时生活,对自我在实际生活中的帮助也比较大。

人总是很情绪化的动物,我也是很容易情绪化的人,在评价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带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导致经常不能客观理性的看待事物。

通过对这个选题的学习,我学到了客观评价别人观点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同时从理论的层面提升了我对评价别人观点的能力。

如何评价别人的观点实践案例:既然学了“评价别人的观点”这个课题,那就刚好可以用在对本堂课的评价上吧。

我觉得让每位同学尽量的参与课题讨论并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是有一定道理的,肯定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深入课堂,通过学生们亲自在课堂下讨论并搜集相
关资料必然是可以激发大家的思考的,也可以让大家对该课题的印象更加的深刻,然后在大家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在进行理论的学习,理论再加上形象的事例让该题目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作为理论性并不强的理科生,对于很多观点还是绕不过那个弯,所以还是有很多地方虽然感觉老师讲的很好而且自己私下也做了一些功课,还是不明白,也并不是老师讲的不通俗,也并不是事例不够多,就是感觉需要更多的人生经历并慢慢了解。

虽说大家积极的参与讨论,但是难免很多同学功利性的为了发言或者提问加分而准备,感觉这样做有违了做学问和探讨问题的初衷。

课堂时间本身就不多,每次积极的发言和提问,也主要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少数同学身上,更多的同学可能私下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他们只等课堂上听了别人的发言后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针对性是很普遍的现象,有些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真正效果,当然如果老师可以根据发言和提问的好坏来进行评分当然是会更好一些。

虽然如此,我仍然认为自然辩证法是迄今为止我参与过气氛最活跃、参与度最高的课堂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