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创新思维从来没有当下在手工艺领域显得如此迫切,以至于在市场的每一个氛围中都能感受到所传达出手工艺人焦虑不安的信息。
产品的制作方面见不到多少好的东西,做工普遍比较粗糙,造型、图式、用途等一直不曾有改变,很多年轻的手工艺者少许学会一点技法和物件制作就开始创业和等待发财。
更多的是手工艺人明知没有市场和销路,依旧愿意抱守那一门手艺,重复制作流传百年的物件,看不到手艺的进步和产品的迭代。
造成这种情势的动因来自于市场的反馈,也进一步引发手工艺人对未来的普遍担忧,这种担忧的背后就是手工艺人的产品滞销带来的收入降低和自身生活品质的下降。
纵观市场销售的手工艺产品和赛事投稿的设计作品,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绝大多数手工艺人还是停留在材料、技艺、产品形态的重复创造、生产状态。
材料应用几乎没有突破。
依旧是机械地、简单沿用、复制,这是属于学术上倡导的传承所致?还是手工艺人自身的因循守旧?实际上这不是一个需要答案的问题。
市场早就给出了答案。
每一项手工艺的出现原本就是跟随者材料的创新应用而来,所以,手工艺创新乏力绝不是材料的问题,而是应用逼仄;在师徒关系流于形式感的今天,学徒后生几乎不会理会老师
傅们所尊重的那种匠心,愿意用自己悟出来的新技巧去做东西,一旦离开师傅教会的那几种形制,自主创新的物件几乎不堪入目。
所谓手艺,全在手上功夫,老师傅们一直延续的是关乎手工艺技巧的肌肉记忆,这种肌肉记忆与匠心从来密不可分。
在这种记忆之下,老师傅们可以精确的掌握材料的变化、可以透过工具感知材料的硬度、密度以及将会出现的状态;在这种记忆之下,没有经受美学教育、甚至毫无美感经验的老师傅们,可以极其精巧地把美妙呈现出来。
这种肌肉记忆之下的心、物及工具之间的感应,在老师傅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融合的如行云流水一般的自如。
这种匠心绝不是几个月、几年、几个物件可以达到的,更不可能靠这一点设计经验和美术创作技巧可以实现的。
没有这种匠心,去谈创新,那一定与手艺无关,那做出来的物件也与市场无关。
设计源于手工艺。
设计美感却逐渐被忘却,大多数手工艺产品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品的美感不足,根本不符合现代商品对设计审美的要求。
手工艺产品材料的处理特别是塑型和表面处理,基本上靠手工,很难使用现代化工业制造和处理设备,除了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重要的是产品效果在接受和使用上总是差强人意。
手工艺的出来是具有历史和沉淀的,在产品或器物的造型、色彩等视觉语言上就留下了非常深厚的历史痕迹,传达到当先的消费场景,其审美标准和语境必然非常不合时宜,这才是绝大部分手工艺品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没有历史传承手工艺存在的价值几何?传承之下的产品与当下生活完全格格不入,自然没有消费购买,到头来只是手工艺人自己玩味手艺。
实际上,这是一个审美创造的问题,技术、手艺、材料等等没有变化和进化,那么就应该在作品的创作和表现上改变,从当下生活文化场景出发,制作符合当下的手工艺作品。
这也是实现手艺创新、创意设计的基本切口,没有这种审美的新创造,手工艺的发展就不存在,产品的市场更不存在。
大多数手工艺人都存在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情境:缺乏生活践行,缺乏产品视野,缺乏生活态度,缺乏审美基础。
大部分手工艺人的生活和手艺是割裂的,手艺状态和生活状态毫无关联,技艺、材料、作品、创作、表现少有来源于生活。
在作品的题材上没有记录或呈现任何的当下生活情境,手艺人们宁愿不断重复旧时古老的题材和表现。
手工艺的创新必须从生活出发,在传承上发展,形式上创新,造型、色彩等应当符合当下的审美趣味,功能性符合生活所需。
在古代的手工艺人生活态度鲜明,生活方式讲究,追求产品、材料和技艺到极致。
通常他们的创新是在传承技艺基础上为解决新材料使用和创造新器物而产生的,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发明”新技艺、新材料、新产品。
新时代下,设计企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
一切创意设计IP化,一切IP商用化。
对此,汇桔网重磅推出资源商伙伴计划,并重点打造大设计专区,探索创意设计的IP运营路径,不断推动设计与知识产权的融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