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建立完善第三方政策评估机制的建议
政策评估是本届中央政府积极吸纳国际通行做法、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当前,不仅中央层面积极推动第三方政策评估成为督查、审计之外抓落实的重要机制,各省市也进行了广泛探索,第三方政策评估工作正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我市在开展第三方政策评估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仍显滞后,亟需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总结借鉴其他省市相关经验,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政策评估在推动落实、完善政策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开展第三方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第三方政策评估,是指由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估。
与传统的政府体系内部的政策评估相比,第三方政策评估更加中立、客观和专业,也更具公信力,能有效避免政府内部评估避重就轻甚至回避问题等缺陷与不足,全面挖掘出阻碍政策落实的客观因素和庸政懒政等主观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积极吸纳国际通行做法,大力推动开展第三方政策评估,并将其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2014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探索政府内部评估与智库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政策评估模式”;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第三方政策评估工作的成效,认为“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建立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重大政策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
近年来,我市在开展第三方政策评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如2014年底,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接受委托对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及其指标体系进行调研评估,形成了《进一步完善我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和《关于完善对市重点产业(功能)区及相关县(市)区的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建议》两份报告,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高度肯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成为市考核办和市发改委调整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
但总的来看,第三方政策评估还处于零星探索阶段,不是广泛覆盖、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尤其是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担心第三方政策评估过多挑刺会影响政府威信;缺乏制度保障,第三方政策评估应用范围和发挥作用十分有限;专业机构和人才不足,评估水平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
二、国内外开展第三方政策评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和广泛开展第三方政策评估。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事务日益庞杂,对政府决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开展第三方政策评估越来越成为各国和众多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
比如,美国把开展政策评估作为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等智库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法国和韩国设立了专门的政策评估机构,并注重引入外部专家、学者、企业家加入等等。
在我国,从国务院2013年9月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委托全国工商联对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以来,已经先后三次委托12家第三方机构对数十个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
与此同时,各部委及各省市也广泛开展了实践探索,如安徽省2014至2015年先后委托省工商联对其出台的“民营经济20条”、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以及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等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评估等等。
二是积极推动第三方政策评估制度化、规范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都颁布了专门的政策评估法律,明确政策评估是重大政策措施和项目实施前或实施后的必经流程,并规定了政策评估具体流程和有关要求,有的还设置了专门的评估机构。
国内方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第三方评估对政府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推动,要形成制度。
湖南、江苏、江西、南京、青岛等省市近年先后出台了第三方政策评估的规范性文件或指导性意见,明确第三方政策评估的范围、内容、流程、方法和要求。
三是高度重视评估结果的运用。
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调研评估情况,从2014年开始每年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评估报告,李克强总理等领导高度评价第三方政策评估工作,认为对促进相关政策落实有重要参考价值,要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和问题,落实责任,抓紧整改。
各省市出台的规范性意见也纷纷强调强化评估结果的约束力,如江苏省要求根据第三方政策评估结果,终止、调整、修改完善重大政策措施,或督促有关地区或部门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重大政策举措有效实施,并把评估结果作为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的重要参照依据。
四是大力培养专业评估机构和人才。
政策评估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工作,科学系统的政策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是评估质量的保证,评估机构及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经验是第三方政策评估的主要优势。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把政策评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培养了许多评估博士,成立了很多政策评估研究机构,政策评估已经职业化和产业化;法国设有专门的评估师培训学校和评估师专业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员才能充当政策评估人员。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政策评估专业人员的教
育、培训体系,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展评估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三、启示及建议
一是加大第三方政策评估应用的力度和广度。
充分认识第三方政策评估在督促落实、促进政策完善、提升治理水平方面的独特作用和意义,积极推进第三方政策评估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XX第三方政策评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积累经验。
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于与民生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举措,以及重大政策举措和项目,可以优先考虑开展第三方评估。
二是建立健全第三方政策评估相关制度。
主要是四方面制度,包括识别、回避和责任制度,有效确保评估机构及其人员中立和客观;经费保障制度,包括经费的来源、支出、审计等,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建立符合政策评估工作实际的财务制度;信息公开和充分提供制度,认真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并进一步拓宽和健全信息获得渠道,从机制上确保评估机构能够得到足够和必要的信息;评估结果公开和运用制度,评估结果应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同时,要推进评估结果与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问责和政策修改完善挂钩,强化评估结果的约束力,防止评估和实际工作“两张皮”。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尝试以地方立法形式,推进第三方政策评估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第三方机构独立、公正、客观、全面开展评估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三是加快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
从先进国家的实际经验来看,第三方机构的身份为体制内或体制外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看评估者与制定者、执行者之间是否有利益关系,是否足够中立、独立,社会力量不见得能与决策者的利益剥离开,而体制内的评估者不存在利益关系也可视为立场中立,不能采取简单的两分法。
具体到XX
来看,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党校等直接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综合型智库机构,地位又相对超脱,在政策意图的领会把握、评估专业性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作为首批第三方政策评估机构予以重点发展和给予政策扶持,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工商联、行业协会、高校、民间智库等社会化的第三方机构,不断丰富XX第三方评估机构体系。
(弘利遴选)
四是加强政策评估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
依托现有智库机构建立第三方政策评估研究院,深化政策评估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加强与国内外政策评估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政策评估专业能力;依托大专院校,推进政策评估学科建设和专业人员培训;加强政策评估研究投入,积极推进政策评估理念和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