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摘要:“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和学习中,而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能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既具有科学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所谓“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原型,学生通过学习,就可感知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并乐于思考,勤于探究,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既具有科学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让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一、自然界中的科学知识生活中,孩子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往往想解释又不能解释,只能是猜测或者听大人们讲解,有些家长能用知识去讲解,有些家长则用迷信的思想去讲解,这就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比如,下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说不清楚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习之前,他们认为天上有一个大盆子,当水装满了就流出来,这就是下雨的现象;而有同学看了电视剧《小龙女》后,认为下雨是“小龙女”伤心哭了流的眼泪,因为小龙女的眼睛就是一个泉眼,只要她一哭,天就会下雨等等。

在学习《雨的形成》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做雨的形成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下雨”的过程,当学生看到实验中的“雨”一滴一滴下落时很兴奋说:“原来雨是这样形成的!”于是,老师一步一步地讲解雨形成的原因: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1~0.002毫米,最大的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上升气流托在空中,这些小水滴凝聚在一起变成云,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小的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变成雨滴往下落,当空气中的温度在零度以上时,掉下来的是雨,当空气中的温度在零度以下时,掉在地面上的便是雪。

孩子们听了老师的分析、讲解,亲自在实验中看到了雨的形成过程,又懂得了下雨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这就使孩子们树立了科学意识,破除了封建迷信,正如布莱希特所说“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为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

人们用科学方法检测雨的形成过程,天气的变化过程,制作成天气预报,预测风雨雷电何时到来,让人们及时添加衣服,不至于感冒,及时带上雨伞,不至于被雨淋,这样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懂得只有努力学习,用心探索,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

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中,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知识,充满了科学乐趣,孩子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神奇,爱想,爱问,爱“打破沙锅问到底”。

在学习《细胞》这一课时,我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洋葱,我问孩子们:“这是洋葱,你知道它的一些什么?”孩子们马上说出自己知道的洋葱:紫红色,切洋葱时会一边切一边流泪,听父母说多吃它还可以防癌等等。

此时,孩子们对切洋葱为什么会流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告诉他们,切洋葱时,洋葱会释放出蒜苷酶,蒜苷酶可以将这些有机分子转化为次黄酸,次黄酸随即又重新组合成引起人们流泪的化学物质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它经鼻子刺激眼睛,所以常常使切菜的人流泪。

不流泪该怎么办呢?我们在切之前把洋葱弄湿一点或者把菜刀放在冷水中浸一会儿再切就会好一点。

听到老师讲解后,孩子们惊异于洋葱的组织结构,并想知道什么是“蒜苷酶”、“黄酸”、“合丙烷硫醛”、“硫氧化物”等等,我告诉孩子们要想知道这些知识,第一,上网查资料,第二,要努力读书,等读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去做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我告诉孩子们,洋葱还有它的好处:假如你鼻塞,你用一小片洋葱抵住鼻子,洋葱的刺激物会使鼻子瞬间畅通起来。

研究人员曾在山东省一个胃癌罹患率高的地方调查发现,当洋葱吃得越多,胃癌的机率越少,可见洋葱有防癌的功效。

洋葱还被称为“蔬菜皇后”呢!瞬间,孩子们对洋葱的认识充满了好奇,更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指导孩子们制作洋葱表皮切片,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当看到切片上洋葱表皮的结构时,孩子们惊呼起来:“太壮观了!太神奇了!”原来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一个不规则的“格子”组成的。

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认识到了每一个“格子”里面都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孩子们很感叹,这么“一毫米的小点”里居然藏有这么多秘密!一个小小的洋葱,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蔬菜里面藏着这么多科学知识。

可见生活中无处不藏有科学知识,无处不充满科学知识,正如米哈伊洛夫斯基说:“生活给科学提出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

”孩子们带着好奇的目光观看身边的一切,每一节科学课上课前我和孩子们约定,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提问,比如,“我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还有点痛,如果是关了灯脱会看到一点点亮光,为什么呢?”“昨天我和妈妈买菜油,妈妈说要看厂家说明,要买非转基因的菜油才好,既然转基因不好,为什么要生产转基因的菜油?”“才买回的‘老干妈豆豉’爸爸总是倒过来拍几下,才打开,不拍,无论你怎么转动都是难打开,这是为什么呢?”等等,这些生活中有趣的现象,让孩子们着了迷,他们课后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求答案,从答案中他们看到了科学知识的有趣性,重要性,必要性,再生性,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好处,于是,他们把课前5分钟称为:“科学问题5分钟”,有了这5分钟的提问,孩子们感到科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的科学知识就没有了生机,更没有活力,离开了科学知识的生活就是一坛死水。

二、学习中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存于自然现象中,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存在于孩子们的学习中。

孩子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事,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他们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难事。

譬如,孩子们到了三年级就开始学用钢笔写字,可是他们用钢笔吸墨水成了难事,不管你怎样用力就是吸不满一管子,所以每天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吸墨水,一旦遇到家长忙时,孩子们就把墨水瓶带到学校来,每一节下课后都要吸一次墨水,弄得手上甚至衣服上都是墨水,很恼火。

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这课后,孩子们用实验的方式证明了空气的存在,然后,我让他们观察没有墨水的笔管,里面是真的“空”吗?不是,没有墨水的管子,不是真正的“空”管,里面被空气占据着,一旦要吸墨水,就只能把里面的空气排出来,“路”让出来,墨水才进得去,所以吸墨水前一定要把管子压瘪,压瘪就是在排空气,空气排完了再吸墨水,管子就吸得满满的,于是我让孩子们用这种方法去吸墨水,孩子们试着做了几次,很成功,他们很高兴地说:“真是一个巧办法,看来任何事都不能蛮办,做事情前一定要开动脑筋,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做事,既简单又省力,事情又办得很好。

”孩子们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课的,因此从学科学课以后,他们很关注自己身边的科学现象,每每我进教室时,他们就会问:“这种是不是科学方法?”“这个事情可不可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等等,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都要问“为什么”。

比如,他们课间打乒乓球,有时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但没有穿孔,就学着哥哥姐姐的样把瘪了的乒乓球拿到开水里烫一下,于是乒乓球就鼓起来又可继续使用,每当看到一个瘪的乒乓球被他们烫“鼓”以后,他们那开心的样子,别说有多高兴。

可他们不知道瘪了的乒乓球为什么又“鼓”起来?于是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课堂,当他们在科学课上听了老师的讲解,知道了乒乓球“鼓”的道理,原来乒乓球里面是装的是空气,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瘪是因为外面用力把里面的空气压缩了,用开水烫,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起来,所以乒乓球又“鼓”起来了。

孩子们喜欢科学课,科学让他们着迷,让他们不断地追求事物的“为什么”“怎么样”,对周围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因此探究欲正是培养孩子们科学素养的契机。

爱森豪威尔说:“科学有点像你呼吸的空气———无处不在。

”它存于自然界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学习中,它不仅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了快乐和欢欣,而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电视、电灯、电话……一切电器设备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是可想而知的,飞机、汽车、火车、轮船……一切交通工具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带来说不完的益处,军事、国防更要靠科技了。

科技生活化已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抓紧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意识,让他们在科技教育下成长,他们就会热爱科学,并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策略一、针对小学学生具体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目前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调查看,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差异,使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

对于科学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根据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

一方面,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及科学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课堂上建立小组,科学分层施教。

具体来说,对于科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态度较为勤奋;成绩稍差的,就要针对这些学生的具体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建立小组,第一类学生,学习基础好,主动性强,接受能力好,学习热情尤其科学学习热情较高;第二类学生是学习基础较好,但是接受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较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第三类学生则是学习基础较差,主动性和热情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和家长时刻监督。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三类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平均分到若干个组中,在各个组中形成互帮互助小组。

此时教师通过有机引导,要求学生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主动积极的讨论,并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划为一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与发展。

尽管分层次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产生的效果在各个学校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深切领会分层教学带给自己的好处,并且在这种教育环境中逐渐得到新的益处。

可见,分层教学对现在的学生而言,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一项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兴趣让学生力求认识新事物,积极参与某种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