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说标题的作用(完美版)PPT课件
小说标题的作用(完美版)PPT课件
•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面包》 •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武松打虎》 •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
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一朵午荷》
•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 5、具有象征意义。 《魔盒》 •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
2
• 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
情节。
⑤暗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索科洛夫遭遇的同情对 战争摧残生命毁灭家园的强烈控诉之情以及对和 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德国进攻苏联使索科洛夫 为代表的无数百姓失去了家园亲人)
.
10
1.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 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
①制造样子,就拿了一大
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
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
教导我们,施以爱心,岁月无情的流走,不图回报。”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
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
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 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⑤暗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贝尔曼高尚品德的赞 美之情,对生命对希望对友情(苏艾对琼姗的照 顾和鼓励)的礼赞。
.
9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标题“一个人的遭遇”的作用是什么?
①交代了小说主要人物——索科洛夫。 ②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概括交代了小说的情节。
④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一个人的遭遇”展开
.
14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2.有人认为用“爱心无价”比用“一杯牛奶”作为 文章的标题更好,你怎么认为?
“一杯牛奶”标题更好。
①“一杯牛奶”是全文的线索,它既是贫穷小男孩 的解饥物品,又是好心女子的医药费。
②“一杯牛奶”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完文章后又让人感到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结构上)
.
6
• 方法指引:
• 标题作用:情节、人物(对象)、悬念、线索、 手法、环境、顺序、主题
.
7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以“祝福”为题有什么好处?
①是小说的线索,贯串起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②交代了小说的情节(小说起于祝福,终于 祝福,中间几次写到祝福)。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 作者为何会取这些题目?从小说题目 中我们明白了关于小说的什么?
• 《甄嬛传》 明确小说中人物 • 《裸婚时代》 暗示小说内容特征 • 《北京青年》 地点,人物 • 《笑傲江湖》 暗含主人公以及时代的特点 • 《林黛玉进贾府》交代人物,概括情节 • 《听风者》 交代人物以及人物特征
.
1
小说题目作用
1.主题(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作者感情中心思想) 2.人物(语言、肖像、行动、心理表现心情性格) 3.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时间地点)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气氛)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丰富内容) 6.线索(明线、暗线) 7.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8.手法(比喻象征等)
感。
《铁齿铜牙纪晓岚》
•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猫和老鼠》
• 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 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 趣地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3
.
4
标题的作用专题指导与训练
*始终围绕小说的要素理清思路全面组织答案
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 扣中心;
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
12
•
一杯牛奶
•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
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
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 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
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
④暗示了主题。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 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 说反封建的主题。
.
8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试分析标题“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文中的作用。
①作为线索,贯串全文。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常春 藤叶展开。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象征了贝尔曼舍己为人的崇高牺牲精神。 ④是琼珊的精神支柱,象征了生命和希望。
.
5
标题的一般作用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①交代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交代小说的主要对象(人物、事物);
③运用修辞,生动形象(象征、比喻、双关等)。
④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⑤暗示小说主题,作为情感载体,抒发作者感情。 。
(内容上)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
13
•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 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 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 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 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 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 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 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 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 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 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的手中时,她不 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 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 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
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形象生动,象征“家”、家乡气息,象征天伦之 乐。
④暗示小说主题,老家的气息有神奇的魔力,它可 以驱散游子心中的孤独寂寞忧郁沮丧。
⑤标题“贝格斯太太”没有上述优点,特别是缺乏 悬念感,没有吸引力。
.
11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 由:
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 突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