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案 教案课程 高级茶艺师 中外茶俗
教案 教案课程 高级茶艺师 中外茶俗
傣族竹筒茶
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 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 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 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 味的一种茶饮料。
拉祜族、佤族饮茶方式与此 类似
2.3 中国茶艺
民俗茶艺
根据民间的饮茶习俗加以艺术化创作而形成的 茶艺形式
宫庭茶艺
历代宫廷茶饮非常盛行,唐代宫廷茶事大兴,追求豪华贵重,富丽堂皇,与文人茶道的清雅韵致、佛门 茶事的敬重寂净全然不同。到了清代,宫廷茶饮则把简化的方式和严格的茶规融汇在一起。 这里展示 的是:乾隆皇帝品“观音”茶艺表演中的一个场景。
3. 5 法国
下午茶 奶茶
与英国相似
清饮绿茶
与中国相似
调饮绿茶
在绿茶茶汤中加入方糖或新鲜薄荷叶
3. 6 德国
饮用茶叶多样化:主要是红碎茶,其次为绿茶的调饮茶。如奶糖茶、香料茶、 茉莉花茶、柠檬茶、甜茶、葡萄茶、橙子茶、苹果茶、樱桃茶和各式各样的 香精茶。
饮茶时间:一般为晚餐后。 禁忌:忌吃核桃,忌讳玫瑰花。不要向德国宾客推荐玫瑰类花茶,茶点有要摆
旗 下 才 韵 荡 五 岳
海 上 长 风 腾 浪 紫 天中大月吐流云
潮汕工夫茶
盛行于闽南、潮汕、台湾等地的工夫茶,有着独特的技艺、精巧 的茶具、奇趣的礼节,它融茶艺精神于自然和谐的动作之中,讲 究一种自然的韵律美感,喝工夫茶并不是为了解渴的需要,它主 要在于品味其茶趣与气氛,讲究细品茶味,慢闻其香,尽怡情养 性之趣。
原料:砖茶、酥油、少量鲜奶
酥油:
准备打酥油茶
打制酥油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其边缘的一些省、区,喝咸奶茶是蒙 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区,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 却往往是"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 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 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供随时取饮。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 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
礼仪
主人:⑴冲泡时不宜过满,应避免开水溅到桌上或客人身上、 衣上,以免失礼;⑵应为客人及时添茶。
客人:⑴饮茶动作要规范。先将碗盖在茶碗表面轻乱几下, 将浮在茶汤表面的茶叶、芝麻刮到一边,然后将碗盖斜盖在 碗口上,留出一小缝饮口,以左手托着托盘,右手拇指、中 指夹住茶碗,食指轻按碗盖,无名指托住碗底,从饮口处轻 饮品尝,不得发出响声。
韩国茶礼
定义:韩国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节日和祖先 生日,在白天举行的祭礼,都称为“茶礼”。其 茶礼实际包括了有关茶俗、宗庙、佛教、官府以 及儒家的茶礼。这些茶礼中,不一定喝茶,甚至 不一定有茶,而是一种庄重、尊敬的仪式。即贡 人、贡神、贡佛的礼仪。
茶礼种类
宗庙茶礼:皇家每年在指定的节日到庙里举行祭礼, 祭品包括糕饼、饭食、水果和茶叶等; 佛教茶礼:华严宗信徒于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向文珠 菩萨和弥勒佛供奉茶汤的仪式 官府茶礼:是高丽时期朝庭所举行的茶礼。 百姓茶礼:模仿中国朱熹家礼举行的冠婚丧祭茶礼
文人茶艺
清幽高雅的品茗环境,是唐人所追求的。品茶伴以花香、琴韵才是至境,几位高人逸士以茶相传、 赏花、吟诗、听琴、品茗,形成十分和谐的整体。
唐代文士茶道--寄情于山水间 茶煮山水间,香韵绕云天; 邀朋来相会,此情意绵绵
禅宗茶艺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 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 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 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朽之功劳。
3. 9 俄罗斯
调饮法: 奶茶 (蒙古式,茶叶多为青砖)
清饮法:
习俗: “客来敬茶”
沙码瓦特茶炊
3. 10 新加坡 肉骨茶
用茶叶、猪排骨肉配以中药材、盐、胡椒和味精,并在锅中煮煲而成的饮品。
茶叶:铁观音、白毛猴等 中药材:丁香、八角、熟地、党参、百合、淮山、
当归、川芎、枸杞、果友、罗汉果、甘蔗、蒜头、 胡椒粒等。这些都是营养丰富、补气补血的良药。
原料
八宝盖碗茶:绿茶(陕青茶或红茶)、白糖或红糖、花生仁、芝麻和多种果干,如红枣、桃仁、柿 饼、杏干、葡萄干、枸杞、桂圆等,通常多达8种。
白四品盖碗茶:陕青茶,配料有白糖、柿饼、红枣。 红四品盖碗茶:砖茶、红糖、红枣、果干 冰糖窝窝茶盖碗:云南沱茶、冰糖(消热泻火) 红糖砖茶盖碗:砖茶、红枣、红糖(驱寒健胃) 白糖青茶盖碗:陕青茶、白糖(消积化食) 三炮台盖碗(三香碗子茶):茯砖茶或云南沱茶,冰糖、桂园; 五香茶:茯砖茶或云南沱茶,冰糖、桂园、葡萄干和杏干
约定礼:当客人从茶碗中捞出红枣放入口中,预示客人将离 开。主人应一面热情挽留,一面做送客的准备。
土家族的擂茶
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一带,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誉, 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优质茶和许多名茶的重要产地。山美、茶美固能引人入胜,而当地人喝擂茶的习俗, 更令人叫绝不已,喝擂茶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走东家,串西家,喝擂 茶,打哈哈,来来往往结亲家” 。喝擂茶有“三碗不出源,六碗不下席”的规矩,每人至少要喝三碗, 喝三碗为尊重主人,喝四碗为四季顺心,喝五碗为五谷丰登,喝六碗为风调雨顺,喝八碗为大吉大利。
1 “茶俗”概述
1.1 定义 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
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产物。
1.2 内涵
茶 茶叶种类:
饮茶方式:清饮、调饮
热饮、冷饮
制作过程:直接冲泡 先烤茶后冲泡或煮
可加入调料
擂碎后冲泡或煮
炒制
茶具 种类及特色
日常饮茶习惯 饮茶次数与时间
中 外 饮 茶 风 俗
引言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以其生活化的方式消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征和 民族风情的绚丽多彩的饮茶风俗(简称茶俗)。它既 有庙堂的清音雅乐,又有民间的山歌野曲,既有厚重 的历史积淀,又有清新的时代气息。它包容着哲学、 宗教、文学、社会学等,是茶文化学中内容丰富、底 蕴深厚的一座知识宝库。
八宝油茶的制作
原料及器具
制作过程中
基诺族吃凉拌茶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 地区,尤以景洪为最多。 凉拌茶是 一种较为原始的食茶方法,它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此法以现采 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果 叶、辣椒、食盐等佐料而成,一般可 根据各人的爱好而定。
凉拌茶原料
基诺族一家用餐时吃 凉拌茶
礼仪 主人待客习惯;客人应注意的礼仪
(有声礼、无声礼、约定礼)
如果把饮茶当作社会交往或特定场合的礼仪表达,或作为艺术创作和修行 实践,如此的茶事活动则上升为茶艺或茶道。
修行因素
艺术因素
社交因素
礼仪因素
2 中国茶俗
2.1 汉族的清饮
北京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 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 间工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这种饮茶习俗在 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 名闻遐迩,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 由此沿习命名的。
作为高级茶艺师,为什么要学习“茶俗”?
是进行茶事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社交 礼仪;
是进行茶艺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作为高级茶艺师,该如何学习“茶俗”?
多实践; 多思考; 重创作
教材:1 茶艺师(基础知识):p22,第二章,第四节 中外饮茶习俗 2 茶艺师(技能):p140-150,第七章,第一节,礼仪
原料:砖茶、鲜奶、盐;小米、奶皮子、稀奶油、 黄油、黄油渣、羊尾油等
回族盖碗茶
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西北,以宁 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最为集中。 回族居住处多在高原沙漠,气候干旱 寒冷,蔬菜缺乏,以食牛羊肉、奶制 品为主。而茶叶中存在的大量维生素 和多酚类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 不足,而且还有助于去油除腻,帮助 消化。所以,自古以来,茶一直是回 族同胞的主要生活必需品。
柠檬红茶
红茶茶汤中加入柠檬片制成。
3. 3 荷兰 午后茶
红茶中加入糖、奶油
3. 4 英国 下午茶
奶茶
泡奶茶时先往杯中倒入牛奶,然后再倒茶,顺序不能颠倒,如果要 加糖则最后放糖。
什锦茶
将几种不同的茶叶混合冲泡,喜欢的 还可加入橘子、玫瑰等辅料。
禁忌:忌讳百合花,在品茗环境的布置和茶具 选择上应注意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分 布在风光秀丽的云南大理,这是一 个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过节、 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 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 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 味"的三道茶款待。
第一道苦茶:苍山雪绿或沱茶;烤茶呈微黄并散发出焦香味,冲入沸水 第二道甜茶:生姜片、红糖、白糖、蜂蜜、炒热的白芝麻、熟核桃仁片,乳扇,注入开水 第三道回味茶:水煮桂皮、花椒、生姜片,汤汁中加入苦茶、蜂乳。
2.2 少数民族的调饮
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居住在有 “世界屋
脊”之称的云贵高原上,空气 稀薄,气候高寒干旱,他们以 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 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 糌粑(zān bā )为主食。"其腥 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 非茶不解"。茶成了当地人们补 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喝酥油茶 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打油茶用的原料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 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 桌酒菜都不香”。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会用香脆可口, 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 先得将玉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 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 用。接着是炸茶,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