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知应会的交通安全常识
一:步行安全
明确交通安全的知识,遵守交通法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作为一名大学生,遵守在行车、走路时必须交通法规,人身安全才有了保障。
如果我们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不重视很容易带来生命之忧。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高校近三年来因乱穿马路造成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不低于120起。
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案例】2009年3月6日,晚上21时,政法学院学生万某在外做家教回学校时,路过湖滨西路(校南二门对面)时,由于没有观察车辆行驶状况,被一辆小轿车撞倒,当场死亡,万某老师、同学悲痛万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交通事故无情夺去。
二、骑车安全
1、没有刹车或没有安全保证的自行车、电动车不能上路;不要在车行道上学骑自行车。
2、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行驶,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3、如过较大陡坡或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应当推车行走;雨、雪、雾等天气要慢速行驶,路面雪大结冰时要推车慢行。
4、转弯时要提前减速慢行,定要不要急转,转弯时要开启指示灯,不要突然猛拐;
5、不要手中持物骑车,不要双手离把骑车;骑车不要曲折行驶,不要相互竞驶,不要两辆以上并排行驶。
【案例一】2009年4月15日上午10时许,我校一名女生驾驶一辆车牌鄂BGA025两轮摩托车,车后乘坐另一名女生,两人均未戴头盔,在湖师大道与一辆校车放生碰撞。
校保卫处及时出警将两名女生送到医院救治。
经调查,摩托车驾驶员未考取驾驶证,因操作不当与前方校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两名女生多处部位受伤,其中一名女生头部受到撞击,现场血迹斑斑。
【案例二】2009年5月29日凌晨1时许,我校一名男生驾驶一辆无牌无证两轮摩托车,行至凤凰超市旁,撞上绿化带,当场翻车,男生躺在草坪上呼呼大睡,车辆倒在一旁,油箱漏出许多汽油,非常危险,好在被保卫处巡逻人员及时发现送往医院,医院诊断为多处软组织受伤,幸无大碍。
第二天该生对自己酒驾、无照驾驶行为后悔不已。
【案例三】2013年9月2日下午15:00左右,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201班学生张某某驾驶一辆电动车从校门行至牛尾巴十字路口,在遇到红灯的情况下强行左转与一辆从亚光新村行至凤凰山隧道的出租车发生碰撞,张某某当场倒地,出租车司机随即报警送往市中心医院治疗。
经医院诊断,张某某腰椎受损。
交警事故认定认为张某某因在十字路口冲红灯强行左转,在此事故中占70%,负主要责任,出租车在此事故中占30%,负次要责任。
张某某驾驶的电动车因冲红灯、又未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造成该事
故发生,而张某某家境并不富裕,又在此次事故中负主责,几万元的治疗费用更是让张某某家庭雪上加霜。
【案例四】2013年8月20日,音乐学院1107班学生刘某某驾驶一辆无牌无证摩托车在八栋路口骑行,刚起步时,经过公交车站不慎撞倒从公交车前过马路的一位刘姓女士,随即报警送往我市二医院急救。
经医院诊断,刘性女士为颅骨骨折、轻微脑震荡,并且面部头部有较严重瘀伤,伤者本身曾经动过手术,体质虚弱,经抢救、观察、治疗十天后身体才稍有恢复。
交警事故认定认为刘某某在事故中负全责,摩托车当场被交警大队没收。
刘某某家人赔付了该伤者住院期间12000元的治疗费用。
刘某某驾驶的摩托车属于无牌无证,他本人也没有取得驾驶证,没有驾驶资质,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法规,在此次事故中负全责。
因刘某某是在校大学生,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但对刘女士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链接】学校为何要“治摩”?
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闯红灯、超速、超载以及逆行、乱穿等不按规定的违法行为,最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从交通事故中看,大多数是摩托车闯红灯被汽车撞得车毁人亡的,有的汽车撞击摩托车连人带车碾压的,令人触目惊心。
另外,不戴安全头盔常常是摩托车驾驶人是在交通事故中受重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戴安全头盔是摩托车驾驶违法行为中最为常见的,大多数人对不戴头盔的危险不以为然。
无牌、无证驾驶摩托车的危害也甚大。
无证驾驶的人由于没有经过的学习考证,没有全面的掌握相关交通法规和驾驶技术,因而更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在校内,大部分同学通过非法渠道购得摩托车,甚至有的摩托车经过改装后,速度快、噪音大,严重影响师生学习、生活,破坏宁静、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是校园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
因此,学校联合交警部门对无证、无牌摩托车必须严厉打击。
三、乘坐交通工具安全
近年来,为了个人利益,在学校大门口涌现出一批批“黑车”。
所谓“黑车”,是指没有合法的营运资格且以赢利为目的的车辆。
“黑车”屡禁不止,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常常见诸报端。
表面上“黑车”给同学们带来了实惠和方便,但他所带来的危害相比,弊远大于利。
“黑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使高校学子们深受其害,生命财产安全和相关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
【链接】乘坐“黑车”的危害
1、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
据了解,“黑车”司机除没有受到过从业资格培训外,有的甚至从未参加过正规车辆驾驶培训,他们驾驶技术较差,漠视交通法规,安全意识淡泊,闯红灯、逆向行驶等危险性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极易引发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2、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黑车”司机身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黑车”聚焦点甚至有拉帮结伙的倾向,近年来,“黑车”强揽乘客,敲诈乘客的事件屡屡发生,有的甚至谋财害
命,严重影响乘客的出行安全。
3、乘客合法权益没有保障。
“黑车”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没有购买营运车辆意外险,他们不会为乘客承担意外伤害保障,一旦发生问题,多数人会选择现场逃逸,想方设法逃脱责任追究,最后乘客往往找不到车主,投诉无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提示】处理交通事故办法
1、发生交通事故,应及时报案。
千万不能与肇事者“私了”。
2、发生交通事故,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3、若肇事者逃走,应记住肇事车辆的车辆牌号等特征。
四、乘坐电梯安全
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已经普遍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后电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制造血和泪的悲剧。
电梯的科学乘用和安全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2005年4月某日,在贵州省某市一大酒店,21岁的女孩被关在电梯里,她惊慌失措,强行扒开电梯门,跌落到10多米深的电梯井里,当场死亡。
【链接】乘坐电梯时应注意的事项
1、按照规定人数乘坐,严禁超载。
2、严禁在电梯内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电梯。
3、当电梯门正在关闭时,不要冲进电梯或阻止关门,切忌一
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4、当电梯停运时,不要轻易扒开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5、发生地震、火宅、电梯进水等紧急情况时,严禁使用电梯。
6、被困在电梯内,应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管理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
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拍打电梯门。
7、如果乘坐电梯有不习惯的感觉,可在嘴里含糖,以助矫正耳膜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