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贫致富带头人

脱贫致富带头人

脱贫致富带头人
——张江顺同志事迹材料
张江顺,男,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

夏县尉郭乡苏庄村支部书记,自2004年上任以来,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农村农业工作带头人”等,是苏庄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一是找准发展项目,突出产业扶贫。

根据本村及周边村果树和其他树木及修剪枝条多的实际,利用近25亩的废弃河道,投资100万元建设山西尉苏青生物燃料有限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增加了集体收入。

二是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新村。

筹集资金15万元,硬化道路6公里;投资15万元,建设80吨位水塔一个,完成改水工程;安装80余盏路灯,实现亮化;投资7万元,建设文化广场;筹资新打两眼深井,使全村600多亩旱田变为水浇田;投资近20万元重新修缮了中心小学,添置了新媒体等教学设施,更换了教室铝合金门窗、硬化学校前院、操场等。

三是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他认真落实“三包二到一支撑”要求,多次深入贫困户详细了解情况,联系外地厂商,积极介绍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外出务工。

协调帮扶工作队为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300元,为贫困户发放棉被、化肥、果树种植书籍等。

- 1 -
用爱浇灌祖国花朵
——郭辉同志事迹材料
郭辉,女,1976年生,中共党员。

夏县胡张乡冯村儿童福利主任及村妇联副主任。

多年来她致力建好“儿童之家”,布置符合儿童特点的墙面,设立“爱心家长”、“儿童活动乐园”、“小小志愿者”等版块栏目;配置各种图书、玩具、音乐器材等。

建好“儿童档案”,建立“爱心家长队伍”,开展人文关爱、健康娱乐活动。

利用节假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业辅导,定期开设各种兴趣课程,用彩色纸粘贴图案,用各种颜料口吹梅花,画简笔画,练习书法、唱歌、跳舞,组织他们下棋、打羽毛球、乒乓球、手抓球等。

组织村里一些妇女加入“爱心家长”的队伍中,定期走访一些留守儿童,帮助一些性格孤僻的孩子走出困境。

2017年“爱心家长”共走访了60多户,并和100多名儿童进行贴心交谈。

在留守儿童中,冯紫珊、郭雅欣她俩的母亲因为贫穷而离家出走,给孩子心灵造成很大创伤,性格变得孤僻,她和爱心家长给予两个孩子特殊照顾,使两个孩子变得开朗了。

孩子程志龙,两岁时妈妈去世,家里特别穷。

她向民政部门申请,去年六月份给这三个孩子办理了贫困补助。

她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孩子王、好妈妈、好老师,她的工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五省十二县到村
- 2 -
视察工作组”的好评。

- 3 -
发展生态旅游繁荣乡村文化——中条德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新创同志事迹
安新创,男,汉族,1959年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条德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他创建了中条德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在原南大里乡小王村“德兰度假村”的基础上,投资3000余万元,兴建了“中条德兰生态农庄”,该农庄占地100余亩,设有原生态禽类养殖园、水面养殖园、垂钓园,马术俱乐部、名人蜡像馆、陶艺馆,美术馆、动物园、儿童游乐园、9DVR科幻新体验、镜子迷宫世界、12级台风体验,小孩淘气堡、旱冰场等。

举办每年一度的“中条德兰春节庙会”,庙会内容丰富,有杂技团、马戏团、蒲剧团、艺术团、杂耍以及各种小吃、烧烤,前来逛庙会的游人,在这里既可以畅游德兰庄园的各个场馆,又可以欣赏各种民俗艺术,还能吃到精致可口的农家菜肴。

这种集“吃住行”于一体,汇“游娱乐”在其中的文化旅游,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

现在,周边各大小旅行社纷纷前来洽谈业务,游人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庄园知名度,他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化局合作,举办音乐舞蹈大赛;与县教育局、夏县中学合作,举办中小学生游德兰庄园作文比赛等,扩展企业文化外延,增强企业文化含金量,推动企业迈上新台阶。

中条德兰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不仅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近万元,而且丰富了小王村村民的精
- 4 -
神文化生活,带动周边乡村文化、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文化发展之路。

- 5 -
情系家乡造福桑梓
——北京民辉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继胜事迹材料
宁继胜,48岁,夏县南大里乡上董村人,北京民辉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些年,宁继胜始终践行着“事业成功在于努力,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格言,他把炽热的桑梓情怀倾注于家乡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

为缅怀桑梓先贤,激励后人,他捐资10万元,为上董村西埋葬革命先烈和历代为村里做出贡献的党员、知名人士的墓地进行修缮,村民、小学师生每年清明都进行缅怀纪念,使之成为上董村的精神家园。

他致富不忘乡亲,1997年,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周转困难时,捐款2000元为村修路;1998年,为上董村小学捐款2万元;今年春节村里修建门楼,他又积极参与。

他还是群众的贴心人,乡亲们无论谁去北京办事、看病,他总会尽心竭力帮忙。

在北京事业有成后,他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脉关系,多方联系,为家乡的温室蔬菜寻找销路,扩宽销售渠道,将蔬菜销往太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他邀请相关专家人士做规划,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相继成立了禹欣蔬菜有限公司、董青蔬
- 6 -
菜专业合作社,上董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蔬菜之乡”。

回乡创业为家乡共同致富为百姓
——王慧芳同志事迹材料
王慧芳,女,49岁,夏县鲁因村人,夏县山野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4年,她从省城回到了家乡,成立了山野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裴介镇姚村流转土地200余亩从事钙果(欧李)的育苗、种植和加工销售, 种植有农大钙果和夏欧钙果苗40000余株,深加工产品有“钙韵”钙果酒和果酱等产品,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

建设有夏、冬桃、猕猴桃、葡萄、枣园、无花果等采摘园区和一个30余亩生态花园,年收入100余万元。

2017年3月,被运城市外事侨务和文物旅游局评定为“运城市旅游观光采摘示范点”。

她树立“以社为家,科学管理,勤劳致富,共同发展”的理念,每年冬季组织社员及周边钙果种植户进行一次钙果种植技术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种植知识,提高钙果品质和产量;每年聘请两位钙果专家最少两次来基地考察指导并进行培训授课,确保钙果育苗、种植、加工等环节良性发展;每年对每个钙果种植户无偿进行技术、信息等服务不少于三次;每年吸纳和推荐当地100名以上妇女到合作社务工就业,每人收入不少于4000元。

通过基地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钙果产业,推动全县钙果产业走上
- 7 -
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道路。

- 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