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揭阳恒大中央公园首期土石方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揭阳市亿地道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2018年1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3)三、基坑围护及施工工序安排 (5)四、施工部署及施工计划 (5)五、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8)六、施工方案 (11)七、质量保证措施 (16)八、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7)九、文明施工与环保保证措施 (19)十、应急预案 (20)一、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该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设部现行有关规范。
主要规范、规程如下:主要规范、规程危险源划分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揭阳恒大中央公园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空港经济区中心路东,项目周边多为空地,北侧为文化广场,西侧为民房及空地,东侧为空地,南至渔十六路。
项目地块总占地面积约65502.40m2。
现场地地表已做清表整平,场地内农作物、果树等较多,沟渠纵横。
拟建建筑物拟设置1层地下室、采用桩基础;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结构,场地现状标高(珠基高程)约为2.6m,一层地下室基坑深度(地下室板顶面的标高)约为4.30m,塔楼地下室基坑深度(地下室板顶面的标高)约为5.25m。
基坑周长约1020m。
2.2 工程目标2.2.1质量目标:达到国家现行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
2.2.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杜绝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按业主及我司的规章制度管理施工现场。
2.3气象与水文情况1、气象情况:揭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其中四至九月降雨量较大,每年四至五月、十月至十一月为平水期,六至九月为丰水期,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枯水期。
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21.4℃,年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15—156千卡,年平均降水量在1720—2100毫米之间,夏秋间常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时因季风活动反常或寒潮侵袭,会出现冬春干旱或早春低温阴雨天气。
场区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强对流天气等,夏季洪涝和夏秋台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
2、水文情况:揭阳市水系主要由榕江、练江和龙江三大水系及沿海水系,积水面积超过100km2的干、支流河共20多条。
本项目区地位于榕江流域范围。
榕江流域面积4408km2,境内积水面积2800.87km2,干流长175km,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各级支流有11条。
揭阳境内汇入榕江的河流主要有大池水、石牌溪、火烧溪、圆山河、洪阳河,还有云石岩水和利坑水(入揭西县石内溪后入榕江)等。
根据东桥园站(集水面积2016平方公里)实测多年(1956—1987年)平均年径流量31.1亿立方米,年径流深为1542.7毫米,多年平均输沙量61.9万吨,侵蚀模数为307吨/年·平方公里。
普宁县段,江面宽窄相间,扩缩在180-600米之间,坡降0.3%-0.5%,多年平均径流深113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103亿立方米。
榕江主流上游集水面积1310平方公里,于石牌镇处入境后基本以河为界,南岸为普宁县境。
高水位常出现于6-9月,南溪镇部分河段和洪阳河下游14公里河段为潮感区,潮水位一般1.7米,大潮水位2.1米。
榕江多年平均水位3.32米(珠江基面,下同),历史最高洪水位9.92米(1970年9月14日),最低水位2.29米(1955年3月22日)。
据东桥园水文站1954—1979年统计,榕江年平均流量87.4立方米/秒,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4830立方米/秒(1970年9月14日),最枯流量为零(1954年3月31日断流)。
年平均含沙量0.224公斤/立方米,年均输沙量63.9万吨。
北河与南河水土流失情况相似,但北河虽苦旱数月,也从没断流。
榕江受潮汐影响较大,涨潮时北河回水线(感潮区)至琅山上边的北良。
南河涨潮时回水线至三洲,枫江涨潮的回水线至潮州市浮岗。
2.4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野外钻探揭露情况,该场地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层(Q4ml)、耕土层(Q4pd)、第四系海陆相交互沉积层(Q4mc)、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γ)花岗岩。
报告中岩土层编号仅代表物理力学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层位,并不代表地质成因顺序或变化。
本次详细勘察揭露的地层,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现将各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详细见2018-KC01-004:揭阳恒大中央公园详勘工程勘察报告)素填土(Q4ml):该层局部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周边及场地内道路上,成分不均匀,褐红色,灰黄色,稍密,局部松散,稍湿,主要为粘性土、砂、砖块少量生活垃圾等组成。
耕土(Q4pd):该层分布普遍分布,浅灰色,灰黄色,稍密,稍湿,主要为粘性土,含腐殖质,上部含较多植物根系。
淤泥(Q4 mc):该层普遍分布,深灰色,灰黑色,饱和,灰黑色,流塑,局部软塑,由粘粉粒成,富含有机质及腐殖质,局部区域含较多粉砂,有腥臭味。
三、基坑围护及施工工序安排本工程基坑边坡支护方案采用基坑四面钢筋混凝土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支护桩采用700mm和800mm直径的钢筋混凝土桩,桩中心间距1.5m,桩长20m,混凝土强度C30; 桩顶设置截面尺寸1000X800mm和800X600mm的强度等级为C30的钢筋混凝土冠梁;预应力锚索直径150mm,入射角度15度,锚孔间距1.5m,锚孔深度20-26m,锚固长度15-19.5m,采用1860级直径为15.24钢绞线,喷射混凝土面层厚60mm,强度等级为C20;支护桩外采用混凝土止水帷幕止水,同时采用管井抽渗方案降水,基坑底则利用排水沟和集水井降排水。
基坑支护及降水的设计及施工均由业主委托另外专业分包公司负者承揽,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并实施。
因基坑开挖与基坑支护交叉施工,安全隐患较大,为避免发生事故,提高土方开挖工效,土方开挖做如下循环安排:四、施工部署及施工计划4.1总体部署因本工程土方量较大,且工期紧迫。
为保障工期按计划进行,基坑开挖应做到“三边”施工,即边开挖、边清理、边支护,保证基坑壁不长时间暴露,确保基坑稳定。
基坑采取分层分段开挖,将土方开挖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
基坑开挖前在冠梁上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的设置,栏杆采用Φ48钢管搭设,刷间隔0.5m 黑黄两色漆,立杆间距为2m,高度1.3m,横杆设置2道,间距0.6m,距冠梁内沿0.5m,并挂安全防护网(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在安全护栏外侧砌筑高15cm宽10cm的挡水台,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冲刷坑壁;冠梁周边1m为回填土,为防止地表水下渗,冠梁周边3m宽地面做硬化处理,局部回填松散土方挖除后换填透水性较小的粘土并夯实后再硬化(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
第一阶段(配合支护阶段)安排2台SK 200挖机开挖第一层土方(挖1.5米深),期间密切配合基坑支护工程单位做边坡支护施工。
第二阶段(大开挖阶段)安排2台SK 200挖机开挖第二层土方(挖2米深),期间与基坑边坡支护交叉施工。
第三阶段(挖桩间阶段)等工程桩龄期到达要求,安排2台小型挖掘机开挖桩间土(挖深1.9米)。
为防止基底土层形成扰动土,应预留20-30cm厚土人工清理。
三个阶段靠近北侧位置作为现场道路延坡场地和桩基施工作业面,挖土时错层进行开挖,高差控制在2米以内。
为方便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前两个阶段北门和南门各留一条施工道路,到第三阶段开挖第三层时将北门施工道路一同挖除。
坡道边坡开挖采用错台开挖,台阶宽度4米,层厚控制在2米以内,台阶按照1:1的坡度进行刷坡。
具体开挖方案按现场甲方工程师为准。
4.2 项目组织和管理、主要作业班组、责任人本工程计划设立一个项目部,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现场项目管理机构架构图4.3 现场项目经理部主要岗位职责(1) 项目领导班子:全面负责现场施工管理,服从业主及监理统一协调管理并进行施工。
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1人。
(2) 质量安全部:对工程质量、安全措施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质检员1人,安全员1人。
(3) 工程部:负责测量定位、开挖尺寸、标高及坡度等控制。
施工员2人,工长2人,测量工2人,电工1人。
(4)物资设备部:做好工程材料的采购,保管和设备维护,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材料员:1人(5) 预算部:做好工程预、决算及成本分析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6) 办公室:负责施工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资料员:1人。
(7) 作业人员反铲司机:6人。
土方运输车司机:12人。
清洁工:6人。
4.4基坑土方总体开挖方案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65502.40m2,基坑开挖深度为5.4m/3.9m/3.5m/3.4m。
场地标高暂按绝对标高2.6m考虑,实际场地标高以桩基退场后实测方格网为准,实际土方开挖量以正式蓝图计算为准。
根据业主要求,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土方总体拟分三阶段开挖,第一阶段为配合支护工程阶段,开挖深度约1.5m。
第二阶段为大开挖阶段,开挖深度约2m,期间与基坑边坡支护交叉施工。
第三阶段开挖等工程桩龄期到达要求,安排2台小型挖掘机开挖桩间土(挖深1.9米)。
为防止基底土层形成扰动土,应预留20-30cm厚土人工清理。
第一阶段土方开挖相对较为简单,开挖不受支撑约束,平面布置上拟分区域开挖,以便冠梁、支撑梁快速施工。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土方开挖受到水平支撑限制,需要在支撑下挖土,开挖相对较为困难,且土质较差、开挖量较大,拟采取分区开挖,支撑下局部土方采用小型反铲转运,大型反铲挖不到、转土距离较远的部位采用长臂反铲站在面上挖土。
五、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土方开挖是基坑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所有支护措施均是为了土方的顺利开挖。
并且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相互交叉、互为前提,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保证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
考虑到基坑土方开挖与内支撑施工需交叉作业,为了尽量缩短施工工期,本基坑土方宜分区开挖。
综合考虑基坑开挖面积、开挖深度及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基坑土方分三个阶段开挖,平面上优先从5#楼向出土口3出土,大致分3个区进行开挖。
5.1.开挖顺序5.1.1第一阶段土方开挖:围护桩及止水帷幕施工完毕后,结合工程桩施工进度,进行第一层土方开挖,本层厚度约1.5米,为杂填土,开挖至冠梁底(标高为1.1米),基坑顶至冠梁顶按设计放坡,使用3台反铲挖掘机,配12部自卸汽车。
同时凿除桩头砼,水泥土搅拌桩检测后进行冠梁及内支撑施工,同时进行基坑顶四周截排水沟的砌筑施工及放坡坡面挂网喷锚。
第一阶段采用大挖机开挖,土方开挖前先进行临时道路开挖及修筑。
5.1.2第二阶段土方开挖:待冠梁、混凝土支撑强度达设计强度后(以砼强度试验报告为准),进行第二阶段土方开挖,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的30cm,采用四台大挖机开挖为主,两台小型挖掘机和人工配合进行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