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

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

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

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

从情境中围绕葫芦的“可爱”以及几处对比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葫芦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
三、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说一说:小葫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对比句子: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3、读出小葫芦的可爱。

指名读,全班齐读。

4、联系生活说句子:多么……啊!
5、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小葫芦的可爱?
6、出示句子:葫芦藤长叶,开出了小花。

课文是这样写的吗?增加了什么?
7、对比课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读。

四、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理解:“几次”和“一次”有什么区别,通过“几次”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词语:自言自语。

用自言自语说句子。

感情朗读。

6、感受“盯”。

还有一个字能够看出葫芦可爱,那个人很喜欢。

“盯”是怎样看?可以将“盯”换成“看”“观察”吗?
7、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五、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出示葫芦枯萎地图片。

说一说:那个人地心情会怎样?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对比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好好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学习提示。

4、学习反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6、你认为他说的这句话对吗?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卫生么最后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
8、如果你是邻居,你会怎样劝那个人?
六、课外拓展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叶上爬了一些蚜虫,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