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教师专业素养一级试题库学科课程标准填空题1. ()是针对人类曾经经过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2. 新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胜负最终决定于该民族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赋于产品的( )的多少。
3. 中国的传统教育较社会发展不是问题教育、更不是超前教育,而是( )。
4. 广义的课程包括()、( )、教材、课时选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载体。
狭义的课程 是指( ) .5. 做为一个社会的人,其内涵是深刻而复杂的。
人文素质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通常与 人的( )而共存。
6. 课程价值就是课程实施过程作用于教育对象的( 7. 初见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以(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相联系的 ( 象所持的较固定、习惯性的( ) .9. 马克思认为美就是( )。
10. 西方美学之父( )认为美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最早提出了美学这个概念。
11. 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有四个领域,即()、自然美、形式美、 ( )。
12. ()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
13. 每一个好的音乐作品, 无不是劳动人民或词曲作家及演唱、演奏者 ( )的结果。
14. 音乐形象就是人在音乐响信号刺激下,基于自己生活和聆听音乐的经验,通过联想、想 象等心理过程而产生的 (心理表象)。
是音乐( )的一面, 呈示出音乐的 ( )。
15. 形象思维是就是依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 )的思维方式。
在,并包含着创造者强烈的情感。
16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是用抽象的( )揭示事物的本质。
17. 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 )。
18. 心理学实验亦已证明,( )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
19、国民( )的全面提高,是音乐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0、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 )。
21、音乐心理素质即以( )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
22. 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23. 音乐的学科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 程中最重要的理念。
24.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 ); 是引导和维持注意,参与认识的一个重要的( );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 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知识与能力的( )。
25. 兴趣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入的(实践)活动形成发展的。
26. 心理学意义的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 )心理特征有机结合。
).)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
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和现)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
)为核心,这也是音乐新课27. 就实现创新的条件而言,已有的知识信息和能力是( ),现实的问题启发是( ),创造性思维品质是( ),主动积极的研究探索是( ),首创的结果 是( )。
28. 实施创新教育, 就是要把学生由未知到己知的过程, 变为一个由学生自我研究、 自我探索、 ( ) 的过程。
29.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国的孩子,( )是向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母乳。
30. 音乐自身内容的( ),理解空间的( ),个体理解的( ), 都为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31. 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 ( )。
32.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 “渔” ,授之以“渔”不如授人( )。
33. 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新课程的执行者、 实践,也是音乐新课程的 ( )和( 34. 音乐因为使人乐观和谐而 ( ) ,音乐因为使人追求真善美而( )。
35. 如果离开了(),音乐美的合理内核就不存在了。
36. 国民音乐教育对象不是培养少数的音乐职业“优人”,而是面向()。
37.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中最闪光的一个部分。
就数量而言,足以令人惊叹,今 已收集到的民歌就有( )余万首,民族民间乐器有近( )种。
38. 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实践,即要注意参与的可能性、普遍性,也要注意内容的音乐 性,更要注意音乐自身的( )。
39. 音乐作为一个艺术学科,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艺术的学科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 育必须以( )为核心。
40. 音乐教育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 )。
二、判断题1.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的涵义就是指那些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
( )2. 人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的存在,绝不是对立的。
( )3. 形式美就是美的形式。
( ) 4. 音乐形象美是音乐内容美赖以直观的载体。
( )5.音乐美是音乐创造者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形式,是他们对现实的情感、态度、审美 评价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 ) 6. 艺术美源于客观现实生活,所以艺术美就是生活。
( )7. 只有赖以不断提高的音乐素质,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神秘的音乐殿堂。
8. 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
( ) 9. 形象思维的过程也能脱离具体形象而进行。
( ) 10.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 的信息。
( ) 11. 完整的音乐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 ) 12. 就创造性思维培育而言,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 ) 13. 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让所有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平均发展。
( ) 14. 音乐创新教学必须以学生能独立地创造出节奏或旋律为标志。
( ) 15. 音乐艺术越是民世界的就更是民族的,世界的越精彩民族的就越灿烂。
( ) 16. 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 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
( ) 17. 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 ) 18.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 必然会有本学科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培养学生的)。
19. 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都是音乐教育,所以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20. 音乐学习原则上是就是通过教师讲和学生听才能实现的。
()三、选择题(一)单选1. 人由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是一个渐进的形成过程,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社会的影响B:教育的影响C:社会和教育的影响D:学校和家庭的影响2. 中国对美的本质研究早于西方,先秦时期的一些大思想家就曾有过于不少的论述。
如就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这种认识出自()A:孟子B :荀子C :庄子D:孔子3.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也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A:美就是生活B :美是一种“美的理式”C:美是主观的趣味判断或欣赏判断D: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 不论美存在于哪一种形式,其产生的根源都是:()A:客观存在B:社会实践C:主观想象D:生产劳动5. 社会美即指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重在它的:()A:内容B:形式C:情感D:根源6. 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重在它的:()A:内容B:形式C:没有人为因素D:个人心理需要7. 关于真善美的关系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真就是美B:善就是美C:美在于形式与真和善无关D:美是真和善美的形象体现。
对真的认识和掌握善的功利趋向是实践中产生美的前提8. 音乐节奏的紧凑与舒展、音乐力度的多层次对比、音乐调式的巧妙转换、音乐结构的对称与平衡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属于音乐的:()A:内容美B:形象美C:形式美D:情感美9. 听觉感受就是欣赏音乐作品时的聆听过程。
重点感受音乐的:()A:内容美B:形象美C:形式美D:情感美10. 为了有效地诱发学生音乐情感,教师行为最重要的是:()A:加强学生“双基”练习B: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C:落实新课程理念D:对音乐知情、入情、传情11. 逻辑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其思维过程是:A:感受、感知、表象B:感受、感知、记忆C:概念、判断、推理D:感知、概念、判断12. 一个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顺畅、反映迅速” ,说明他的思维具有:()A:变通性B:发散性C:流畅性D:逻辑性13. 一个人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强,常表现为思路灵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随机应变。
说明他的思维具有:()A:变通性B:发散性C:流畅性D:逻辑性14. 音乐内部的两个基本矛盾是:()A:稳定与不稳定、和谐与不和谐B:强与弱、快与慢C:高和低、长和短D:强与弱、连与断15. 生活、自然以人为媒体的与音乐交流是音乐的:A:一度创作B:二度创作C:三度创作D:演唱演奏16. 关于音乐对人发展与成长的教化功能,古人早有所云:“人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 。
此话出自:()A:孟子B:老子C:韩非子D:孔子17. 在下列音乐素质的表述中,是音乐知识素质的选项是:()A:聂耳的故事B:口琴演奏能力C:音乐力度记号的认识D:音乐力度控制18. 在下列音乐素质的表述中,是音乐文化素质的选项是:()A:认识各种乐器B:听过很多民族音乐作品C:音乐理解能力D:弹奏钢琴19. 音乐新课程提出的“体验”主要是指学生的:()A:乐器演奏B:歌曲演唱C:聆听音乐作品D:谱识视唱20、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音乐的学科特征,教学中的模仿要从:()A: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B:音乐知识入手C:学唱歌曲入手D:简单的律动入手21. 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即:()A:记忆的方式B:讲授的方式C:体验的方式D:训练的方式22.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一种最基本的态度,那就是:()A:考虑时尚B:落实“双基”C:学生兴趣D:实事求是23. 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其自身的音乐“双基”水平:()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大24. 音乐因为使人思维自由解放而。
()A:健体B:陶情C:益智。
D:辅德25. 运用一种变通的、灵活的形式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推测、想象和创造性联想的思维品质,表述的是创新思维的:A:预见性B:独特性C:跨越性D:多路性26. 调查表明,经过六年的小学音乐学习,原本喜欢音乐的学生有一部分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其本质原因是:()A:教师教学不够幽默B:教学内容不够时尚C:教师教学方法单一D: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27.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国的孩子,所以音乐教育内容的主体必须是:()A:中国民族音乐B:中国民族器乐C:中国流行音乐D:中国民族戏剧28.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A:选修课B:必修课C:特长课D:美育课29. 新课程提出的关于过程与方法的五个有效路径是:()A:体验、欣赏、探究、合作、综合B:体验、模仿、创新、合作、综合C:体验、模仿、探究、合作、自学D: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30. 关于美的本质回答正确的选项是:()A:美的理式B:主观判断C:自由创造D:美是生活30. 音乐心理素质的核心是:()A:音乐记忆能力B:音乐运动觉能力C音乐感受能力D:音乐想象能力(二)多选1. 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A:因为音乐使人乐观和谐而键体B:因为音乐使人思维自由解放而益智C:因为音乐使人与美同行而陶情D:因为音乐使人追求真善美所以能代替德育2. 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过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情感参与是关键B:音乐素质是基础C:经常强调是关键D:审美理念是基础3. 直观思维的特点是:A:理论性B:直接性C:具体性D:生动性4. 新课程对传统的课程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和改变,采取的措施是:减少课程门类B:调整课程比重C:淡化学科界线体现学科综合D:教材以人文为主线5. 新课程为了改善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在教学要引导学生:A:苦学苦练B:合作互助C:勇于实践D:主动学习6. 新课程提出要建立科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其目标就是要:A:促进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