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北师大版语文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北师大版语文

2019年春桃城镇语文五年级下册期终试卷(总分:70分完卷时间:60分钟)成绩:________ 【友情提醒】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答题,尽量保持卷面整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2% 一、联系段落内容,看拼音写字词。

6%踏进永春长绿葡萄园,一股qìn()人心pí()的香味使人chán xián yù dī()。

我们一家人开始忙 lù()起来:高个子的爸爸guì()在地上,小心yì yì()()地剪下一串玛瑙似的葡萄;妈妈也不甘示弱,伸长bó()子四处寻m ì()熟透的葡萄;姐姐则扎好biàn()子,在树yīn()下玩自拍。

二、按要求写词句。

6%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变()万千()日东升人情()故翻()倒柜()然一笑口干舌()面面相()千()一发2.照样子,补写句子,注意前后的联系。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_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把秋天的门推开了,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三、把下列名言和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默写课文内容。

6%1.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4.我劝天空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叶公好龙》古文。

四、根据要求,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

21%(每题1.5分)1、“狴”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A、铋B、猿C、猎D、獠2、找出下列加横线字读音相同的一组()。

A、奇人奇事奇怪奇数奇书B、住宿星宿宿舍露宿寄宿C、勉强倔强强迫强求强颜D、扎根扎实扎针扎啤扎眼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

A、搏大身躯赔笑得意扬扬B、茅盾遵重不屑气度不凡C、烦琐报酬慷慨西装革履D、囚犯鞠躬烦燥期君之罪4、“鄙薄”一词中的“薄”意思是()。

A、轻微B、不厚道,不庄重C、(味道)不浓,淡D、看不起;轻视;慢待。

5、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句子是()。

A、中队长小明不但搞活动时点子多,处理问题也很果断。

B、即使你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该在别人面前多夸耀。

C、诡计多端的戒严司令在少奇同志和工人群众针锋相对的斗争下不得不认输。

D、自然课老师从恐龙的灭绝一直讲到尼斯湖怪兽,真是夸夸其谈,滔滔不绝。

6、下列成语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的是()。

A、诚心诚意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柳暗花明B、装腔作势张牙舞爪不可一世无法无天C、诲人不倦不可救药熟能生巧扑朔迷离D、骇人听闻洋洋自得讳疾忌医骄兵必败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误用的一项是()。

A、只要他一嚷,来往行人就会把我包围起来。

B、我们一旦要锻炼好身体,就要学好知识。

C、她一边摆手说不忙,一边指着鞋面让我看。

D、即使困难再大,他也能克服。

8、下列只表达一个意思的是句子()。

A、明天来几个学校的领导。

B、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C、做手术的是他的爸爸。

D、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9、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织成一张巨大而密实的网。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10、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B、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D、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11、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句是()。

A、市领导和我们一起联欢,这对我们来说真是梦寐以求的事。

B、市领导和我们一起联欢,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C、市领导和我们一起联欢,我们真有些受宠若惊。

D、市领导和我们一起联欢,我们感到太高兴了!12、以下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A、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C、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D、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13、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然而,事实上不会这样。

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事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如果把狼的这一环节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A、③④⑥⑤②①B、①②③⑤⑥C、②⑥③①⑤④D、①③⑥⑤④②14、根据作文题目《我的老师》,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应写成用第二人称写事的记叙文。

B、应写成用第一人称写事的记叙文。

C、应写成用第一人称写人的记叙文。

D、应写成用第三人称写人的记叙文。

五、阅读理解。

29%(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填空题及简答题直接在相应位置上作答。

)(一)敲雪(13%)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面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

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

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12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

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

“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

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

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

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

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

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20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父亲在雪后的心理变化历程是()。

A.担心→忧郁→高兴B.忧郁→担心→高兴C.高兴→担心→忧郁D.喜悦→担心→发愁2.“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这句话属于()描写。

A.季节B.果树C.时间D.环境3.第③段中插叙部分主要交代了(),作用是()。

A.父亲对杏子、李子、桃子的珍视以及父亲教育孩子们不能吃果子的事情。

B.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C.体现了父亲对我们读书受教育的重视,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D.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喜爱、重视、悉心照顾以及每年用卖水果的钱给我们凑学费。

4.对于文中“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写的是下雪时,父亲在小心翼翼地敲果树上的积雪,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

B.父亲“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是因为父亲担心敲落树上的果子,从“慢慢地”“轻轻地”“一点一点”可以看出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

C.父亲小心翼翼地敲下树上的积雪是为了来年的夏天能让孩子们多吃一个果子,补充营养,体现了父亲对孩子们的爱。

D.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