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新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新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旁骛(wù)惊骇(hài)轻觑(xù)强聒不舍(guō)B.亵渎(xiè)赃物(zāng)广袤(mào)孜孜不倦(zī)C.骈进(bìng)汲取(jí)彷徨(huáng)根深缔固(dì)D.瞥见(piē)宽宥(yòu)折腰(zhé)娇揉造作(jiāo)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荧光托辞粗制滥造不辍劳作B.帐蓬祖藉油光可鉴黯然失色C.缰绳躁热眼花潦乱为富不仁D.封琐仲裁殚精竭虑振耳欲聋3 . 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B.《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C.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它忠贞不二,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D.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误投猪胎。

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占便宜等,但不失忠勇和善良,大战红孩儿,是悟空的得力助手。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C.他在做每一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的。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我国历史的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B.他的事迹在学校里早被传得家喻户晓了。

C.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她的衣着艳丽,十分惹人注目。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微塑料”是指自然界中的微小塑料颗粒,一般定义为5毫米以下,可能小到几微米甚至更小。

这些颗粒都是来源于人类的活动,最重要的是丢弃到自然界的塑料。

这些塑料会慢慢降解,从大块塑料慢慢降解成小块,最后成为“微塑料”。

人类合成塑料的单体,本身就是“微塑料”,因为种种原因也可能进入到环境中。

还有些生活用品,比如化妆品、护肤品和洗浴用品,也会加入一些微塑籵颗粒改善质感。

这些微塑料,最终也是进入自然界。

另外,化纤纺织品在洗涤中,也会洗出一些微塑料颗粒进入废水中,这些微塑料最终会流向海洋,并进入类似贻贝这样的海洋生物的体内。

(节选自《保护海洋,从了解海洋微塑料开始》)材料二:我国的載人潜水器“蛟龙号”去年从大洋深处带回了海洋生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体内,竟检出了微塑料。

今年初,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硏究所孙承君研究员等人在南极鲍威尔海盆进行科学考察时,通过船载泵取得500升表层海水样本,用显微镜观察过滤海水后形成的滤膜时,竟发现上面有五六个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我国科研人员的实地调查发现,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海洋微塑籵无处不在。

据了解,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把海洋微塑籵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塑料垃圾。

“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证明海洋微塑料对人体产生危害。

但塑料往往要几百年后才会分解破碎,如果任由它累积、释放和污染,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孙承君认为,研究海洋微塑料的目的之一在于探究其对海洋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尤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节选自《关注海洋微塑料》,《人民日报》2018年9月3日)材料四:微塑料进入海洋生物内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生物体的吞噬或摄食行为。

由于微塑料粒径较小,海洋生物尤其是有效生物在摄食过程中很难将其与其他食物颗粒区分开来,容易造成微塑料的误食。

(A)研究表明,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生态位上均存在生物“摄食”微塑料的现象,包括海洋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鸟类乃至大型哺乳动物等。

根据室内暴露实验,摄入体内的微塑料对部分海洋生物造成毒性效应,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不良、繁殖能力低、行为活动异常、基表达异常和生存率降低等。

(节选自《警惕海洋中的PM2.5,我们该如何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年5月23日)材料五:博彦·斯拉特,1994年出生于荷兰。

17岁时,他计划清理海洋中的塑料废物;2012年,他提出的“海洋清理”计划荣获了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的“最佳工具设计奖”,之后还获得挪威国际海事奖与联合国地球卫士大奖。

2014年6月,他在TED作了关于拯救海洋的梦想的演讲,以下是其演讲的部分内容:人类历史基本上包括两种事情:不可能做成的事和已经做成的事。

一年半之前,在我的故乡荷兰,我正处在一个超兴奋的状态。

在那儿,我创造了一个新的想法一一怎样把海水里的塑料打扫干净。

我说过关于我在希腊潜水的经历。

我在小塑料袋和鱼中间游过,让我震惊的是,在广阔的海洋中间,超过数千英里的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塑料垃圾,而这些地方很多甚至人类都没有到达过。

(B)同时,更让我震惊的是,每年超过上万哺乳类动物和超过百万的海鸟因为这种塑料而死亡。

同样让我震惊的是,一片小小的塑料垃圾就能威胁到它们的生命。

但最让给我吃惊的是,当提到海洋清理行动的时候,很多人坚定的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尽管没有人曾经真正尝试去做过这件事。

我们现在成功地证明了当初的一个想法,我要感谢你们每一个人。

我们的工程师、志愿者、资助人、发起人帮助我们完成了这最重要的一步。

但,我们还没完。

直到我放眼望去干净的大海之前,我是不会停止这个项目的。

(有删改)6 . 关于微塑料,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A.微塑料是指自然界中的微小塑料颗粒,一般由几微米至5毫米,所以海洋生物易误食。

B.微塑料来自于大类活动,通过化妆品、护肤品进入人体,降解成小块后进入自然环境C.微塑料在海洋中无处不在,在4500米水深处生物体内和南极海域都发现了它的存在。

D.海洋微塑料对人体直接有害,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更大,相当于大型海洋塑料垃圾7 .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塑料从陆地进入到海洋有多种途径,如河流输入、大气飘尘和船舶输入。

B.海洋微塑料一部分在海表漂流,绝大部分通过扩散和沉降成为海底沉积物。

C.海洋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生活在海洋不同深度的生物都受到它的影响。

D.塑料以漂浮塑料、悬浮颗粒物和海底沉积物等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海洋各处8 . 材料四和材料五划线句都写了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但因为文体不同,体现的语言特点也不同。

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分析。

9 . 阅读材料后,你觉得作为非海洋治理专业人员的一般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为减少海洋微塑料污染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H 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⑤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⑦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树的________景象和人的________心情,其中“流着”与词语“________”相照应。

(2)第③段中划横线词“挨”“接”“推”“挤”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4)第①段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结尾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5分)让善行成为习惯2月14日,《光明日报》头条刊载了黄冈武穴籍的90后大学生刘普林“帮妈妈扫大街”的故事,故事中的一幅幅生动画面记录着刘普林行善之举:不怕脏、不怕累、不怕丢面子,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帮妈妈扫大街;为了省钱,每天在学校捡破烂,用换来的钱给同学买西瓜吃;为了能帮助外地贫困生,把自己得到的补助让给他人;为给生病的同学捐款,每天只吃几个馒头;为了爱,去献血;为了帮助他人,受苦受累都愿意。

从刘普林的故事中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觉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行善不止。

孔子说“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孟子认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从善,是一种竭忠尽孝、宽厚包容的心理素养,是一种求真务实、尚善爱美的价值品质,是一种谦逊和蔼、播恩施惠的生活态度。

要求我们存善心、养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诚待人,谦和处世,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人。

我们必须用忠心孝情感恩父母、用关怀奉献感激乡邻、用忠心赤诚回报祖国。

行善贵在坚持。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生活中,有的人因善小而不屑为,有的人因善要常为而不能为,有的人因善要付出而不愿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