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的故事
图为二十年前,中国政府在里约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李松
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只讲一种语言,他们集体决定要修建一座通天塔,从地面直通天堂。
上帝来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里约大会走过的路,似乎和修造通天塔的过程差不多,走着,走着,一种语言变成了多种语言,一个目的变成了多个目的。
通天塔的故事将继续流传,但是我们希望改变故事的结局,把现实中的通天塔修建起来,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上帝也不行。
在《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只讲一种语言,他们沟通没有障碍,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他们集体决定要修建一座通天塔,从地面直通天堂。
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通天塔越建越高,高耸入云。
上帝在天上看到了,他为人类的强大和统一感到惊恐,人都能够把塔建到天上,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于是上帝来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
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
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人们分裂了,按照不同的语言形成许多部族,又分散到世界各地。
故事毕竟是故事,但是千年流传的故事就不同了,认真聆听,仔细琢磨,真理就在里面。
今年是里约大会的20周年,在二十年前,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相聚里约,他们不远万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们要共同做一件事,就是保护环境。
共同保护环境,有点像共同修造一座通天塔。
那时人们以为,全球环境问题是一个可以超越东西、南北立场的差异,超越种族、宗教的不同,而且需要国际合作加以解决的课题。
地球上的人有贫有富,国家发展有快有慢。
二十年前,在里约,大家达成了共识,富的帮贫的一下,快的拉慢的一把。
大家共同修造通天塔,因为缺了谁,这个塔都修建不成。
二十年前,里约大会盛况空前,团结空前,当时人们只讲一种语言,就是保护环境。
里约大会走过的路,似乎和修造通天塔的过程差不多,走着,走着,一种语言变成了多种语言,一个目的变成了多个目的。
保护环境不再是一种语言,也不再是一个永盈会娱乐场 t6c编辑目的。
虽然口中还是高喊保护环境,然而目的不再单纯,做法不再规范,利益不再共同。
环境保护成了国家利益的博弈,成了政治斗争的延续。
这里不再是净土,而是激烈争夺的战场。
南北双方再次拍案而起,针锋相对。
眼见通天塔要半途而废了。
二十年前曾达成共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
在后来的二十年中,说到的,没能做到;承诺的,没有兑现。
共识越来越少,信任越来越少。
二十年来,尽管国际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些项目卓有成效。
但总体而言,不甚乐观。
二十年前打下的地基,眼见的开始松动;二十年前结下的联盟,如今
有的退出,有的要另起炉灶。
有人说,二十年后的里约又要回到原点。
我们不禁要感叹,环境外交领域的斗争何其复杂,何其激烈,不是战场,胜似战场。
二十年后,里约大会再次召开。
对这次里约大会我们又能期待什么呢?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依旧,他们希望发达国家履行承诺,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国家需要发展,不希望被所谓环境保护的条款束缚住发展的脚步。
与二十年前相比,发达国家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他们至今还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钱袋吃紧,一方面谨慎对待履约,另一方面不再情愿拿钱援助穷朋友。
同时他们想在环境外交领域控制发展中国家,制订新规则,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
今年的里约大会注定不会轻松,所有的大会成果都将是激烈斗争的成果,也将是各种利益平衡妥协的结果。
六月艳阳下的里约,暗流涌动,漩涡重重。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期待。
客观地说,里约大会是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本报推出特刊,以记者的视角,从政策、法律、技术、国际合作等角度观察和评说。
通天塔的故事将继续流传,但是我们希望改变故事的结局,把现实中的通天塔修建起来,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上帝也不行。
图为1992年6月13日本报头版。
繁体版
圖為二十年前,中國政府在裡約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李松
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隻講一種語言,他們集體決定要修建一座通天塔,從地面直通天堂。
上帝來到人間,變亂瞭人們的語言。
修造工程因語言紛爭而停止瞭,通天塔終於半途而廢。
裡約大會走過的路,似乎和修造通天塔的過程差不多,走著,走著,一種語言變成瞭多種語言,一個目的變成瞭多個目的。
通天塔的故事將繼續流傳,但是我們希望改變故事的結局,把現實中的通天塔修建起來,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上帝也不行。
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隻講一種語言,他們溝通沒有障礙,彼此之間沒有隔閡。
他們集體決定要修建一座通天塔,從地面直通天堂。
工程進展得十分順利,通天塔越建越高,高聳入雲。
上帝在天上看到瞭,他為人類的強大和統一感到驚恐,人都能夠把塔建到天上,他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於是上帝來到人間,變亂瞭人們的語言。
人們各自操起不同的語言,感情無法交流,思想很難統一,出現互相猜疑,各執己見,爭吵鬥毆。
這就是人類之間誤解的開始,修造工程因語言紛爭而停止瞭,通天塔終於半途而廢。
人們分裂瞭,按照不同的語言形成許多部族,又分散到世界各地。
故事畢竟是故事,但是千年流傳的故事就不同瞭,認真聆聽,仔細琢磨,真理就在裡面。
今年是裡約大會的20周年,在二十年前,一百多個國傢的首腦相聚
裡約,他們不遠萬裡,為瞭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瞭,他們要共同做一件事,就是保護環境。
共同保護環境,有點像共同修造一座通天塔。
那時人們以為,全球環境問題是一個可以超越東西、南北立場的差異,超越種族、宗教的不同,而且需要國際合作加以解決的課題。
地球上的人有貧有富,國傢發展有快有慢。
二十年前,在裡約,大傢達成瞭共識,富的幫貧的一下,快的拉慢的一把。
大傢共同修造通天塔,因為缺瞭誰,這個塔都修建不成。
二十年前,裡約大會盛況空前,團結空前,當時人們隻講一種語言,就是保護環境。
裡約大會走過的路,似乎和修造通天塔的過程差不多,走著,走著,一種語言變成瞭多種語言,一個目的變成瞭多個目的。
保護環境不再是一種語言,也不再是一個目的。
雖然口中還是高喊保護環境,然而目的不再單純,做法不再規范,利益不再共同。
環境保護成瞭國傢利益的博弈,成瞭政治鬥爭的延續。
這裡不再是凈土,而是激烈爭奪的戰場。
南北雙方再次拍案而起,針鋒相對。
眼見通天塔要半途而廢瞭。
二十年前曾達成共識,發展中國傢與發達國傢執行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傢對發展中國傢給予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援助。
在後來的二十年中,說到的,沒能做到;承諾的,沒有兌現。
共識越來越少,信任越來越少。
二十年來,盡管國際合作取得瞭一定的進展,有些項目卓有成效。
但總體而言,不甚樂觀。
二十年前打下的地基,眼見的開始松動;二十年前結下的聯盟,如今有的退出,有的要另起爐灶。
有人說,二十年後的裡約又要回到原點。
我們不禁要感嘆,環境外交領域的鬥爭何其復雜,何其激烈,不是戰場,勝似戰場。
二十年後,裡約大會再次召開。
對這次裡約大會我們又能期待什麼呢?發展中國傢的立場依舊,他們希望發達國傢履行承諾,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援助。
最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國傢需要發展,不希望被所謂環境保護的條款束縛住發展的腳步。
與二十年前相比,發達國傢的立場發生瞭改變。
他們至今還未擺脫金融危機的困境,錢袋吃緊,一方面謹慎對待履約,另一方面不再情願拿錢援助窮朋友。
同時他們想在環境外交領域控制發展中國傢,制訂新規則,搶占制高點,掌握話語權。
今年的裡約大會註定不會輕松,所有的大會成果都將是激烈鬥爭的成果,也將是各種利益平衡妥協的結果。
六月艷陽下的裡約,暗流湧動,漩渦重重。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期待。
客觀地說,裡約大會是一座裡程碑,標志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本報推出特刊,以記者的視角,從政策、法律、技術、國際合作等角度觀察和評說。
通天塔的故事將繼續流傳,但是我們希望改變故事的結局,把現實中的通天塔修建起來,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上帝也不行。
圖為1992年6月13日本報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