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项目需求分析

智慧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项目需求分析

智慧城市停车场设施建设项目需求分析
1.1X XX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及城市交通现状
1.1.1XXX中心城区区位分析
1.1.2城市社会经济
图现
状交通分析
1.1.
2.1机动车拥有量
XXX中心城区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加,城市机动化的进程大大加快,至 2016 年机动车拥有量达到 8.65 万辆,其中小汽车保有量为 4.56 万辆,2013-2016 年间,年均增长率为 18.92%。

1.1.
2.2公共交通
目前XXX城区公共客运交通由公共汽车、出租车、个体中巴车以及单位职工专车组成。

它们共同承担城市居民机动车交通出行,满足居民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其它方面出行的需求,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XXX公共汽车营运由XXX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经营和管理。

城区现状公交线路有12条,其中有 2 条停运。


运线路长度 118.36km,公司投入 120 标台客运车辆在线路上营运。

目前XXX城区设有 1 个公共汽车停车场,无公共汽车保养场,以及公交车调度中心;首末站的用地较小,普遍缺少简单的生活和调度设施:各中间站设置规范率较低,目前港湾式停车站点仅有几处,站点线路牌设置较简陋。

城区现有 693 台出租汽车,车型主要为雪铁龙爱丽舍。

按现状主城区常住人口 37.5 万计算,出租车千人拥有率为1.68。

另有由长途汽车站开行黄州至鄂州的城际间公交线路一条。

1.2城市停车设施供给现状
1.2.1停车设施类型分析
广义的城市停车设施包括小汽车停车设施、货运车辆停车设施、公交车辆停车设施、其他机动车停车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等。

本规划仅考虑小汽车停车设施。

根据《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 年9 月),按停车设施建设类型分类,可分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位三类。

1)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是指建筑物依据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所附设的面向本建筑物使用者和公众服务的供机动车停放的停车场。

2)路外公共停车场
是指位于道路红线以外、面向公众服务的供机动车停放的停
车场。

3)路内停车位
是指在道路红线以内划设的面向公众服务的供机动车停放
的停车空间。

1.2.2XXX中心城区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根据停车设施调查,结合XXX中心城区交警支队、城管局、住建局等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对XXX中心城区停车设施现状供给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1.2.2.1小汽车保有量与泊位总体情况
据交警部门提供数据(2012-2016 年),XXX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以年均 15.2%的增长率迅猛增长,至 2016 年XXX中心城汽车保有量达到 54853 辆,小汽车保有量约 45635 辆。

图小汽车保有
量统计图
根据城管局统计资料和现状调查,目前城区共有停车位40754 个,其中配建停车位35441 个、路外停车泊位 327 个、路内停车泊位 4986 个,比例为 87:1:12,停车泊位
缺口约为 1.41 万个。

1.2.2.2停车设施供需现状评价
从现状车位供给状况看,如果将大量的隐性车位也纳入停车系统,则现状停车基本车位供需缺口并不大,
这很好地解释了城区夜间违法停车并不严重的现状。


是,从停车设施供给构成上看则存在着结构性供应短
缺,主要表现在:
1)正规的建筑配建车位严重供应不足;
2)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供应不足;
3)局部地段(如胜利街、青云街、沙街沿线等)出行车位需求较大,路内停车难以满足需求且对交通
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现状总体尚可,局部地区“停车难”主要症结在于“公共停车位偏少、人流集聚地区出行车位不足”,其中“人流集聚地区出行车位供给不足”是近期需要重
点解决的。

1.3现状停车问题分析
1.3.1老旧小区现状及分析
老旧小区配建停车位总量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周边停车设施严重不足,违章停车现象突出,影响城市交通。

老城区的老旧小区由于按照 2002 年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标准进行建设,标准车位配
比只有 1:0.1,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1.3.2路内停车位现状及分析
路内停车占用人行道,无收费,管理措施落后,周转率低。

路内停车数量远超过官方指定停车区域的车位供给数量,供需失衡使得路内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

另外,部分车辆占道停放时不按照指定位置停放,或者改变停车排
列方式,例如将平行式车位改为斜列式车位,导致大量道路资源被占用。

路段上乱停车现象非常严重外,学校、商业街、小区等出入口或人行横道等原本禁止停车的区域都出现车辆停放,甚至停放数量非常多。

例如胜利街、青云街、沙街等道路,在上下班时间车辆停放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占据道路过半的面积,导致这些路口常因路内停车发生拥堵。

特别是老城区上下班时间停放在学校、商业区周边道路的乱停现象也非常突出,导致周边道路成为其专属停车场,加之停放无序,对动态交通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

1.3.3公共停车场现状及分析
公共停车空间分布不均,供需关系差异大;出行产生和吸引量差异显著,加剧老城区日间停车供不应求。

老城区人口密集,配建标准低且缺乏公共车位,停车位普遍供不应求。

如老城区、陶店居住片区等供需比均在 0.4 以下。

新区人口尚未成规模集聚,车位配建标准高,供过于
求。

如城北片区、遗爱湖片区供需比均在 2.0 以上。

XXX中心城区出行主要集中在老城区、遗爱湖北部和城西片区、老城区和城西片区之间联系需求最大。

交通出行主要集中在中环路以南沿江大道以东、西湖二路至遗爱湖以北、新港大道以西地区,集中了 75.8%的人口和 67.8%的岗位,产生 79%的出行量。

1.3.4公共停车服务设施现状及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周边停车设施不足,违章停车现象突出,影响城市交通
根据与交警部门的访谈情况,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学校、医院、体育设施周围公共停车缺乏,交通较为拥堵。

违章停车严重路段包括:胜利街、青云街、沙街、考棚街、八一路、东门路、西湖一路、西湖二路、青砖湖路、黄州大道、赤壁大道、中环路、体育路等。

1.3.5停车场建设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XXX经济飞速发展,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修路、架桥,改善通行能力,对停车场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按照城市交通需求和发展趋势对停车需求和布局进行总体规划,规划的不足,必然导致建设和管理的滞后。

二是建设投入不够,由于投入建设停车场的资金有限,使得市区的公共停车场不仅奇缺,而且设施和管理也难以跟上。

1.3.6停车管理现状及分析
停车管理滞后,有关法规亟待配套健全
全自动识别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等
停车管理设施目前在城区尚未应用。

路内停车不收费,
导致了停车泊位周转率太低,路内停车管理基本处于自发
状态。

对于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国务院、公安部、建设部先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都做了规定和要求。

但是由于这些规定在XXX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同时,这些规定也较为笼统、操作性不强、缺乏处罚措施,对新出现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规定,相关部门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停车场的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涉及较多的主体利益,无法在法规的制定中一并考虑。

目前,对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立法的呼吁强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