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井下探放水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系统煤矿企业探放水管理工作,提升防治水工作水平,遏制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等煤矿防治水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探放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原则,综合运用物探、钻探、化探等探查手段,查清采掘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系统各区域煤炭分公司及直管和专业化管理煤矿企业(基建煤矿、生产煤矿)探放水工作。
第四条各煤矿企业要根据本办法,结合本企业(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XX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技术部为探放水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系统煤炭企业探放水技术指导工作,公司安全监察局负责检查煤矿企业落实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检查督导煤炭企业探放水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公司机电管理部负责督导探放水设备、仪器配备工作。
煤矿企业对探放水工作负主体责任,负责探放水技术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现场验收及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煤炭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配备探放水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用探放水设备。
第七条原则上采掘工作面日常超前探放水工作应由煤矿企业探放水队伍负责施工。
但根据生产管理实际情况,确需采掘外包队伍配合进行超前探放水的,煤炭企业要将外包队伍探放水工作纳入矿统一管理,探放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物探人员、化探人员、班组长由煤炭企业相关人员担任,探放水工可由外包队伍取得探放水特种作业资格证人员担任。
第三章探放水队伍第八条探放水队伍要接受煤矿企业地测防治水部门领导,必须明确1名队长,并配置专业技术人员、物探、化探人员,每台钻机设置机长1名负责施工组织管理和安全工作,配备电工1名,钻工配置必须满足矿井探放水要求。
第九条探放水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由受过正规院校地质、水文地质或相关专业教育培训,具有从事矿井地质、水文地质、井下钻探等工作经验的人员承担。
第十条探放水工必须按照《煤矿探放水工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取得矿井探放水特种作业资格证,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基建矿井的施工单位,应根据需要建立专门探放水作业队伍。
人员配置应满足基建矿井防治水工作要求。
第十二条探放水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的重大、特别重大探放水工程委托本煤矿企业以外的探放水队伍施工的,须按公司有关规定,确定具有相应能力的探放水队伍。
要求选中的探放水队伍技术能力强,探放水经验丰富。
中标的施工单位不得将探放水工程再转包、分包。
第四章探放水设备第十三条探放水设备指专门探放水钻机、注浆泵、开孔定位仪、钻孔轨迹仪、测斜仪及其相应配套设施。
第十四条煤矿企业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探放水工程量需要,配齐配足探放水设备。
注浆泵工作压力,必须满足孔口管注浆封孔和孔口管的耐压试验的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严禁使用煤电钻等非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井下探放水作业。
第十六条探放水设备的完好率必须保持在80%以上。
专人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七条煤矿企业至少要采用一种有效的物探装备,防治水任务重、有水害威胁的矿井要配备化探设备。
第五章技术管理第十八条矿井新开拓和新掘进区域必须做到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有掘必探。
第十九条煤矿企业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开展顶板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工作,带压开采矿井要开展底板破坏带深度实测工作。
探放顶板承压水时,探放水钻孔的终孔位置应充分考虑底板水压、隔水层厚度、构造情况、破碎带情况、底板破坏深度等因素,分析计算确定。
第二十条探放水前地测部门应编制探放水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
探放水队根据探放水设计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探放水工程结束,探放水队后应及时提交总结报告,存档备查。
第二十一条煤矿地测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提前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在巷道掘进到达探水位置前发放探水通知单。
探放水工程结束后,安监、地测部门必须到现场验收,确认水害威胁解除,由地测部门下达允许掘进通知单后方可继续掘进。
第二十二条外委施工的探放水工程,施工单位须编制专门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报煤矿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单位接受煤矿地测部门的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放水应当采用钻探方法,同时配合物探、化探等其他方法,查清掘进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第二十四条回采工作面贯通后应当采用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查清面内构造、陷落柱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和含水层富水性等情况。
发现构造、陷落柱等充水(导水)的,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编写采前安全评价(评估)报告。
外委施工的探放水工程,探放水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总结评价报告。
一般情况,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监、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回采;复杂情况,如较为复杂的带压开采、上覆强含水层(含水体)、接近未探明老空区、面内存在强含水(导水)体构造、提高回采上限开采等工作面,经XX煤业组织验收评审通过后,方可回采。
结合现场实际,公司可委托下一级单位组织验收、评审并将结果报公司备案。
第二十五条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确定探水线,实施超前探放水,经确认无水害威胁后,方可施工:(一)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二)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三)打开隔离煤(岩)柱放水前。
(四)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导水通道时。
(五)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六)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时。
(七)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时。
(八)接近其他可能突水区域时。
第二十六条未尽事项,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也没开采规范》相关要求执行。
第六章检查与考核第二十七条公司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监察局定期、不定期对各矿探放水工作进行检查,凡发现未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本办法要求进行探放水的,相应扣减单位当月绩效考核得分。
第二十八条凡因探放水工作不到位,造成水淹巷道、工作面等安全生产事故的,按《XX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办法》考核。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九条本试行办法由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1. 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1)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2. 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而且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2)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吸取教训,注重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3)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1)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2)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
各生产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 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1)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
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要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
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当前,全国正在复工复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 全面构建长效机制。
(1)生命重于泰山。
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更不能将其视作无关痛痒的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公共安全无处不在。
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
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
6.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1)当干部不要当的那么潇洒,要经常临事而惧,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要经常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情况,当官当的太潇洒,准要出事。
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打到疼处、痛处,让他们真正痛定思痛、痛改前非,有效防止悲剧重演。
造成重大损失,如果责任人照样拿高薪,拿高额奖金,还分红,那是不合理的。
7. 抢险救灾与事故救援。
(1)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救援救治、善后处置等工作,尽快查明原因,深刻汲取教训,严肃追究责任。
(2)要绷紧防范安全风险这根弦,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防范工作,完善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工作责任,严防灾害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要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