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交大-蒋葛夫

西南交大-蒋葛夫


39
2. 现在我们大多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原有实验室体系已不适应目前的本科培
养模式。
40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实验室体系建设方面
进行了一些探索。
主导思想:积极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融合
改革以前的实验室体系,根据各个学科、专业和
各学院的不同情况构建与各学科、各学院科研发展、 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发 展学生个性,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 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高水平的、 先进的、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体系。
38
以前实验室体系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 1. 以前我们通常把实验室分为科研类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人为将科研与本 科教学工作分割开来,十分不利于对学生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3
学生正在参与个性化实验项目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24
在物理实验中心教师指导下,通过参与个性化实验,2007级本 科生宁小伟同学制作的“离子型载流子霍尔效应演示仪”和2007级 本科生廖灵敏同学制作的“声音的能量演示仪”在全国物理演示实 验教学研讨会上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这些仪器现已用于我校物理实验中心的演示实验教学中。
7
通过“323实验室工程”建设,目前已投入近2亿元
资金,规划并建设了42个公共类、基础类和新专业实验 平台。我校实验室的软硬件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23实验室工程” 一期36个实验平台
10个省级实验 6个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示范中心
8
调动了全校实验室资源为本科教学服务
9
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对实验室的生命力问题进行了 一些思考和探索。
• 提交由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科技处、 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科发展与建设处 等管理部门和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 讨论、审定
• 根据经费来源,轻重缓急,实施高水平实 验室建设规划
45
1. 确立建设模式; 2. 规划建设内容; 3. 明确专业课程和专业实验的位置,改革 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实验内容。
46
将学生和教师的兴趣相结合,以学生 自主设计、教师设计、师生共同设计的
投入与共建机制:
方式设立个性化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不断更新: 队伍建设机制
学内容。
坚持多元化投资,鼓励“共建先行”。 加强校企共建、国际合作。
我们逐步推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两支队伍的融合。并首次在各实验中心 设立专职实验教学教授、副教授岗位。
50
模式三:A、B、C模式(以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 新型驱动技术实验中心 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实验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A
B
C
机 械 专 业 实 验 中 心
热工与建筑环境实验中心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 机车车辆实验室 现代制造技术实验中心
21
激发学生的兴趣:
1. 一年两次实验室开放周活动形成制度:
项目
兴趣 兴趣 项目 机制
个性化实验项目:
9月:家长放心,学生有兴趣。 3月:使学生完成从兴趣到行动的转变;
将学生和教师的兴趣相结合,以学生
2.自主设计、教师设计、师生共同设计的 实验竞赛月活动:我们将每年5月定 为“实验竞赛月”,并出台了《西南 方式设立个性化实验项目。 交通大学实验竞赛月活动管理办法》
2000~2002年,中心教师承担完成“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某 型号汽车壳体振动模态测试研究项目”。课题组用科研经费购回其实 验模型,把先进的测试设备、测试技术用于大学生实验教学,开出了4 项涉及汽车车体动力学性能的实验教学项目。
20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我校交通运输学院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了CTC智能调度指挥系统, 使该实验中心成为目前国内高校唯一具有CTC调度指挥系统的实验中心。 教师在该平台上继续进行CTC的深入研究,同时利用该平台为本科学生 开设CTC铁路行车仿真实验。
高年级学生现场介绍自己的个性化 实验成果和经验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实验室 举办专题讲座
春季学期实验室开放周
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参与活动
14
今年实验竞赛月情况
• 12个学院组织了共18类竞赛活动;
• 2747名学生涵盖44个专业,不受学科和专 业的限制,组成团队参赛;
• 300余名教师参与全程指导。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电测控实验中心
51
实验中心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 工程机械构造学 工程机械概论 液压传动及控制 本科生工程实践 内燃机原理 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动力机械制造工艺 热工基础 传热学 列车制动 现代铁道车辆装备 制造技术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 工业造型机械基础 • • • • • • • 城市轨道车辆电气与设备 机车电传动与控制 城市轨道车辆传动与控制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与设计 数控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
西南交通大学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蒋葛夫
2
3
• 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局
面,我们的本科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 的力度。 • 加之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科研与教学脱节,理论
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实验室
41
• 整合资源:在新的实验室体系中必须整合资源,
既要支撑科学研究,同时还要满足研究生教学和本科 生的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
• 更新内容:用各学科、专业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更
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导各专业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改革,使专业实验教学始终保持其先进性。
42
• 我们将学校的实验室分为以下三类:
10
对实验室生命力的思考与探索
兴趣
既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又激发教师兴趣
项目
开设个性化实验项目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
机制 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队伍建设
11
激发学生的兴趣:
1. 一年两次实验室开放周活动形成制度:
兴趣
9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开放周活动, 家长关心、放心,激发学生兴趣; 3月:使学生完成从兴趣到行动的转变。
兴趣
项目 机制
2. 实验竞赛月活动:我们将每年5月定为 “实验竞赛月”,并出台了《西南交通 大学实验竞赛月活动管理办法》(西交
校设备[2009]1号)
激发教师的兴趣:
鼓励教师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 教学资源,激发教师的兴趣,调动教师 的积极性。
12
新生与家长参观物理实验中心
秋季学期实验室开放周
13
模式一:A+B、C 模式
(以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A+B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含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
C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7
实验中心
• • • • • • • • • • • • • • • • •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4
我校从1999年起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室
建设、管理等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我们提出了“一个系统,两条主线”的创新
型人才培养理念。
5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理论教学一条主线、实践教学一
条主线(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中
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条主线地位同等重要,内容相
对独立,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为
31
投入与共建机制
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323实验室工程”目前 为止已投资近
2亿元。
32
队伍建设机制
积极促进理论教学老师和实验教学老师 的互通互融,建立了“专兼结合、互通互融”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机制。
33
例如物理实验中心,以前讲授《大学物理》与讲授《大
学物理实验》的教师是两支基本独立的队伍。随着示范中心 的建设,中心实施改革,将两支队伍合二为一。将这两门课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远动监控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 接触网工程与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 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 配电网络自动化 供变电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电子测量与传感器技术 „„„„
48
A+B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磁浮技术与磁浮列 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含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
44
各学院情况不同,不 能设立统一的建设模式, 需要转变观念,深入调研, 结合本院实际,科研与教 学融合,研究制定适合自 身发展的规划方案。 实现各级各类实验室 均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 务的目标。
• 全院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本院实验室发展 方向与建设模式 • 提出详尽的建设计划 • 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论证
15
实验竞赛月活动海报
16
实验竞赛月系列活动: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的结构设计大赛现场
桥梁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
17
力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竞赛现场
18
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科研设备、前沿科技引 入实验教学中心,激发教师进入中心的兴趣,用最 新科研成果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深 远的影响。
19
力学实验中心
A
国家级和省(部) 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中心)
B
专业实验中心
C
基础(专业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教学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