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克兰概况乌克兰国(UKRAINE,УКРАИНА)为原苏联重要加盟共和国,总面积为603700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
地处东欧之南,东邻俄罗斯,北接白俄罗斯,西与波兰、斯洛伐克毗邻,西南同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接壤,南濒黑海和亚速海。
东西长1316公里,南北宽893公里,总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与法国相当。
最大山系为西部的喀尔巴阡山,最高峰戈尔维拉峰海拔2061米。
最长河流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
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
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
乌克兰有广阔而又平坦的大平原,平原占乌克兰国土面积的95%,水利资源充足,农地草场灌溉便利。
乌克兰除了拥有世界著名的黑海和亚速海海域外,境内还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
其中流径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0多条。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聂伯河,为欧洲第三大河,从北向南贯通全境流入黑海,全长约1204公里;第聂伯河所经之处又形成许多河湾,其中第聂斯特罗夫斯基河湾最大,被当地人称之为"海",它的水域面积约有360多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北顿涅茨河、德涅斯特河、南布格河等。
第聂伯河在乌克兰境内形成了一系列大水库。
众多的河流构成了乌克兰南北贯通、东西交流的水利资源网络。
乌克兰森林密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拥有的森林和草原面积也相当可观。
森林面积约有840-860多万公顷,覆盖率为15%以上。
由于地势平坦,易受大西洋暖温气流的影响,乌克兰以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为主,克里木半岛南部呈亚热带气候。
境内1月的平均气温从北至南由零下7-8摄氏度逐步上升到4摄氏度;7月份的平均气温北部为18-19度,南部可达到24度。
东南部的年降水量为350毫米左右,喀尔巴阡山地区为1300-1700毫米。
1998年乌克兰的人口为5048万,而1991年曾经有5194.4万。
其中,城市人口约占68%,农村人口约占32%。
近10年来,乌克兰人口减少有几个原因,如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影响、国家经济转轨、人才外流等等。
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资料,乌克兰有30-36%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或小城市。
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乌克兰族,占全部人口的70%以上;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20%以上,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人、犹太人、波兰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希腊人等约100个民族。
乌克兰的行政区划分为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木)、两个直辖市(基辅和塞瓦斯托波尔)和24个州,首都是基辅,人口263万。
基辅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花园式大都市。
它不仅是乌克兰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科技、交通运输的中心,而且是欧洲东斯拉夫国家的发祥地。
它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斯拉夫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城,被誉为"俄罗斯城市之母"。
其他主要的城市有哈尔科夫(155万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15万人)、顿涅茨克(109万人)、敖德萨(105万人)等。
乌克兰是原苏联的第二经济大国。
由于拥有适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经济一直比较发达。
早在十月革命前乌克兰就享?quot;欧洲粮仓"的美誉。
在20世纪的苏联时代,也一直保持着"面包篮子"的称号。
乌克兰的矿藏资源非常丰富,工业生产实力雄厚。
主要有顿涅茨克的煤、克里沃罗格的铁,尼科波尔的锰和其他稀有矿藏铬、钛、铝、锌、镍、汞等。
因此,乌克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顿巴斯和巨型钢铁联合企业;由它们带动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也比较发达;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和潜水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也拥有不少先进设备,技术力量雄厚。
近10年来,这些产业虽然受到了国家变更、体制转型、金融危机等的强烈冲击,但其物质基础还是有相当的实力和潜力。
乌克兰的交通发达,海港众多,对外交往相当便利,有利于旅游业和对外贸的发展。
乌克兰南部是黑海和亚速海,海岸线长达1050公里,广阔的海岸线上自然形成了众多的湖泊和港口城市。
如被誉为"乌克兰南部珍珠"的港城敖德萨,是世界著名的深水港和商港。
由此经过爱琴海不仅可通达地中海沿岸各国,还可经莱茵河-多瑙河直接通达中欧和西欧各国。
敖德萨的环境独特、景色宜人,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文化名城,城内有20多所高等院校,10多所科学研究院。
刻赤是世界著名的古城和渔港,是黑海和亚速海的鱼群繁殖回游的出入口,渔产丰富,捕鱼量在沿海各渔港居于首位。
沿海的许多海滨浴场、泥疗和矿泉浴场也驰名国内外。
历史名城雅尔塔也闻名于世,也是疗养和旅游胜地。
它背山面水,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素有"克里米亚明珠"之称。
通过这些独特的港口旅游城市,乌克兰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商港、渔港、军港直接连通,保持着经贸、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乌克兰独立以来,在国家整体经济不景气、甚至发生危机的情况下,对外商贸领域仍大有发展,外贸出口额持续增长,缓冲了由于进口能源和天然气等形成的贸易逆差。
乌克兰于1991年8月宣布独立,同年12月将国名"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乌克兰。
1996年6月乌克兰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了立法、执法、司法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为社会经济改革和健康发展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为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乌克兰近几年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签订了旨在解决历史遗留的双方边界确定和睦邻友好合作的条约。
与此同时,乌克兰把回归欧洲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并把加入欧盟视为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目标。
独立后的第二年,乌克兰发行卢布代用?quot;库邦",并逐步扩大"库邦"的使用范围,使其向正式货币"格里夫纳"过渡。
1996年9月乌克兰中央银行正式发行格里夫纳,并宣布与俄罗斯卢布、美元等外币实行自由兑换。
近几年来,格里夫纳与美元的汇率几经大幅波动之后,逐步趋向稳定。
1999年底,格里夫纳与美元的比价为5.2:1。
2000年,乌克兰应偿付的外债为30亿美元。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乌克兰1998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50美元。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乌克兰地处东欧大平原,地势平坦,农业用地约42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左右,并且分布在平均海拔为175米的平原上。
全世界23%的黑土地分布在乌克兰境内,土壤肥沃,生产条件极其优越。
据世界银行1998年的资料,乌克兰的耕地为3340.3万公顷,利用率占99.5%;草场面积为216万公顷,利用率占93.7%;牧场为476.2万公顷,利用率占93.2%。
总之,乌克兰在发展农牧渔业方面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
2.原苏联的"面包篮子"乌克兰在很长一段时期,人均粮食产量达到1吨左右,粮食产量在世界排名前10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因此,它是前苏联的"粮仓" "面包篮子",是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粮食及其他农业产品的主要供应者。
1985-1990年的5年期间,从乌克兰调拨到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农产品总值,每年都超过乌克兰从相应地区调进总值的4倍以上。
在原苏联,20%多的面粉、55%的植物油、44%的猪肉、83%的食糖均是由乌克兰提供的。
3.独立后农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恢复尚待时日据乌克兰公布的官方数字,在1991-1995年间,50种主要产品的产量下降30%多,食品产量下降18-20%左右,非食品产量下降40%左右。
其?992年肉类产量下降22%、动物油下降20%、奶制品下降25-30%、糖下降24%、饮料产量下降39%。
1994-1998年间,小麦年平均产量1540万吨,比前5年的平均产量下降36%。
据1994年的统计,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倒退了30年。
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近10年里,由于苏联解体、国家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等的原因,乌克兰农业经济遭到了严重挫折,但仍是支撑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命脉,但是农业部门的生产率明显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1997年,乌克兰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6%。
农业部门为全国商品市场提供45%以上的日用消费品,也为食品、肉类、果品、制糖等农产品的加工业提供了39%左右的就业岗位。
1.种植业乌克兰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的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0%,畜牧业的产值刚刚超过40%。
近10年来,乌克兰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持续下降。
由于收入下降,肉的消费减少,乌克兰人民对面包的需求增加,人均消费量为125公斤。
作为欧洲的粮仓,1992年乌克兰曾进口小麦49万吨,玉米45万吨,大麦15万吨,黑麦4.9万吨,从此结束了乌克兰不进口粮食的历史。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9年内乌克兰平均每年减少粮食150多万吨。
1997年宏观经济下降趋缓,粮食获得较好的收成,总产量达到3540万吨,但仍比1991-1996年的年均产量3460万吨略低,1998年的粮食产量又下降到2650万吨。
1994-1998年间,小麦的平均产量为1540万吨,比前5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36%;同期,大麦的平均产量为860万吨,比前5年的平均数下降了15%。
1999年粮食产量有所恢复,达到了2960万吨,但是仍然没有恢复到前几年的较高水平。
1999年12月政府决定,2000年9月前将进口150万吨粮食。
表1 乌克兰粮食产量的变化(单位:万吨)年产量年产量年产量1990 5 100 1993 4 560 1996 2 4001991 1 200 1994 3 550 1997 3 5401992 4 000 1995 3 400 1998 2 650表2 乌克兰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的变化(单位:万吨)199019951998土豆1 630 1 460 1 340甜菜4 430 2 940 4 020葵花籽290 250 263蔬菜670 590 620水果290 180 280葡萄805075除了小麦、玉米、大麦等谷类作物之外,乌克兰主要的农作物还有土豆、甜菜、亚麻、向日葵和少量的大豆、棉花等。
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在新兴农场、农户的总收入中占75%以上。
尤其是甜菜、葵花籽、亚麻的种植量及其加工品在中欧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由于气候、雨量、土质都适于甜菜生长,乌克兰向来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糖国之一,是原苏联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其糖产量曾一度占全苏联的一半以上。
乌克兰是欧洲食糖生产的大国,其甜菜、白糖、糖浆产量相当可观,在价格、运输等方面,在欧洲市场上一定的竞争优势。
独立后,乌克兰人均的白糖占有量仍然高达90.6公斤,1998年人均消费约有3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