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整体情况及用钢分析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0-18 14:46:53.02010 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接船难、交船难等困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但由于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 船舶工业面临的风险并未得到消除。
1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1 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保持快速增长 2010 年 1-7 月,全国造船完工量 352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87.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 3332 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 新接订单量的 4.2 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由于 4、5、7 月当月新承接订单量均超过当月完工量,使得我国从 4 月底开始手持船舶订单止跌回升,截止 7 月底达到 18816 万载重吨,与 2009 年底基本持平。
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41.1%、46.2%、37.7%。
据克拉克松 (Clarkson)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造船业竞争力的 3 大指标——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建造量方面,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1.2 工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呈现下降趋势 2010 年 1-7 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 2025 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3713 亿元,同比增长 22.7%,增幅下降 10.9 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制造业 2845 亿元,同比增长 22.1%,增幅下降 17.3 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 418 亿元,同比增 长 28.4%,增幅下降 10.9 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420 亿元,同比增长 19.3 %,增幅增加 14.7 个百分点。
1.3 船舶工业出口保持增长,增幅有所下降 1-7 月,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 2781 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 79%;新承接出口船订单 2399 万载重吨,占新 接订单总量的 72%。
截至 7 月底,手持出口船舶订单 16558 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 88%。
2010 年 1-7 月,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1628 亿元, 同比增长 15.7%, 增幅下降 5.6 个百分点。
其中, 船舶制造业 1366 亿元,同比增长 16%,增幅下降 14.9 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 57.1 亿元,同比增长 26.2%,增幅增 加 25.4 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184 亿元,同比增长 9.1%,增幅增加 21.1 个百分点。
1.4 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增长 上半年,全国 83 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03.41 亿元,同比增长 13.1%,实现利润 146.8 亿元,同 比增长 29%。
2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1 密切跟踪市场动态,积极主动承接订单 2010 年 1-7 月,我国船舶企业密切跟踪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动态,抓住市场回暖的契机,加强与新老船东沟通合作, 勇于参与市场竞争,新船成交量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1-7 月份,我国月均成交新船订单接近 500 万载重吨,超过金融危机发生当年 2008 年月均成交量。
特别是 7 月份单月成交船舶 954 万载重吨,创金融危机以来最高。
受集装箱 及油船市场回暖的影响,7 月份订单结构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大型油船、集装箱船和工程船上均有所收获,其 中油船占 7 月份承接订单量的 35%以上,有利于缓解我国手持订单偏重散货船的结构。
但船厂成交情况两极分化明显加剧, 船东更加看好我国具有实力的骨干船舶企业。
新船订单继续投向建造技术先进、 质量可靠的优势企业,1-7 月份,我国 45 个重点监测造船企业获得的新船订单占全国新承接订单总量的 89.4%。
在 克拉克松统计的上半年全球接单前 20 强企业中,我国有 10 家企业入选。
目前多数骨干造船企业手持订单充足,造 船任务基本排至 2012 年,部分船厂开始承接 2013 年及之后的新船订单。
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小船厂和新兴船厂仍 然是一单难求,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2 造船效率显著提高,完工量持续增长 2010 年是我国船舶企业手持订单的集中交付期,凭借手中较充足的订单,船舶企业克服开工难、交船难等困难,造 船完工量大幅增长。
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在 2009 年增长 55%基础上,仍然保持了 86.7%的高增长。
中国船舶工业 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上半年造船完工总量 1201 万载重吨;江苏省造船完工量首超 1000 万载重吨,同 比增长 83.5%;浙江省造船完工量 546.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232%。
上半年的良好局面为全年造船完工量保持高增 长奠定了基础。
2.3 重点监测企业利润总额继续增长 1-7 月,全国 83 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含船舶配套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983.5 亿元,同比增长 13.53%;完成工 业增加值 527.2 亿元,同比增长 13.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611.2 亿元,同比增长 14.2%;利润总额 166.4 亿元, 同比增长 24.55%。
3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撤单现象有所缓解,订单延期交付并未改观 由于波罗的海运价指数大幅低于危机前的水平,船东大多采取重谈船价、延迟交付来实现降低新船成本,造成了上 半年新船成交有所活跃,撤单现象有所缓解,但船东要求订单延期交付的情况并未得到有效改观,“交船难”依然 是船舶企业面对的主要困难。
3.2 造船成本不断上升,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上半年,我国交付的船舶大都是金融危机前承接的高价船,在高船价、较低的钢材采购价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 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船舶行业实现利润保持了较高增长。
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钢材价格、人民币汇率、 劳动力成本将出现上升,船舶行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3.3 修船市场下滑严重,配套设备竞争激烈 上半年,航运市场剧烈波动,船舶修理市场持续低迷。
统计数据显示,1-7 月份,我国重点监测企业坞修艘数 2435 艘,同比上升 14.8%,销售收入同比却大幅下降,下降幅度最多的达到 37%。
原因是单船修理工作量在减少,修船价 格也在大幅下降。
与 2008 年相比,平均单船产值减少了 50%以上,换板价格下降了 7 成左右。
改装船市场直线下降, 主要修船厂仅承接了少量改装船订单,原有的改装船工程也已基本完工。
船用配套设备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低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船用发电机等主要船用设备面临韩国等船用设备厂的 低价竞争,有限的国内市场需求大量流失,加强宏观协调迫在眉睫。
4 市场预测 4.1 新承接订单格局出现变化 分析下半年全球船舶市场行情,大多数专家认为,下半年全球新船订单较上半年将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全年呈前高 后低的走势。
7 月份,全球市场一改以往散货船独大的格局。
散货船订单从 6 月份成交 700 多万载重吨跌至 7 月份成交 400 万载 重吨;油船成交吨位今年首次超过散货船,超过总成交吨位的四成;集装箱船市场在经历了 20 多个月的冰封期后, 迎来了久违的订单反弹,7 月份成交 32 艘集装箱船订单,平均单船规模在 6200TEU 左右。
新船价格稳定上升,7 月 底船价综合指数收报 142 点,自 3 月份以来连续 5 个月上涨。
专家预计,下半年集装箱船和油船订单都会进一步改 善,而散货船受运价大幅下跌的影响,将会高位回落。
考虑到船队更新淘汰的刚性需求,专家认为未来中小型散货船需求仍会旺盛。
但由于其进入门槛较低、订单竞争激 烈。
此外,全球的船舶融资市场还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
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机构只发放了 98 亿美元的造船融资 贷款,远低于 2009 年同期 188 亿美元的水平,部分订单的落实受到制约。
4.2 新船价格继续回升难度加大 2010 年新船价格企稳回升与前期船价深幅回落、 当前造船成本上升预期分不开。
目前中日韩三国主要船厂 2011-2012 年的船位基本排满,下半年将有大量 2013 年船位投放市场。
在订单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船位又大量释放,船台 供求关系将迅速恶化。
新造船价格进一步回升难度加大,不排除个别船型价格再次出现回调的可能性。
4.3 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各项指标增幅有所回落 下半年,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受去年基数影响,船舶行业各项指标增幅会出现逐月 回落的态势。
预计全年造船完工量将达到 5500 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有望达到 4500 万载重吨,年底手持船舶 订单将下降到 17500 万载重吨左右。
5 2010 年和 2011 年船用钢材的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2010 年和 2011 年是我国船舶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集中交付期,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09 年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为 18817 万载重吨,其中 2010 年预计交工船舶 5000-5500 万载重吨。
按《船舶规划》提出的目标,今后三年船舶工业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 2011 年造船完工量保持在 5000 万载重吨。
按 2010-2011 年年造船完工量 5000-5500 万载重吨测算,2010 年和 2011 年造船用钢年消耗量约为 1700-1800 万 t, 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造船用钢量约为 1400 万 t,船舶修理及改装 100 万 t,海洋工程制造 100 万 t,船舶 分段制造 100 万 t,船用配套设备 100 万 t。
表 1:2010-2011 年我国船用钢材年需求量预测 用途 造船 需求量,万 t 1400 2009 年占总量,% 78船舶修理及改装 海洋工程制造 船舶分段制造 合计100 100 100 18005.5 5.5 5.5 -6 2010 年和 2011 年造船用钢需求的特点 6.1 我国造船用钢市场要立足于内需 从全球造船用钢市场需求来看,日本基本不进口其他国家的船板,韩国由于钢铁工业没有跟上造船工业的发展,前 几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船板,但是韩国的钢铁工业迅速调整了战略,积极投资中厚板,2009 年东国制钢和浦项制钢两 条船板生产线已开始投产。
2008 年 4 季度以来,一方面,韩国造船工业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对船板的需求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国内船板的产量 快速上升,基本弥补其船板需求的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造船用钢产量 2014 万 t,其中出口超过 400 万 t,主要是向韩国出口,其他第三世界新兴的造船国家,近几年增长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