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心关爱学生演讲稿

关心关爱学生演讲稿

关心关爱学生演讲稿【篇一:《关爱学生》演讲稿】《关爱学生》演讲稿小寨中心学校浦信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关爱学生》。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

温家宝总理说:“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

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

是的,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

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

一、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生活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一视同仁。

对于调皮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甩,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

师爱的细腻和多样,没有哪一种职业可以相比,特别在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多样化的师爱,润泽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尽管有的同学不是经常在我面前表现,但那颗心我是理解的。

我的亲近也使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渐渐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开始主动讲话了。

我认为,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教师肯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适当的拿出一点时间去接近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一定会做到事半功倍。

在课下,我也经常和学生们以朋友相称,与他们共站在同一条线上,共同来渡过难关,享受荣誉。

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一个热情和蔼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二、用真心去感化学生师爱还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

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功。

学困生的进步犹如蜗牛行走缓慢之极,往往是今天变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难以巩固。

教师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转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困生尤其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承认,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

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其产生“成功感”,培养自信心。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迟到甚至旷课,学习成绩较差,不爱完成作业。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了他特别的关注,用心地寻找和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

我发现他关心集体、劳动积极,于是就选他当劳动委员,以作班干部来树立他对自己的信心。

他担任劳动委员后劲头可大了,工作认真负责,每天的清洁扫除,都主动留下来管理,并帮助别人打扫。

在他的带动下,班上的卫生搞得很好。

我常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辅导,鼓励他在学习上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三、用行动去引导学生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也应该做到,要充分展现教师在各个方面的素质,用实际行动从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

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动,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用教师特有的语言和行动去唤起学生的热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为师者应该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篇二:用心关爱学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学校组织的全员育人“1+3”关爱工程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我常听人说,人的一生能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是莫大的幸福。

好老师的定义,不仅是能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思想上生活中也能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从你眼中的差学生身上寻找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真心关爱学生非常重要。

当班主任两年多来,很多次我都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当班主任,每天有许多做不完的事,有时要做警察,核对学生的户口;有时要做会计,收费用,有时班上发生打架等事件,又要做法官去判案、断案;有时又要像他们的父母,关心爱护他们的冷暖。

但更多的时候,我又庆幸自己当了班主任。

因为只有当了班主任,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才能体会到与学生共处的乐趣和幸福。

在与学生接触中,也并非都是乐事。

有一天,班上有位学生,她是我帮扶学生中的一员。

当时因为她在我讲班主任例会上有关事项的时候在下面叽叽咂咂地小声说话,我说了她几句,可她很不以为然。

当时我想,胆子竟然变得这么大,和她一贯沉默不语的性格截然相反。

但我没有在教室解决问题,叫她下课后去办公室找我。

下课后她很准时的来了,我仔细打量了她,穿的衣服比较朴素。

我首先问他父母在哪工作,问到母亲时,她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伤痛。

顿时我感觉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我马上想另转话题时,她开口了。

她说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缺少母爱,他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家里姊妹比较多,经济条件也不好。

可能就是由于家庭不完整引起的自卑心理,导致了她平时不太爱和同学交流,再加上老家在灌云,地方口音比较重,性格内向。

了解以上这些情况后,我感觉到她需要我给她一份特殊的关爱,此刻,我再也气不起来了!我觉得我要做些什么帮助这个学生。

在以后的相处中,我就特别留心这个单亲孩子。

每当她克制不住自己做出违规的事,我都会耐心和她分析原因,然后帮她找出医治这一弱点的方法。

我觉得改变这类孩子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善待他们,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为他们设想,引导他们“回归”常态。

平时,我会利用空闲时间找她聊天,帮她制定阶段目标,告诉她应该好好学习,不能让辛苦的父亲操心。

平时作业上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做错的,我都会帮她讲解。

用情感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逐渐地她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这样时间久了她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

对于班主任来说,赏罚分明很重要,但适时地宽容也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值班,全班同学在做课内练习时,我在教室外观察到我自己班级一名女学生的神态有点不对头,头总是低着,我没做声,和往常一样静静地看了几分钟,原来她正是我帮扶的学生:陈敏。

为了不伤她的自尊心,我并没戳穿她。

我若无其事地走到讲台前,这一次我有意从正面袭击走到她面前,她唰地用练习本盖住。

她的脸红了起来,并看我一眼,立即做起了练习。

这一情况只有她的同桌和我知道。

课后,我找她谈话,她知道错了,并且感激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戳穿她和批评她,这样无声的教育真起到了很好效果。

在以后课堂中,我也看到了她在学习上劲头比以前足了,学习比以前自觉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老师要宽容,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犯了错误,不要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指责;批评要讲究方法,有时无声的批评要比有声的批评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好得多,必要时要给学生“台阶”下,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

要赢得孩子的一刻真心,教师必须先付出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灵。

【篇三:关爱学生演讲稿】关爱学生——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杨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而为人师表,又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比喻成“爱心大使”,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此,教师的完美人格,教师的崇高师魂,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教师,不管是在教书,还是在育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爱去铸造崇高的师魂。

师魂——永远是爱,这爱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

这就要求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

要热爱教师职业,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这样才会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有乐,时时有一种幸福感,这样才能保证所任教的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同学们学得舒心,家长满意,领导信任。

师魂——永远是爱,这爱又是对学生的关爱。

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

学生有了进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他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我们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指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一切讽刺、挖苦都是下下策。

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永恒主题。

实践证明:对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调皮学生,纵使用许多道理,对他们讲许多次,可他们就是“不懂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经常惹来老师的批评,对老师总有一种对抗的情绪。

对他们进行表扬,他们认为是哄骗;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认为是整治。

可是,一旦学生生病了,你去看看他,他就会责备自己曾经让你操心了;学生家里有困难,你给他以帮助,他就会怀着感激之情下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学生有了困惑,你去找他谈心、关心他,他就会下决心听你的话……这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行为和举止,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所以,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

师爱,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桥梁。

其实,当老师的,总是想当个好老师,都知道要对学生付出爱心。

但如何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贯彻老师的爱呢?严格要求学生。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懂得什么是对他们好,怎样对他们是不好。

老师的爱,不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老师的严格不是一种苛求,一种容不得学生犯任何错的苛求,老师的严格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的正确引导,体现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培养创新精神的真诚付出。

尊重理解学生。

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

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

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