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综合实践课《北国风光》优秀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课《北国风光》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孩子们,你能说一说下雪的情景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片,请你们欣赏。

师: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引领:孩子们,这幅图片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3.学生交流:雪的世界……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到处都是雪……雪覆盖的地方一定很大……这个地方很冷……4.教师谈话:同学们,这些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童话般的世界。

知道吗?在我们的祖国,也有这样充满童话色彩的地方,那就是东北地区。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雪原,欣赏那童话般的仙境。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歌导入,使学生对“北国风光”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北国风光活动一:走进林海雪原(一)互动交流1. 教师引领:(出示东北地区图)同学们,课前我们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进行了了解。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调查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2.学生小组内交流:学生依据“东北地区资料卡”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地形图进行汇报。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指导。

(1)地理位置教师过渡: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搜集到这么多的资料,老师为你们竖起大拇指。

下面就来共同聆听同学们精彩的汇报。

学生汇报:(学生利用中国地区图来介绍东北地区的位置)东北地区指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

(2)地形特点教师过渡: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由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处在我国的最北部。

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不一样的。

东北地区的地形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学生汇报:东北地区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那里有很多山,还有著名的东北平原,面积很大。

教师总结提升:(出示东北地形图,专门标出东北山脉河流的地形图)同学们,看着这张地图,山和平原是这样分布的,我们可以概括为“三条山脉夹平原,另外一面通大海”。

正是因为山多,树木覆盖广,动植物品种多而珍贵,夏天一片翠绿,成了林海;冬天,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村庄,东北地区成了雪原。

(板书课题:林海雪原)(3)气候特点:教师过渡:我们知道当南海诸岛温暖如春的时候,东北已处于千里冰封的隆冬。

对于这样的东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形特点,地理位置,让东北地区的气候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地方。

你们在课前了解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指导:同学们说得很好。

我们来看,(出示地球五带分布图)地球可以划分为五个带,纬度越高越冷,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处在高纬度地区,几乎全在北温带范围内,而且处在大陆的东北角。

离北寒带近,所以那儿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

冬季漫天的飞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出示抢答题,教师读题,学生抢答。

(对回答好的小组给予表扬)4.教师小结:在刚才激烈的角逐中,同学们你争我抢,积极回答,老师为你们骄傲。

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

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展示、比赛,同学们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都有了很深的认识。

处在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环境都很独特的东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去欣赏那里的自然景观吧。

(三)欣赏冰雪世界教师过渡:同学们,东北的冬季寒冷而漫长,但是它却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就让我们走进那个充满童话的地方,去欣赏与众不同的景色。

课件展示东北的雪景、冰雕、滑雪等的图片。

随着幻灯片的播放,教师解说。

解说词为: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独特的天气虽冷,却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冰雕师不怕严寒,耐心地雕刻,人们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欣赏冰雕,感受冰雕的神奇,雕刻师想象力的丰富,技艺的高超。

滑雪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刺激。

教师引领: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自由谈一谈东北地区的雪景、冰雕、滑雪等带给自己视觉上、感官上的震撼。

孩子们对冰雪世界的赞美。

教师小结:同学们,东北的冬季虽然是寒冷的,漫长的,但它却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它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别是智慧、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化严寒为艺术、赋冰雪以生命,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天,装扮成世界著名的冰雪盛会。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交流,教师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具体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有所了解。

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甚少,借助地形图,五带划分图帮助学生理解。

东北冰雪世界的欣赏,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些为下文了解东北人们的生活习俗奠定基础。

】活动二东北生活习俗大搜寻1.教师引领:同学们,课前我们分“衣”“食”“住”“行”,依据“东北生活习俗大搜寻资料卡”对东北生活习俗进行了大搜寻。

现在就把你搜寻到的结果拿出来,和小组内的同学一块交流吧!2.教师出示: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教师引领: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可以看出你们课前下了很大的功夫。

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东北,去看看东北人是怎样生活的。

5.学生交流:学生分组依次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引导。

(1)“衣”组:教师引导:穿衣吃饭,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东北地区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住在那里的人们,冬天穿什么,才能抵抗寒冷的天气?我们就先来交流东北地区有关穿衣的问题。

学生交流:展示实物,狗皮帽子,折上后面的帽檐,耳朵露出来了;放下帽檐,就把耳朵捂住了。

教师补充:东北气候寒冷,他们穿的衣服抗寒效果很好,否则就会冻伤。

(随机展示皮袄、皮帽的图片),对于东北的穿衣有这样一怪:翻穿皮袄毛朝外。

同学们看,这就是他们那儿的皮帽和皮袄,毛朝外是为了让落到身上的雪顺着毛滑落下来,衣服就不会湿了。

(2)“食”组:教师引导:东北人穿的衣服完全适应东北的雪多、天冷的气候特点,能够抵挡住寒冷的入侵,具有东北地区独特的特点。

东北人在吃的方面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学生汇报:预设:冬季东北的特色招牌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铁锅炖鱼,做法简单,口感鲜美。

教师补充:东北的饮食上也有两大怪,大缸小缸渍酸菜、吉祥喜庆粘豆包。

东北人特喜欢喝高度酒,特别是外出的人,回到家喝一口酒,寒气就没了。

(3)“住”组:教师引导:我们让“住”组的同学给我们当向导,介绍东北人住的地方的特点。

学生交流:东北人住的地方很有自己的特色,窗户都是双层的,保暖性好。

火炕是东北的一大特色,非常暖和!他们平时吃饭,唠嗑都是在炕上。

一家人,坐在炕上,暖呼呼的,其乐融融。

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不同的进行补充。

(4)“行”组:教师引导:东北人民靠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吃得热乎,穿得暖和,住得舒服,不再怕寒冷的冬天了。

在冰天雪地里,厚厚的积雪上,外出的东北人如何行走?高人自有妙招。

请听来自“行”组同学的展示汇报。

学生汇报。

(搜集到图片的同学一边展示一边解说)冬天有些地方雪下得很大,他们都要装上防滑链。

有些车我看到是和我们这里的车不一样的,因为装了链轨,避免在雪地上打滑,安全多了。

他们那儿最有意思的出行工具是狗拉雪橇或羊拉雪橇。

教师引领:看了“乐组”同学自编自演的节目,你能不能夸上两句?学生评价:学生对表现好的同学,说上两句。

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5页的资料,了解二人转。

教师引导欣赏:二人转视频《小拜年》教师小结:看,东北人的衣食住行乐都和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他们特聪明,采取各种方式让自己能够更好得适应自然环境。

二人转、民歌等曲艺类让东北人漫长的冬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文化艺术活动充分体现出东北劳动人民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对艺术的追求,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东北歌舞成为全国百姓休闲娱乐中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

特别是东北秧歌和二人转更是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视频、表演、图片等灵活多样的展示,学生对东北人的衣食住行乐有了充分的了解。

知道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而突出了重点。

】三、拓展知识,迁移发展:对比提升教师引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东北人现在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和我们这儿冬天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区别。

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就让我们共同来交流吧。

学生交流:东北人现在的生活(学生从衣食住行乐几方面进行比较)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东北好多家庭都用上了暖气,使用炕的家庭越来越少;汽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代替了雪橇的作用;貂皮大衣不再是东北人的专利;二人转现在也登上了春节晚会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二人转……学生畅所欲言谈发现:教师小结: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特有的民风民俗。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生活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了。

不过,差异再小,每个地区仍保持着自己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东北的资源为我国做出的贡献!最后我们一起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地区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习惯是不同的。

人们为适应大自然,而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变得更好。

最后设计毛泽东的词结束本课,让学生再次感受北国的风光。

】板书设计北国风光地理位置气候独特风光秀丽习俗多样【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使学生清楚的明白,东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的独特,使那里的风光秀丽,习俗多样,简单明了。

】教学反思1、本教案的亮点:课前进行资料的搜集,设计了合理的表格,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让资料搜集活动落到实处。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形式并用,有小组的交流研讨、对信息的整理提升,使课前准备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共享的目的;有新知巩固的擂台赛,让学生对林海雪原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使学生融入到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感受、看法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明白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认识到不同区域的人们的习俗特点、文化特色是不一样的,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热爱,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

2、存在的不足: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受到条件的限制(家中没网),无法搜集到相关的资料,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效果不好。

在体验这一环节,学生懂得少,附:表格东北地区资料卡东北生活习俗大搜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