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乌海市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对乌海市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对乌海市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是我市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8.3%。

为及时了解掌握目前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优质服务,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乌海市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乌海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

以煤焦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不断增强,带动了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撑着乌海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一)能源产业发展状况我市能源产业主要有煤炭、炼焦及电力生产三大产业集群。

近年来,通过对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储量低于600万吨的所有地方煤矿全部关闭,10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全部关停,关闭小火电机组31.3万千瓦等举措,进行资源整合,构筑起能源产业发展新优势。

1、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源企业64户,其中煤炭企业43户,炼焦企业12户,电力企业9户。

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973.4万吨,洗煤3093.2万吨,焦炭631.4万吨,其他焦化产品25.6万吨,焦炉煤气4.3亿立方米,发电量121.6亿千瓦时。

从资产规模看,到11月末能源生产企业资产总计达到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规模以上工业全部资产的64.4%。

从生产能力看,到2010年末,已形成年产原煤3064万吨,焦炭136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41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2、生产快速增长。

2010年,能源生产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占GDP总量的46.9%,同比增长32.3%,比规上工业增速高7.2个百分点。

拉动规上工业、GDP分别增长23.6、10.8个百分点。

3、效益稳步提升。

到2010年11月末,能源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达274.3亿元、13.5亿元、22亿元,同比增长59%、40.6%、17.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9.5%、63.4%、79.8%;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41869人,同比增长6.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3.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日渐紧缺。

近年来,我市煤炭资源回采率虽然已有所提高(55%左右),但每采一吨煤,仍要废弃和损失储量2吨左右,同时造成与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及水资源的消耗。

有限的煤炭储量以及开采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缩短了煤炭资源的服务年限。

随着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约束瓶颈日益显现,已成为制约今后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受投资和技术等限制,我市能源工业中,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瓦斯、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炼焦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煤气、焦油等其他焦化产品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我市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与全国差距较大。

如我市预计保有煤层气的资源储量在70-80亿立方米,目前对煤层气的利用仅为神华乌海能源五虎山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利用瓦斯仅为420万立方米,大部分瓦斯直接排入大气。

全市煤矸石除少部分用于发电、建材及采空区回填外,大部分还处于露天堆放状态,有的已经开始自燃,利用率仅为30%。

按焦炭产量计算,炼焦企业生产中伴生焦炉煤气26亿立方米,我市目前在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除炼焦企业生产中消费及少量用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气外,大部分焦炉煤气直排或“点天灯”放散。

使得我市洗煤、炼焦、热电联产的转换效率分别为80.7%、83.4%、4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7.9、3.4个百分点。

3、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

从我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太阳能,对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几乎处于空白。

在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也仅仅是刚刚起步,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太阳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使我市的能源工业结构切实得到调整。

4、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我市大部分矿区已形成不同程度的采空区塌陷和煤田火区。

同时煤炭等资源的快速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矿井水和洗煤污水排放,加剧了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

能源生产、消费各个环节中,采煤产生的废石、废渣,炼焦产生的废气,发电产生的烟气、粉煤灰、炉渣和废水等等废弃物,使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等排放严重,对环境造成污染。

虽然近年来下大力气进行治理,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水排放量增加、环保设施不完善、投运率不高等原因,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我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二、xx建材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建材工业发展现状我市建材工业以水泥、玻璃、墙体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主。

“十一五”期间,随着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窑外分解窑、蓝星玻璃集团公司浮法二线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

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品的水泥、玻璃等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建材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到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建材生产企业11户,比2005年增加了5户。

其中水泥制造企业7户,水泥制品制造企业2户,平板玻璃制造企业1户,建筑陶瓷制品制造企业1户。

产值达86369万元,占全市规上工总产值的1.55%。

1、水泥生产情况我市现有水泥生产企业(限上)7家,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175人,占全市规上全部业人员平均人数的3.29%。

2010年我市规上水泥实际生产能力为427万吨,其中:生产能力50万吨以上的有3家,50万吨以下的有4家。

实际产量为184.65万吨,实现总生产能力的66%。

资产总计49.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59%;实现工业增加值3.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为8.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1%;利润总额为7149.5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6%;税金总额为4468.9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2%。

2010年自治区水泥产量达4275.52万吨,我市水泥产量占全区产量的4.3%。

2、玻璃生产情况我市现有玻璃生产企业1家,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009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数的0.4%。

年平板玻璃生产能力为370万重量箱,2010年实际生产产品产量为,392.17万重量箱,实现生产能力106.21%;资产总计4.0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0.63%;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0.45%;主营业务收入为2.8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0.61%;完成利润总额5564.3万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2.62%;税金总额2713.1万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0.98%。

2010年自治区玻璃产量达1550.89万重量箱,我市玻璃产量占全区产量的25.3%。

(二)建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水泥生产面临的压力(1)劳动生产率低。

2010年我市水泥生产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848.9吨/人·年,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极大(国外是3000吨/人·年)。

低下的劳动生产率,使得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

(2)生产工艺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

如今先进的水泥生产过程采用的是闭路电视控制,产品质量跟踪等技术,水泥生产已进入自动化、现代化发展阶段。

而我市水泥生产自动化水平不高,同时对能源的消费也较大。

2010年,我市每吨水泥综合耗电104.55千瓦时,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81.76千瓦时左右,世界先进水平只有80千瓦时左右;我市每吨水泥的综合煤耗93.53千克标准煤,全国平均85千克左右,世界先进水平只有80千克左右。

(3)产品结构单一,品种少,高端产品没有。

目前全国水泥品种62个,而我市只有两三种,因而竞争力大大降低。

虽经多年发展,我市具备了一定的水泥生产规模,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使用水平低下,使水泥每年的生产利用率仅能达到设计能力的43.25%,也是导致成本高的重要原因。

2、玻璃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我国玻璃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资源、能源消耗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

多年来,我市玻璃生产尽管实现了快速发展,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量占全区的25.3%;但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行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

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品种、整体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还落后;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优质浮法和深加工率偏低。

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缺乏具有驱动力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

科技对玻璃工业经济效益贡献率较低;一些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较大的产品能耗降低了利润空间。

平板玻璃是一种耗能产品,2010年我市生产平板玻璃392.17万重量箱,年耗能约6.71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0.5%。

平板玻璃的综合能耗是16.99千克标准煤,比全区综合能耗高3.7%,比全国平均综合能耗高19.5%。

其生产连续性强,不利于产能调控;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燃料比价关系不合理,天然气、煤、焦炉煤气等不同燃料品种价格差别很大,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逐低成本燃料,给全市节能降耗带来一定难度。

(3)整体质量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玻璃在建筑上应用仅限于“透明采光,挡风防雨”,而现在一些高级建筑、汽车、装饰装修以及建筑节能、电子信息和太阳能利用等都需要高质量及特殊品种的玻璃。

据了解,目前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按质量等级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其中高档生产线(即优质浮法线),技术装备水平较高,能稳定生产制镜级产品、汽车级产品。

中档线(国内普通浮法线),能稳定生产汽车级及建筑级产品。

低挡生产线,长期生产建筑级产品,不具备生产制镜级和汽车级产品能力。

我市基本属于低档生产线。

三、乌海市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xx化工产业发展现状1、化工行业单位数情况。

截止2010年末,我市17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企业46户,占规上企业的25.99%,比上年减少5户。

其中,无机盐制造25户比上年减少7户,无机酸2户与上年持平、无机碱制造5户比上年增加3户,有机化工原料制造4户比上年增加2户,其它化工企业10户比上年减少3户。

2、主要化工产品产量。

2010末,规上工业企业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四升一降。

与2009年相比,电石增长1.92%,烧碱增长83.47%、纯碱增长28.66%,聚氯乙烯树脂增长300.31%,盐酸下降57.27%。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电石烧碱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99.3430.721.92%83.47%纯碱聚氯乙烯树脂盐酸9.0077.541.6928.66%300.31%-57.27%3、化工行业经济效益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