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栏5000头生猪项目申请报告第一章申报单位基本情况1.1 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类型:个人经营成员出资总额:人民币壹佰叁拾万肆仟元整法人代表:合作社住所:某镇**村登记注册机关:某县工商局1.2合作社主要经营范围某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
合作社主要经营范围:养猪(不包含种畜)。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手工操作到自动化、规范化操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管理科学化、生产自动化、防疫防病经常化、工作人员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实行全封闭、无公害的养殖模式。
1.3职工人数及组织结构合作社现有职工14人,其中管理人员3名,技术人员1名,生产工人10名。
合作社实行厂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财务科、技术防疫科及供应销售科。
1.4项目联系人第二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1财务经营情况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生产经营情况状况良好,合作社收入呈逐步上升趋势,资产稳步增加,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在合理范围内,整个财务状况运行良好。
2.2 企业基础设施现状综述1、基础设施某养猪场占地6000平方米,总投资130万元,现有生产建筑、辅助生产建筑及生活管理建筑。
包括办公室、宿舍、维修加工室、库房、消毒室,养殖场房12排,全部配置了自动饮水器,自动采食箱。
污水及污物部分排入场区猪场一直径为4m的沼气池内,部分出售。
2、现有设备现有设备明细表3、现有基础猪现有基础母猪数260头。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项目建设是平抑市场价格、稳定肉食供应,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要求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中指出: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搞好市场供应的同时,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场)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抓好生猪生产,发展规模化养殖,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制止不法商贩牟取暴利、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某县某养猪场自成立以来,为当地老百姓的菜篮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次响应国家号召,扩大规模,对为减轻猪肉市场的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2、项目建设是扩大合作社生猪饲养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合作社自成立运行以来,从小作坊式生产到规模化养殖,产值不断增加,制定了种猪饲养与管理、仔猪饲养与管理、猪病防治等技术规范化管理制度。
培养了一批生产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员工,通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饲料,强化预防措施,在当地市场有一定的占有率,现已成为**镇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受近几年生猪市场的影响,利润不断下降,尤其近年以来,收入不断增加,利润却不断减少。
销售利润率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是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更多的是养殖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007年猪肉价格回升,国家政策的支持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合作社生产经营良好,经济实力强,即使在市场行情不景气的时候,也能抵御市场风险,具备扩大规模的基础条件,也只有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实行规模化养殖,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把企业做大做强。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某市是全省的畜牧养殖大市,高平市、某县是山西省政府确定的瘦肉型猪重点养殖基地。
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某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并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加快畜牧业发展确定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制定了《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办法》,对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
并由此带动社会各界投入资金发展养猪业,促进了全市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迅速迈进。
项目所在地的某县委、县政府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猪养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高度重视与支持畜牧业的发展,为生猪养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引导群众把规模养殖作为首选致富项目,并选派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农村长期为养殖户提供规划设计畜禽圈舍、养殖技术指导、疫病防治等全程服务。
项目的建设,符合某市产业政策,并可带动运输、饲料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项目可安排部分农民就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概况3.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5000头生猪新建项目建设地址:某镇**村项目性质:新建项目负责人:3.2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新建后达到年出栏数5000头3.3 项目建设地点3.3.1选址原则1、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通风良好的地方建场。
2、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3、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4、应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5、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3.3.2项目选址项目场位于某村,处于下风向,距离最近的水源地2000米。
场址所在地不属于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
3.3.3项目实施所处区的气候条件某镇所在区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0℃-1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3毫米,年际降水量相对变率较大,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次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具体气象参数如下:年平均气温1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31.2℃年平均相对湿度 63%频率最多风向西北风年平均风速 2.2m /s最高风速23.Om/s年总降雨量617.9mm日最大降雨量176.4mm标准冻土深度 50Cm最大积雪深度 21Cm基本风压 0.35KN/m2基本雪压 0.25KN /m2上述气候气象条件可以满足项目建设、使用基本要求。
3.3.4地质据项目提供的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块地质较好,完全可以满足鞭炮仓库项目地基要求,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初设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取得详细、准确的地质资料,为科学、准确设计提供详实的依据。
3.3.5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1990年山西省抗震办公室编制的《山西省抗震设防烈度区划图》,市区内地震烈度为6度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
该工程应按6度设防。
3.3.6 污粪处理、交通、水、电等设施场区内污、废水排入场区西北部沼气池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作农田灌溉,粪便经粪便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作农田肥料;场地交通便利;水源来源于场区内深水井(出水量30m3/h),水量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求;供电由**变电站供电电网接入,接口距场区200m,新增160KVA变压器一台,可以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3.4 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3.4.1生产工艺采用分群分段流水式的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根据全年生产出栏计划总头数,母猪分周或分旬分批配种分娩,对猪群不同生长阶段分批饲养,做到全进全出。
工艺详细如下:四阶段饲养工艺。
(1)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
配种约需1周,妊娠期16.5周,母猪产前提前一周进入产房。
母猪在配种妊娠舍饲养16~17周。
(2)产仔哺乳阶段。
同一周配种的母猪,要按预产期最早的母猪,提前一周同批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育期为5周(或4周),母猪在产房饲养6周(或5周),断奶后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
(3)断奶仔猪培育阶段。
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仔猪培育舍,在培育舍饲养5~6周,体重达15~25千克以上。
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相当的适应能力,再共同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4)育肥阶段。
由育仔舍(仔培舍)转入育肥舍的所有猪只,按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共饲养15周,体重达90千克时,即可上市出售。
该养猪场实行人工授精。
3.4.2主要设备选择1、猪栏猪栏结构形式采用栅栏式,采用全金属栏,按饲养猪的类别猪栏分公猪栏、配种栏、母猪单体栏、母猪小群栏、分娩栏、培育栏、育成栏、育肥栏。
猪栏基本参数表2、其它设备包括饲喂设备(喂料机和食槽)、饮水设备、漏粪地板、清粪设备、采暖设备、降温设施、仔猪转运车、电子称猪器、粪便污水处理设备、电子赶猪器、套猪器、耳号钳、断尾器等。
3.5 总平面布置3.5.1 总平面布置新建后场区总占地面积6000m2,绿化率考虑为30%,其余空地均作硬化。
场区分为生活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及隔离区。
北部布置生活办公区,辅助生产区设于生活办公区的下风向,靠近生产区,生产区设于场区下风向,位于场区南部,隔离区及粪便处理设施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位于场区东南角,各区之间用绿化带隔开,互不交叉。
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和装卸猪斜台。
场区外围四周设围墙,大门入口处设门卫值班室。
场区围墙总长约400m。
场区竖向布置采用平铺式,场内道路、停车场及硬化均采用蒲绒混凝土面层,道路采用城市型道路,路面宽度为4.0-7.0m,道路内缘曲线半径为9-12m。
3.6工程方案3.6.1 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采暖通风设计规范》GB50019—20037、《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1、《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4、《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规程》GB16548—199615、《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199616、《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304—200217、《中、小型集约化养殖场经济技术指标》GB/T17824 2—199918、《中、小型集约化养殖场设备》GB/T17824 3—199919、《中、小型集约化养殖场环境参数与及环境管理》GB/T17824 4—19993.6.2 主要建构筑物规模确定参考《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17824.1-1999,结合现有建构筑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