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运输局文件运装技验〔2006〕228号关于发布《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技术规范(2006版)》的通知各铁路局、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依据《铁路机车行车安全装备管理规则》,我们组织制定了《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技术规范(2006版)》(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为适应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确保运输安全,要求各铁路局2006年9月底前安排对全部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对照《技术规范》进行一次整治。
自2006年10月起,全部装车运用的LKJ2000型监控装置应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
铁道部运输局二00六年七月十一日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技术规范(2006版)目录1 范围与目标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6)4 设备及系统构成 (6)4.1 系统构成 (6)4.2 设备尺寸 (7)4.3 设备接口 (9)4.4 设备连接 (10)5 技术要求 (10)5.1 基本要求 (10)5.2 环境条件 (11)5.3 电源 (11)5.4 主要功能 (11)5.5 工作状态 (12)5.6 性能参数 (13)6 试验方法 (16)6.1 外观检查 (16)6.2 绝缘电阻测量 (16)6.3 耐压试验 (16)6.4 工作性能检查 (16)6.5 老化试验 (16)6.6 型式试验及电磁兼容试验 (16)7 检验规则 (16)7.1 出厂例行试验 (16)7.2 出厂例行试验 (16)7.3 型式试验 (17)7.4 投入运用前的检测 (17)7.5 维修竣工检验 (18)7.6 装车检验 (18)7.7 计量要求 (18)8 标识、包装 (18)8.1 标识 (18)8.2 包装 (18)附录A(资料性附录)LKJ2000型监控装置安装尺寸 (18)附录B(资料性附录)LKJ2000型监控装置主机各插件前面板指示灯定义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LKJ2000型监控装置机车布线表 (24)附录D(资料性附录)LKJ2000型监控装置记录事件定义 (33)附录E(资料性附录)LKJ2000型监控装置语音定义 (39)附录F(资料性附录)LKJ2000型监控装置整机、部件检验标准 (41)附录G(资料性附录)LKJ2000型监控装置装车检验标准 (50)前言本技术规范主要依据TB/T 2765-2005《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技术条件》和TB/T 3021-2001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提出。
本技术规范的附录A~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规范由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参加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冯国华、张子健、刘冬梅、杨清祥、周志飞、王奇、吕浩炯。
本技术规范在本次为首次发布。
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技术规范1范围与目标本规范规定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以下简称监控装置)的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安装有机车信号设备的内燃、电力机车和动车组。
本规范的目标是规范监控装置的设计、制造、运用、维护。
本规范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3047.2-1992 高度进制为44.4mm的面板、机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 3047.4-1986 高度进制为44.4mm的插箱、插件和基本尺寸系列GB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TB/T 1407-1998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TB/T 2761-1996 机车用电连接器基本技术条件TB/T 2765-2005 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技术条件TB/T 3021-2001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TB/T 3034-2002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JJG(铁道)181-2004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测试设备计量检定规则3术语和定义3.1线路数据文件由监控装置存储的地面线路数据,包括与监控装置有关的线路设备数据、信号设备数据、牵引供电设备数据等。
3.2模式限制速度列车运行过程中,监控装置根据线路允许速度、机车允许速度、车辆允许速度、信号色灯允许速度或其它允许速度要求所设置或计算确定的控制速度值称为模式限制速度。
3.3目标速度列车运行前方目标点允许的速度。
3.4制动曲线根据车载和地面数据以及列车制动参数计算的速度——制动距离曲线。
3.5控制模式曲线沿线路里程坐标连成的监控装置设置或计算所得限制速度值曲线称为监控装置控制模式曲线,简称模式曲线。
3.6列车运行参数与监控装置控制功能相关的列车信息,包括车种、列车编组等。
4设备及系统构成4.1系统构成4.1.1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由主机箱、人机交互单元(又称屏幕显示器)、压力传感器、连接线缆组成。
监控装置与机车信号设备、速度传感器、GPS接收装置、本/补切换装置、双针速度表、机车安全信息综合监测装置(以下简称TAX)等设备配套共同组成列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
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1所示。
4.1.2图4-1 列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注1:本规范主要针对监控装置基本组成单元——主机箱和屏幕显示器。
注2:标准配置是一台主机箱和两台屏幕显示器,允许以一个主机箱和一个屏幕显示器配套使用。
4.1.2 监控装置各主要部件如表4-1所示:4.2设备尺寸4.2.1设备外形4.2.1.1 主机箱主机箱采用6U、19英寸标准机箱,其宽度尺寸为84R(R=5.08mm),插件为6U(高度)×160(深度)标准插件,外形如示意图4-2所示。
图4-2 主机箱外形示意图主机箱为系统控制中心,其内部由A 、B 二组完全相同的控制单元组成(左边为A 组,右边为B 组),每组有八个插件位置,各插件位置以机箱垂直中心线为基准对称排列,从中心线开始往左、右,各插件排列顺序依次为:监控记录、地面信息、通信、模拟量输入/出、扩展通信、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入/出、电源。
主机箱插件排列示意图如图4-3所示。
图4-3 主机箱插件排列示意图主机箱各插件前面板指示灯定义见附录B 。
如果有特殊要求,前面板指示灯含义可根据具体情况重新定义。
4.2.1.2 人机交互单元(屏幕显示器)人机交互单元通称屏幕显示器,也可简称显示器,采用10英寸TFT 高亮度彩色液晶显示屏。
其外形示意图如下所示:图4-4 屏幕显示器外形示意图4.2.2 设备安装4.2.2.1 外形(标准型)尺寸应符合表4-2的规定。
电源数 字 入 出数字输入扩展通信模拟入出通信地面信息监控记录电源监控记录地面信息通信模拟入出扩展通信数字输入数字入出AA A A A A A AB B B B B B BB表4-2 设备外形尺寸外形尺寸 mm序号名称宽深高1 主机箱534 358 3402 屏幕显示器340 ≤120 2504.2.2.2 屏幕显示器的外形结构及机械尺寸应符合标准化司机室操纵台安装要求,安装方式不得影响司机对前方的瞭望。
4.2.2.3 设备具体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及安装要求见附录A。
4.3设备接口4.3.1主机箱插座、插头定义4.3.1.1 主机箱采用背板对外出线方式,输入/输出信号通过机箱背板连接器引出。
其背板示意图如图4-5所示:图4-5 监控主机箱背板示意图4.3.1.2 主机箱所有的输入/输出插座、插头应符合TB/T 2761-1996的要求,型号定义见表4-3。
插座号插座型号插头型号名称X30 LYP50ZJ2U LYP50TK2UQ 26芯航空插座/插头X31 LYP36ZJ5U LYP36TK5UQ 14芯航空插座/插头X32 LYP50ZJ1U LYP50TK1UQ 20芯航空插座/插头X33 LYP36ZJ11U LYP36TK11UQ 16芯航空插座/插头X34 LYP50ZJ4U LYP50TK4UQ 30芯航空插座/插头X35 LYP36ZJ12U LYP36TK12UQ 19芯航空插座/插头X36 LYP28ZJ22U LYP28TK22UQ 12芯航空插座/插头X37 LYP28ZJ23U LYP28TK23UQ 14芯航空插座/插头X38 LY2M-10ZJ LY2M-10TK 10芯航空插座/插头X39 LY2M-10ZJ LY2M-10TK 10芯航空插座/插头4.3.1.3 如果由于安装空间限制对设备尺寸、出线方向等有特殊要求,应由用户与设备制造商协商确定采取特殊措施。
4.3.2屏幕显示器插座、插头定义4.3.2.1 屏幕显示器背板示意图如图4-6示:图4-6 屏幕显示器背板示意图4.3.2.1 屏幕显示器所有的输出插座、插头应符合TB/T 2761-1996的要求,型号定义见表4-4。
表4-4 监控显示屏插座、插头定义插座号插座型号插头型号名称X6T LYP21ZK13U LYP21TJ13UQ 14芯航空插座/插头X7T LYP21ZJ3U LYP21TK3UQ 3芯航空插座/插头X9T LYP21ZJ13U LYP21TK13UQ 14芯航空插座/插头X10T LYP28ZJ21U LYP28TK21U 12芯航空插座/插头4.4设备连接4.4.1 监控装置机车布线分内燃和电力机车两种,具体机车布线表参见附录C。
4.4.2 安装和布线应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能保证监控装置在机车环境中可靠工作。
4.4.3 外部设备、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线缆和连接设备应根据信息的不同等级分开设置。
5技术要求5.1基本要求5.1.1 监控装置应适应地面自动和半自动闭塞区段的UM71(ZPW2000)、移频(包括18信息移频)、交流计数、极频等信号制式。
5.1.2 线路数据文件采用监控装置预先存储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区段可以接收点式应答器信息作为列车定位和辅助控制信息。
5.1.3 制动计算按照TB/T 1407-1998进行。
5.1.4 应具备实施列车动力切除、常用制动及紧急制动控制功能,担当非本务运行时可将各项控制功能输出与执行设备有效电气隔离。
5.1.5 系统应具备或预留的接口包括:——与列车运行安全状态信息系统(LAIS)的接口;——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接口;——与双向机车标签的接口;——与主体化机车信号设备及应答器的接口;——与列车通信网络接口。
5.1.6 监控装置接通电源后应对各主要功能电路硬件进行自检,并应对故障情况进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