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促进意义学习而教

为促进意义学习而教

问题5: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如何想到要去测G排 3.测塑料袋水中重
4.利用前认知
已知F浮=G物, G物=G排,得到 F浮=G排。
F浮与V排、ρ液有关
• 《磁场》片段欣赏——从已知到未知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 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
问题1:要研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要在实验中 去寻找,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注意:该实验 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浮力要发生变化)
问题2:请你仔细观察实验,物体所受浮力发生变 化的过程在那一段?
问题3:该过程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你猜想 是什么物理量影响了浮力的变化?
问题4:浮力应该和某个力发生关系,水面升高或 体积的变化效果是一样的,而h和v的变化会和那 个力有关?
【问题3】你认为知道地球是圆的有何意义?
对此,中国学生的回答更是让人吃惊: “不知道”、 “考试用”、“没有用”……
故事一则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 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 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 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 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从学习结果看学习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既没有学到知识,也不能迁移运用,什么 都没有学到,属于无效学习
第二种:能记住相关的信息,但不理解也不会应用, 学习者所做的是尽量多的再记忆中增添新的东西, 属于机械学习
第三种:既能熟记相关信息,同时也能理解和运用, 这就是意义学习
杜威认为:
“学习也包括积累知识和记住知识。但若只是字 面上的、机械的记忆知识,这些不理解的知识便成了 一堆未经消化的负担。只有学,就是能够把握已获得的 知识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关系。学习就是要学会思 维,即教育在理智方向的任务是让学生形成清醒的、 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意向
■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的作用:
情 ——营造情感氛围 景 ——提供认知背景
形成学习心向 促进意义建构
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 意义和价值。
➢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 ➢如何从知识目标,从学生立场上设计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通过情境引发认知 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创设的途径:实验、活动、视频、图片等
子向上弯折。 ➢ (实物投影)用激光笔向碗底射一束光,再向碗
中倒水,发现光斑移动 ➢ 一只空碗(此时碗中什么都没有),慢慢向碗中
倒水,结果看到碗底有一枚硬币。
以上四个方案哪一个最好?
• 第一个方案虽然有趣,但不可信。(想让 小熊干什么,它就干什么。是人为的)
• 第二个方案是学生经常见到的,学生不会 “惊奇”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 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
:“爹教,学转目弯啦的!不” 是牛应形声成而动条。件反射
教学的一种现状: 以讲代教,简单知识灌输 以练补学,只求反射记忆
➢学生的学业负担常常产生于学习的第一时间 ➢很多时候,课堂“质”的不足只好以课后的 “量”来弥补,然后以练补学,把学生推入 茫茫题海以求“熟能生巧”。
新知识的学习常常是一个“以旧孕新”的过程 ➢ 备课就是要找到更短的桥梁把原有知识与教学目
标打通 ➢ 寻找知识的起点——可以是熟悉的生活现象、错
误的前概念、已知的实验现象、其它学科的知识
水的密度1.0×103kg/m3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
如何想到要去测G排 1.阿基米德洗澡
2.观察称重法测浮力
如何想到去测G排 —南京教研员许志老师
一则材料
中科院曾对中、日、韩三国的中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调查, 其中的地理题包含三个小问题: 【问题1】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
所有的学生都给出了正确答案: 圆的。 【问题2】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日、韩的中学生回答:“很多生活现象可以证明地球 是圆的。如……”而大多数中国学生却回答:“老师告 诉我的”、“书上说的”、“电视上演的”
《环球科学》杂志《联想、记忆和学习》一文 ——现代的记忆理论指出:人的记忆不是蜡版上的 刻痕,记忆的关键在于联想,这意味着记忆是思 维的一部分,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把它 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的程度。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 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 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
为促进意义学习而教
松山湖学校 姚杨海 2015.5.28
2014省卷第17题
得分率20%
2014省卷第9题
纸片被“吹”了起来,这是因为纸片上表
面气体流速比下表面的要 ,纸片上表
面气体压强比下表面的要 (前两个空
选填“大”或“小”),纸片所受向上的
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向下的压力。
有意义学习: 以学生思维为核心的一种理解性学习
汇报的提纲
一、如何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二、课例交流 三、对有意义作业的思考
一、如何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意向 2. 把握学生已知已会,寻找知识联系 3. 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契合 4. 充分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5.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的下沉,轻的上浮吗? 落下时人在哪儿?
让学生惊诧的实验现象 江苏特级教师申洁老师
用视频创设情境(电影、节目等)
案例: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引入
➢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举出生活中的日食和月食现象 ➢教师演示“手影”实验
案例:关于光的折射的引入
➢ FLASH动画——“小熊落水” ➢ 在一只盛水的碗中放一根筷子,在水面处看到筷
• 第三个方案激光笔必须固定,操作有点“ 麻烦”
• 第四个方案学生看到“能用水变出钱来” ,既有趣,又惊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 望得到加强。
情境与知识不能是“两张皮”! 情境不是漂亮外衣,重在促进学生思维。
有效问题情境的作用是
——激发学习动机
——明确思维指向 ——提供认知起点
2. 把握学生已知已会,寻找知识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