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替米沙坦片” 市场推广报告

药品“替米沙坦片” 市场推广报告

药品“替米沙坦片”市场推广报告报告区域:报告类型:委托人:受托人:版本号:2020年XX月XX日发布公司简介【公司名称】: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时间】:2002年10月【地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经济开发区良常东路6号,【注册资本】:7000万元,【经营范围】: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总投资超1亿,拥有符合药品GMP要求的6条精烘包生产线、5个合成车间、1个加氢车间、1个化验中心和1个研发中心,一套污水处理装置及环保设施,绿化占地面积≥40%以上,形成500吨/年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专业公司。

公司现拥有国家注册批准文号产品49个,其中通过药品GMP认证的品种有:呋塞米、丙谷胺、盐酸普萘洛尔、细辛脑、肾上腺色腙、氯雷他定、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盐酸小檗碱等32个。

公司实现年销售2亿元以上,近年来先后被评为金坛市“环保先进企业”、“江苏省先进节水型企业”;2007年度通过ISO14000审核认证;2009年度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并已通过复审;“盐酸小檗碱”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010年通过江苏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13年再次通过ISO14000体系审核认证,2015年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危化)”。

公司现有员工285余人,其中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40%以上,并拥有药物研发、原料药合成的教授、博士、硕士等高科技人才十几人,拥有自主申请专利十几项。

亚邦制药公司发扬“团结、奋进、严谨、高效”的企业精神,遵循“人才为本,科技为先、品质为上、信义为重”的经营理念,努力创建良好队伍,良好管理,致力于科技关爱健康,向社会奉献质优产品。

目录药品“替米沙坦片”市场推广报告 (1)公司简介 (2)一.药品“替米沙坦片”的概述 (5)二.药品“替米沙坦片”市场分析 (6)2.1市场规模分析 (6)2.2 用户属性分析 (8)2.3 降压药类竞品分析 (10)三.药品“替米沙坦片”市场推广设计 (17)3.1 推广目的 (17)3.2 推广对象 (17)3.3 推广方法 (18)3.4 推广内容 (20)3.5市场推广策划表 (20)四.药品“替米沙坦片”市场推广实施 (26)4.1学术推广(参加地方学术会议+自发组织的学术沙龙) (26)4.2 医院推广(科室拜访) (32)4.3 渠道推广(内部培训会) (34)4.4 民众推广(患者活动) (36)五.市场推广活动总结 (38)5.1 活动总结 (38)5.2 活动费用结算 (38)一.药品“替米沙坦片”的概述【药品类型】调节血压【中文名】替米【药品类型】调节血压【中文名】替米沙坦片【产品英文名】Telmisartan【产品规格】 7 片/盒【性状】本品为白色片【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适用于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8**【生产企业】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二.药品“替米沙坦片”市场分析2.1市场规模分析高血压患病人数持续攀升,2019 年数据统计高血压患病人数超过3 亿人次。

从 1975 年至 2015 年的 40 年中,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稳步攀升,从 0.8 亿人增长至 2.26 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 2.63%,2015年男性患者人数 1.27 亿人,女性患者 0.99 亿人。

国内约有一半的老年人(>60 岁)患有高血压,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加,患者数量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国内降血压用药市场规模突破 500 亿元,有望持续增加。

2013-2016 年降血压药物市场逐年增加,2016 年增加至516 亿元,2018 增至于 800 亿元,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2020 降血压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

详情见如表 2-1-1,图 2-1-1 2-1-1 2012 年-2018 年高血压患者图表2-1-1 2012 年-2018 年高血压患者增幅走势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副作用逐渐降低。

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抗高血压药物疗效通过不同阶段的研发成果不断改善:60 年代的利尿剂、70 年代的β-受体阻滞剂、80 年代的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公司的降血压类药物氨氯地平属钙通道阻滞剂、缬沙坦以及氯沙坦-氢氯噻嗪均属以及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分别作为两个分类的代表品种,其市场规模虽然随着低价仿制药上市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降压药市场大的前两大品种。

氨氯地平、缬沙坦占降血压药物前二位,氯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增速较快,份额提升。

氨氯地平与缬沙坦分别占降血压市场的 10%与 7%,是目前降血压市场的两大品种,从 2012 到 2016 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46%和-6.83%,增速放缓,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氯沙坦-氢氯噻嗪同期的年复合增速为 9.75%,份额由 2.19%提升至 2.65%。

2016 年降血压药物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的市场规模约 516 亿元,此三类药品市场份额总计 19%,所在市场规模约为 98 亿元。

具体见如下图图 2-1-2 降血压药物销售额增长趋势调查显示,在南京市场,降血压患者已过千万人次,降血压药物市场早破亿元大关,北京诺华制药以 19.5%的份额在 2017 年 4 季度占据榜首,而 2018 年则被阿斯利康制药以 23.9%的份额所取替。

整个江苏市场降血压药物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2.2 用户属性分析高血压发病没有季节性,一旦患病便需要终身用药。

因此,高血压用药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推广过程中调查显示:2017 年末,江苏常住人口总量超过 8000 万人,达到 8029.3 万人,较 2016 年末增加30.7 万人。

江苏城镇人口 5520.95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8.76%。

2019 年人口调查,江苏省人口近 8200 万人次,江苏省高血压患者约有 1260 万人,占成年人总数的 26.4%;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 25%,血压控制率仅为 6.1%,每年因高血压死亡的人数超过 10 万人。

据悉,近年高血压发病还呈现低龄化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血压,并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药品“替米沙坦片”推广过程中发现人群集中以下属性:1.血高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在 45 岁以后呈显著逐级高.25~34 岁组仅 4%.至 35~44 岁增高 1 倍.以后则每 10 岁患病率上升 10%左右.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患病率男女相当.1 级血高压患者占大多数.在男性占 74%~77%.女性占 63%~67%.详情见下图2-2-1 江苏省不同年龄患病率2.高血压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如下图2-2-2图 2-2-2 高血压病人入住年龄分组3.降血压药品费用支出逐年增加。

4.用户对高血压药品的认知不足。

药物认知呈现如下几点问题:认知分辨力差:由于患者自身对药物知识的普遍匮乏,加之药品种类繁多,易对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记忆不清,导致患者误服、漏服、多服。

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由于病人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或怕麻烦,不能坚持长期服药,种种原因导致病人擅自停药。

医源性因素的影响:病人患病后求医心切,重复就医机会多。

而有的医务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对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交代不清,致使病人重复用药而发生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产生惧怕心理,擅自停药。

另外长期服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低血压、性功能下降等,均可导致其对服药产生抗拒心理。

患者亲属监督作用不够:有些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亲属对其关心不够,不能及时督促老人按时服药。

2.3 降压药类竞品分析现有临床研究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组合:.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 或ARB..钙拮抗剂(二氢吡啶)和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ACEI 或ARB..钙拮抗剂和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也可用其他组合.包括中枢作用药.如α2 受体激动剂、咪达唑啉受体调节剂.以及ACEI 与ARB.根据调查显示:常见药物以及药物竞争格局如下图 2-3-1 以及图2-3-22-3-1 常见降压药组合2-3-2 降血压药物市场竞争格局过去几年来,国际降血压类药物市场上已基本形成以他汀类、普利类及沙坦类为代表的大宗药物“集团军”,其他早期开发上市的地平类、噻嗪类和β-阻滞剂类等心血管类药等从销售总额上看均已沦为“小品种”。

数据显示,近年来,他汀类、普利类和沙坦类的销售额合计约占国际心血管类药物市场总销售额的近 80%,其他数十只心血管类药物的销售额合计只占剩余 20%的份额。

具体见下图 2-4-22-3-2 常见降血压药物国内市场:降压药品种繁多,其中沙坦类药物作为降压一线用药,不仅针对高血压作用明确,而且对糖尿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也具有显著疗效。

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五个品种已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 年版)》。

在我国临床使用的降压药物中,沙坦类药物因其诸多优势,是抗高血压药物中增长率最高的品种,市场份额已与地平类持平。

国际市场:我国生产的某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有不俗的销售业绩,尤其是普利类在近几年来出口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卡托普利几乎占据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近来,赖诺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的产量和出口也在大幅上扬。

罗列了以下药品优势,供参考。

(1)普利类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普利类药物的专利均已到期,我国至少能生产10 种以上的普利类药物,并有七八种已出口海外;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和雷米普利。

普利类原料药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其国内生产与出口得以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公司。

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首推浙江华海药业,其次规模较大是江苏常州制药厂、石药集团等,余下十几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均偏小。

由于普利类药物在国际市场上较受欢迎,因此自 2006 年以来,我国普利类原料药出口量大增。

2006 年我国共计出口 210 吨,2007 年为 360 吨,2008 年估计将超过 400 吨,而卡托普利将约占普利类原料药出口的一半以上(2005 年,我国出口卡托普利原料药数量为190 吨,2006 年 273 吨,去年估计达 290 吨)。

尽管遭遇国际金融风暴,但据 2008年已统计出的数据显示,我国普利类原料药出口似乎未受很大影响,相反出口量仍在继续上升,不仅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这 3 只主要出口品种的出口量稳步上升,而且从前出口量较小的喹那普利、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冷背品种”也有实质性增长,出口量合计约有一二十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