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讲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
第七讲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
启蒙思想家以先进的思想教育民众,为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因而有
“启蒙”之名。
2)目的:
推翻封建主义大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特点:
极强的战斗性
4)成果:
创造了“天赋人权”(生存、财产、自由、平
等)理论
5)社会理想 在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新社会,即启蒙主 义者标榜的“理想王国”(公平与正义)。
2、巴洛克文学 17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政治 分裂,经济凋敝,资产阶级软弱,王权不 振,封建教会猖獗,文学上则盛行巴洛克 主义。
“巴洛克”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 ,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 洛 克 建 筑 凡 尔 赛 宫 -
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 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厅。厅 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 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
桃丽娜:女仆。是作品中最有生气的人 物,她勇敢、泼辣、机智,是下层人民的
代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莫里哀的民主思
想。桃丽娜是跟达尔杜夫斗争的主要力 量。她不仅敢于揭露达尔杜夫的“伪”,还 善于批判奥尔贡的“愚”。面对达尔杜夫的 假正经,她毫不畏惧。她不仅自己勇敢地 跟达尔杜夫、奥尔贡斗争,还善于调动其 他人的积极因素,联合起来对付他们。
首先是绝妙的铺垫。
其次是悲喜剧结合
作品突破了古典主义框框,将悲剧和喜剧 巧妙地结合起来,造成悲中喜、喜中悲的艺 术效果。
三、启蒙主义文学掠影
伏尔泰
狄德罗
孟德斯鸠
卢梭
席勒故居 席 勒
《阴谋与爱情》剧照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
梅菲斯特引诱浮士德
浮 士 德 铜 像
四、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1、十八世纪欧洲社会的基本特点
制,建立了共和国.
1688年 — “光荣革命”爆发,君主立宪制 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形成。 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从此成为世界强国。
2)法国的社会特点:
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 君主国家。
宗教集团、世袭贵族在政治上拥有绝对优势 资产阶级羽翼未丰,需要依靠王权与贵族分庭 抗礼,于是与王权妥协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 以为是其他的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人更 是奴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文学著作:《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和 《忏悔录》最为优秀。 (1)《新爱洛绮丝》(书信体小说,被称为 “卢梭主义百科全书”)
作品揭示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和封建等级偏 见之间的冲突。小说描写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 圣普乐和贵族学生朱丽小姐的不幸爱情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文学特点
1)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民主性。
把文学看作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深入浅
出,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写得通俗易懂,唤醒
人民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的意识。
伏尔泰:《查第格》、《老实人》
狄德罗:《修女》、《拉摩的侄儿》等。
2)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
雄行为和崇高感情。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菲尔丁:《汤姆· 琼斯》
C、人物形象
达尔杜夫:是个宗教圣职人员,他的性格 特征是“伪”。他明明是个好色之徒,却把 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明明是个贪婪的角 色,却要装成乐善好施的样子;他还善于
颠倒是非,为自己的阴险和奸诈作掩护,
并巧施手段,让奥尔贡乖乖进入圈套。达
尔杜夫的恶行反映了宗教的虚伪和当时教
会势力的猖狂。
奥尔贡:巴黎富商,他的性格特征则是 “愚”。作家集中写了他做了三件蠢事:企 图把女儿嫁给伪君子,剥夺儿子财产继承 权和把生命攸关的文件箱交给达尔杜夫保 管。奥尔贡刚愎自用、顽固暴躁、狭隘保 守,在他身上体现了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 阶级的特点。同时,从他身上又可以看到 宗教欺骗的危害性。作者批判了他的 “愚”,但又同情他受骗后的不幸。
拉辛-《安德洛玛克》
被俘的安德洛玛克
大卫《安德洛玛克哀悼赫克托耳》
7)莫里哀(1622-1673)与《伪君子》
法国古典主义喜 剧的创始人,也是 欧洲戏剧史上继莎 士比亚之后的又一 个戏剧大师。
《伪君子》简析
A、结构
《达尔杜夫》(又译《伪君子》)五幕诗体 喜剧,是莫里哀的代表作。
B、思想主题 作品通过教徒达尔杜夫的虚伪和奸诈,揭 露了教会的虚伪、欺骗、反动和危害。
文学创作
晚年开始长篇小说创作,他是一个事业家、活
动家,在写《鲁滨逊漂流记》之前从未想过当
文学家。
写作契机
1704年一个苏格兰水手因与船长发生争吵, 被遗弃在距智利约500海里的荒岛上,与世隔 绝地生活了四年多,才被一个航海家带回英 国。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
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叙述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 历。 第二部分:小说的主体,叙述鲁滨逊在荒岛 上的经历。 第三部分:叙述鲁滨逊从荒岛上回来以后的 事情。
4)艺术特点
古典主义重视艺术形式,对各种体裁作 了严格的界定,并把它们分为高级的体 裁(如史诗、悲剧)和低级的体裁(如 喜剧),禁止混淆,并制定了种种清规 戒律,如“三一律”。
5)“三一律”概念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了“三 一律”,规定一出戏只有一条情节线索, 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剧中时间不得 超过二十四小时,即时间、地点、情节的 整一性。“三一律”使戏剧结构严谨、情 节集中,冲突迅速展开到达高潮。
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生平(1660-1731)
家庭背景
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信奉清教的家庭。
社会背景
笛福一生都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
这一历史条件使得笛福很早就对政治发生兴
趣。
政治活动
1685年参加了蒙默生公爵领导的图谋推翻詹
姆斯二世的起义,1688年,参加了威廉三世
的军队。
政治思想 思想具有双重性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3)艺术形式丰富
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
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
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
域。
五、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1、英国 1)时间:18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 2)特点: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鼓舞资产阶级 的进取精神,力图通过启蒙教育促进社会改良。 3)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4)代表作家及作品: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D、作品特点
作品生动地刻画了分别体现“伪”、“愚” 和“智”的三个人物,并通过他们的矛盾冲 突,展示了主题。其中,重点又是达尔杜夫 的“伪”。作者写“愚”是为了让“伪” 暴露得更充分,写“智”是为了更有力地揭 露“伪”,增强反教会的民主色彩。
E、作品成就
《达尔杜夫》基本按照古典主义“三一律” 进行创作。故事发生地点始终在奥尔贡家, 剧情在一天内展开,剧本结构完整,矛盾冲 突集中,层次分明,全剧只有一个主旨,并 无从属情节和平行主题。 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是:
卢梭(1712—1778):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
文学家 卢梭的社会政治理想体现了启蒙运动
激进民主派的倾向,其文学创作独辟蹊径,
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思想论著:
(1)《论科学与艺术》(文化批判)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政治批判)
(3)《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的国 家学说及“天赋人权”理论)
2、17世纪欧洲的社会特点 A、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 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B、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 和意大利,遇到了挫折, C、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1)英国社会特点: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
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
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
2)得名的由来 古典主义主张向古典作家(古希腊罗马作 家)学习创作经验,从古典文学中寻找创 作素材,甚至强调模仿古人。这是古典主 义名称的由来,也是其基本特点之一。
3)思想特点及哲学基础
思想特点: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 ,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
哲学基础:古典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唯理主 义哲学。
人物分析
A、性格特点:
一方面不安于现状、永不满足、总在行动和追求。 另一方面热爱劳动、意志坚定。 笛福曾说:“……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 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 就不肯倒下”。
“因循懒惰的生活不是快乐与舒适;有 工作就是生命,因循懒惰就是死亡, 忙碌就是愉快、高兴,没事做就是颓 丧、失神”。 笛福将自己的思想、意志赋予了鲁滨
6)代表作家作品 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的奠基者。代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
《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作。
拉辛(1639-1699)
法国古典主义兴盛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
悲剧虽表现的仍是理性战胜感情的主题,
但是已从歌颂英雄变为谴责贵族社会的人 欲横流和道德堕落,风格上较完美地体现 了古典主义文学的特色。代表作《安德洛 玛克》。
1)社会转型
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历史情况不尽相同。
对外大规模殖民扩张
A、英国社会特点
国内爆发工业革命
封建阶级与第三等级矛 盾加剧
B、法国社会特点
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德国社会特点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2、思想特点
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动。
1)性质:启蒙运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
哥 特 式 建 筑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形成以及发展过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始者是马雷伯 (1555-1628)。1635年创立的法兰西学院 对古典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该院的 创办人沙普兰是古典主义诗学的创立者。 法国古典主义在十七世纪30-40年代兴起, 60-70年代达到鼎盛,19世纪初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