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漤水豆腐好吃 竟然也与“忌讳”有关-舌尖上的龙山

漤水豆腐好吃 竟然也与“忌讳”有关-舌尖上的龙山

舌尖上的龙山|漤水豆腐好吃竟然也与“忌讳”有关
四百多年来,龙山漤水豆腐走遍大江南北。

无论是高级酒店,还是乡村人家,一提到龙山特产漤水豆腐都是交口称赞。

漤水豆腐白嫩、滑腻、劲道、天然的特点,使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传统手工制作漤水豆腐的风采。

尤其是来的人,只要品尝过结合传统工艺,通过煎、炒、烹、炸、炖、拌、蘸等方式制作的豆腐菜肴,都会觉得色香味俱全,回味悠长,让人流连难忘。

在龙山当地,章丘大葱煎豆腐、辣椒炒豆腐、甏烹豆腐汤、油炸豆腐干、红根菠菜炖豆腐、香椿拌豆腐、豆腐蘸蒜泥一系列豆腐美味,让家家户户足不出户,就可让客人品尝到各具风味、口味、品味的豆腐宴。

龙山漤水豆腐为啥好吃?为啥让百姓喜爱有加?通过与常年制作豆腐的传统制作手艺人了解,除了使用纯天然的井水点浆,采取传统工艺制作,精选优质大豆作原料以外,竟然还与“忌讳”有关。

说到忌讳,也就是在制作过程中有着很奇特的计较。

在与龙二村“豆腐西施”王桂香、龙三村“豆腐大王”赵承勇交谈时,他们都提到了在制作豆腐过程中的一些忌讳,最主要的忌讳当属在点浆过程中要“避人”。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都要“出豆腐”,每当进入到点浆程序时,娘都会把我们撵到屋里,不许出来,即便想看也不能说话。

这么多年来,这个规矩在心中始终是个迷。

王桂香说,十几年前龙山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出豆腐”,但一到点浆环节,都会把家里的外人请走,随即把大门关起来,相传是因为怕“冲”。

她说,在做豆腐过程中,豆浆在锅中加热,即将“点浆成花”的紧要关头,一旦被“冲”就会造成“不清锅”。

这种被“冲”后做作出来的豆腐口感微苦,也不好吃。

当问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时,王桂香也说不清楚,只说是这是老一辈做豆腐时传下来的规矩。

此时,赵承勇接上话茬。

他说,这个规矩听起来像是迷信,但实际上不难理解.
一是,以前家里“出豆腐”都是柴草做燃料,小孩子跑来跑去容易把脏东西带起来落到锅里。

再就是大人在点浆时,小孩子问东问西,大人若是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容易分散精力,造成既把握不好火候,又有可能将唾沫溅到锅里。

他说,点浆的一个关键就是掌控温度,也就是“火候”,漤水点得过多、温度过高制作出来的豆腐会“老”,点的过少、温度太低则会太“嫩”,“火候”控制不好的直接结果,就是制作出的豆腐很难吃。

二是,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洗衣服用洗衣粉、洗衣液等,那时最好用的“洗衣液”就是“压包”时流出来的“浆水”。

刚出的“浆水”温度较高,等稍微凉一些后,只要将需要浆洗的衬衣、床单、被套等放进去浸泡一段时间,洗出来的东西既干净,又天然,还软和。

特别是用“浆水”泡海带,比用井水、自来水泡出来的软,不会在食用时嚼起来有硬邦邦的感觉,而且是特干净。

所以,每当村里有人家“出豆腐”,很多街坊四邻就挑着水桶到家里来灌浆水。

这样就会出现在“出豆腐”点豆成花的关键时候,影响“火候”的掌控,再就是来的人啥人都有,担心不卫生。

他接着说,“出豆腐”是个要干净的活,一旦有脏东西掺进去,一则口味差,二则就有可能出不来豆腐,三则不卫生。

点浆很有学问,要出好吃的龙山漤水豆腐,真得拜师好好学。

说到这,王桂香紧跟着说,咱们龙山出的豆腐,“压包成个”后半小时即可趁热吃,弄点蒜泥一蘸,可好吃了,而有的地方刚做出的豆腐,要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吃。

于是问她这是为啥?她说这是应该是手工上的事。

最后他俩略带自豪的异口同声说,咱龙山豆腐就和咱龙山人一样——实诚。

咱们做豆腐是用人工“压包”的办法甩渣,不像有的地方是用机器甩渣,很多渣都甩到生豆浆里去了,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能好吃吗?再说,也不搁炸和炖啊,稍一不注意就成渣。

还有就是,咱们这做豆腐很讲究,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一斤豆子就出二斤七、八两豆腐,只要超过这个数,豆腐就不好吃,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碎。

原来如此。

相关主题